本书是以现行《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为编写依据,以培养知识产权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撰写的高等教材。全书共分四编,第一编概述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第二编在阐述专利及专利法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介绍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专利申请及审批流程、专利申请要务、专利权的实施与法律保护、专利文献与检索等内容;第三编以著作权法律关系为中心,重点阐述著作权法律关系的要素、作品特征、著作权的取得与限制等内容;第四编在阐述商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介绍商标注册、续展、终止以及商标正确使用等实务内容。本书不仅适合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专业或法学专业本专科学生或研究生使用,也适合作为法律硕士、工程硕士和MBA等各类专业硕士课程的教材以及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知识产权人才培训的教材。
出版说明(第二版) 本教材自2019年年底出版以来,已经六次重印。知识产权的基础理论与一般规则,对于知识产权、民法甚至法学的体系建构与完善具有内在的、实质的重要意义。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知识产权总论及其对实践的统领力与解释力的思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科学理性的道路上与时俱进。 本次修订力争全面与细致,大大小小的变动之处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突出讨论前提与评判标准的重要性,增加有关方法的阐释,帮助读者更容易明白问题之所以是问题,观点为何如此观点的理据与脉络。二是综合传统教材传授共识的要求,同时强化争辩启迪思考与研究型教学的重要作用, 努力展现出全面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的信息,提升读者的研习效益。三是调整了部分章节的结构与具体表述,也包括个别观点的修订。四是删减并增加
专利制度具有价值多元性和利益平衡性,其发展是动态变化的过程,但促进科技发展和创新,鼓励文化交流与传播,最终实现全人类共同福祉是贯穿始终的方向。伴随着世界各国对专利保护的加强,专利扩张带来的专利蟑螂、权利滥用等问题与困惑却引人深思,单纯追究专利数量已成为过去式,如何提升专利授权质量、发挥专利制度价值、维护专利制度利益成为新命题。本书专利权扩张的反思和专利正当性的研究入手,以类型化方法,梳理不同专利侵权抗辩事由在整个制度体系中扮演的作用,并构建专利侵权抗辩的整体框架。 br 本书以权利人的诉讼请求逻辑链条作为体系化的依据,专利侵权抗辩可划分为 被控行为不构成侵权 , 被控行为虽构成侵权但有法定豁免事由 , 原告存在滥用等不正当行为导致专利权失去可执行性 三个层面的专利侵权抗辩类型。而即使被
本书对专利创造性的理解、判断方法和标准,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创造性相关的处理方法、思维策略和技巧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解析,给出思维导图并结合精选案例,将各种实战技巧运用到案例中,全书共收录100个案例,涵盖医药生物、通信、机械、化工、商业模式等领域,每个案例由案由简要、权利要求、相关说明书、对比文件、审查意见、答辩思路和答复意见组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运用创造性答复的技巧,可作为专利代理师专利代理实务操作指南。
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与传统的 三大类 司法鉴定(法医鉴定、物证鉴定、声像资料鉴定)有很大的区别。究其原因,知识产权属于 无形资产 ,具有特殊性。目前,从事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的门槛比较高,但是需要鉴定的案件数量却不多。为此,从事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的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兼职人员,导致对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的理论研究严重不足。为此,本书从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概念入手,探讨了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的程序,并重点对专利的司法鉴定、商标的司法鉴定、著作权的司法鉴定、商业秘密的司法鉴定分别进行了专题研究。*后,以附录的形式展示了*的研究成果 知识产权司法鉴定规范。
当申请在一个或多个EPC 成员国寻求专利保护时可以利用希望获得授权的成员国的国家程序或欧洲程序。国家程序即直接向目标国提出专利申请,欧洲程序是向EPO 提出专利申请,并指定目标国。欧洲程序是一个单一程序,可以在指定的所有成员国获得保护。
《专利复审无效行政诉讼手册》的体例结构为:*章对专利复审无效行政诉讼进行概述,包括专利复审无效行政诉讼程序的启动、人民法院对专利复审无效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应诉工作及对生效判决的执行,第二章至第四章中分别针对*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及审判监督程序进行详细完整的说明,第五章为诉讼工作的其他事宜,并在*后附上常用的法律法规。 本手册的撰写思路为:按照诉讼程序进行的顺序,结合工作中涉及到的表单、文件,具体阐明专利复审委员会的诉讼代理人在每一个环节中的职责,并且着重说明在各种情况下的注意事项。因此,本手册既可以用于规范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应诉工作,也可以作为新任审查员的培训教材,还可以作为审查员参加应诉工作的工具书。
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基本原理、运作过程、主要知识点,均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案例当中,体现在民事诉讼这一动态的过程当中。因此,要想掌握好民事诉讼法学,必须从案例入手。本书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以案说法,通过现实案例的分析,因案思法,真正理解和掌握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和程序;同时,发现民事诉讼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激发读者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教材内容根据现行民事诉讼法及最新司法解释分为三编二十章,适合高职高专法律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以作为其他各类学科及法律初学者学习民事诉讼法使用。
