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秘密法》学者建议稿和立法说明、国外相关立法(包含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相关立法、其他参考资料组成,其中的学者建议稿是由多名专家经过数次商业秘密立法研讨会形成的最终成果,不仅借鉴了国际和国外相关立法,更是立足于中国国情,为我国商业秘密法的制定提供参考文本。另外,本书收录和翻译的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业秘密相关立法,也能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案头查阅工具。本书中的其他参考资料部分,共收录七篇学者文章、译文,以为我国商业秘密专门立法提供理论支撑。
我国商事仲裁在1995年《仲裁法》颁行后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商事仲裁的定位也由原来的法外争端解决机制转变为高端服务业,并通过高速发展构建金融中心和拉动经济发展,弥补司法资源的不足。国际商事仲裁界的竞争也呈白热化状态,伦敦、巴黎、新加坡、中国香港、日内瓦、纽约和斯德哥尔摩是全球七大仲裁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迪拜、阿布扎比、哈萨克斯坦也分别通过立法成立了国际仲裁中心,希望后来居上。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也有重大发展,第三方资助、选择性上诉机制等概念和实践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商事仲裁法:国际视野和中国实践》聚焦国际视野和中国实践,试图对《仲裁法》在1995年颁行之后的发展轨迹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 《商事仲裁法:国际视野和中国实践》共分十一章,内容涉及国际商事仲裁概述及其性质;国际商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注释书系列,为实务工作度身打造的办案帮手红宝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注释书系列》均由资深实务专家编著,打破传统法条编纂模式,系统梳理相关立法、立法释义、司法解释、司法文件、指导性和参考性案例及其理解与适用,择要旨逐条诠释,全面覆盖前沿热点、适用要点和关键难点,精准对应法律实务、法学研究、资格考试、案例教学等应用需求。 《商标法注释书》是一部以现行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条文为注释对象,通过立法 要点注释,相关立法,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及其注释,部门参考文件,北京高院商标行政案件的规范文件,地方法院规范以及相关案例等内容系统诠释条文内容,并辅之必要的专业注解,帮助读者在全面、快速掌握权威资料的基础上实现对法律规定的准确理解和适用的商标法律实务工具书。
张文中案件作为我国*司法机关直接审理和改判无罪的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和标杆性作用的重大法治事件,已大大超出其个案的意义,因而毫无争议地成为2018年的十大案件,张文中案件的再审也因创纪录的高规格、高密度的媒体报道而载入史册。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的融资问题备受关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我国企业筹资渠道相对比较狭窄,普遍存在自有资金不足的现象。而外源融资渠道不畅,导致了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这一问题对于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尤为严重。“融资难”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甚至危及到生存。 在整个融资难的背景下,又衍生出企业融资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即融资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问题。 陈晓峰编著的《投融资法律风险管理策略(*修订版)》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现实案例,全面深入地解析了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法律风险。并且,《投融资法律风险管理策略(*修订版)》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之上,给出了实践性的建议,提供了企业投资相关法律文书的风险提示,以便于广大公司经营者在企业融资过程中,能够积极
《民事调解理论系统化研究(基于当事人自治原理)》以民事调解的基础理论特别是民事调解的当事人自治原理为研究对象。当事人自治(终表现为协议中纯粹的合意)是调解制度正当性的首要原理。程序的正当性更加关注结果是否出于当事人真实的意愿,亦即当事人自治是否得到保障,而结果如何已经不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调解的当事人自治堪比诉讼的程序保障,奠定了纠纷解决结果的正当性基础。以当事人自治为中心实现调解理论的体系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民事调解理论系统化研究(基于当事人自治原理)》由李德恩所著。
本书的选编是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的《中国基层司法制度及其运作》研究项目的一部分,并且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的支持。 本书收集了美国的中国法学者以及中国大陆的学者关于近代以来中国调解制度的重要研究成果,以展现在这个研究领域中所达到的总体水平。
本书运用比较的方法、实证的方法和价值分析方法,从法制度经济学的新视野,全面阐述民事诉讼法法律监督程序的价值、功能、目的和基本构造,系统论述诉讼监督与审判独立、既判力、当事人处分、诉讼平衡的内在关系,深刻剖析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程序的立法缺陷、漏洞,提出一套既有独到见解、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立法建议,填补了相关检察理论研究的空白。 本书可供司法实务工作者