在企业知识产权运营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首先,本书从市场基准和非市场基准两个视角,对国内外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相关研究和实践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其次,本书就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中的风险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理论和实践视角全方位地为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提供借鉴及参考。 本书适合研究知识产权的有关人员、金融机构相关人员、科技型企业相关人员、知识产权领域从业人员,以及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本书是卡尔海曼斯出版社出版的德文著作的中译本,原书为德国外观设计从业者人手的经典标准专业著作及手册。全书系统、全面、专业地介绍了德国、欧盟、美国、日本、中国、韩国外观设计*法规,以大量图片并结合判例详细阐述了申请、无效以及诉讼各个程序的*法律实践,详细介绍了几何图形用户界面和动画设计的保护,《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以及根据该协定的IR设计保护。
本书为德国学者鲁道夫 克拉瑟的德国专利法经典著作。本书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从基础问题、专利和实用新型保护的前提条件、发明权、专利和实用新型的产生与丧失、专利和实用新型的效力及其实施、发明权的交易等角度出发,全面介绍了德国专利法的历史沿革,专利和实用新型的授权及实施,以及欧洲专利法、国际条约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是全面学习德国和欧洲专利制度的经典之作。本书为 知识产权经典译丛 的一册,入选 2015年国家出版资金 资助项目。
本书系统研究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纠纷解决相关的法律问题,从国际规则合规性和国内制度完善层面进行探索,以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为目标,分析了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纠纷的法律适用和平台责任,论证了ODR机制和互联网法院解决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纠纷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对对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实践中裁判规则加以整理和归纳,指导行政执法、司法裁判和电商企业的合规经营
本书是对食品安全领域 职业索赔 惩罚性赔偿案件深度剖析的实务图书。作者针对食品责任惩罚性赔偿案件裁判口径不一的现状,结合立法目的和各地法院审判经验提出了平衡消费者、经营者各方利益的裁判理念,以期引导消费者合理索赔,并建议出台类案审理规范,以限制过度追求高额索赔,同时提出应区别城乡惩罚性赔偿*限额。作者首先对该类案件审理过程中的争议术语进行了解析,之后对从立案到审理各环节的诉讼要点和实务操作进行系统阐述,*终阐释了惩罚性赔偿在食品领域的适用情形。本书既包括实定法的内容,又涵盖司法判例展现的审判思路。本书案例真实,内容简洁明了。全书有意限缩在 食品领域 ,但又 以小见大 ,大部分观点亦适用于消费全领域。既可为食品经营者、商场和超市管理者合规经营与消费者依法维权之用,又可为律师代理实务参考
这本著作作为乔治 华盛顿大学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参考书,其开头部分阐述了运用经济分析方法研究犯罪的一些基本原理,包括一种行为为什么被认为是犯罪、如何用成本 收益分析方法研究犯罪、如何测量犯罪的成本,等等。为了显示经济学对于研究犯罪问题的强大效能,作者接下来探讨了广泛的犯罪话题:监禁、执法博弈、青少年犯罪、私人执行、三振出局、破窗理论效应、警察犯罪画像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犯罪问题,等等。作者还在特定的章节里分别探讨了枪支犯罪、毒品犯罪和死刑等问题。在每一章的最后,作者专门设计了用来强化学习者经济分析技巧的问题,以及帮助他们获得可以应用于案例分析的洞察力。此外,这本富有创造力的著作对犯罪经济学领域最新的理论与经验性研究文献都有很好的推荐链接。
《知识产权案件办案实录》内容简介:本书以办案实录的方式展示了作者处理及参与办理知识产权案件的经验技巧与感悟,内容包括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种类,同时涉及民事、行政、刑事诉讼三大领域。全书仅用五个案例,分别阐述了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侵权、*评审、侵犯商业秘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犯罪等典型案件的处理过程、案情分析与研究。
本书重点讨论由数字技术带来的作品传播方式的改变对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挑战,主要通过利益平衡的视角来论证 技术变化必将带来的制度变化 的必要,希望通过更深入地探讨合理使用的本质和功能,重新定位合理使用制度,为我国著作权权利限制制度的体系设计提出更好的方案。
当前,我国医药行业正处于由仿制药生产为主向 仿创结合 转变的新时期,提高医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将有助于调整医药行业结构,增强我国医药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书从医药企业权利管理、专利信息和商标信息管理、专利申请与审查、专利诉讼、合规管理、IPO上市中的知识产权、不同企业知识产权特点和综合管理等方面,系统介绍了我国医药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方方面,以供我国医药企业相关从业人员学习和借鉴。
本书从体系化角度对植物新品种权的概念、授权条件、权利内容、例外与限制、取得与丧失、侵权及其责任承担等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涉及植物新品种权保护领域主要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尤其是在研究豁免、实质性派生品种、新颖性条件、杂交种及其亲本的保护等问题上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该书还引用了国内外植物新品种权保护领域影响较大的若干司法判决, 并对其中涉及的法律原理进行了深度剖析。
本书是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017)》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017)》与《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013)》相比,在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等同侵权的认定、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认定、侵权抗辩方面增加和调整了很多规则。其中,外观设计专利部分增加了图形用户界面外观设计方面的内容,专利侵权抗辩部分增加了 不停止侵权抗辩 内容,包括涉及标准必要专利的不停止侵权抗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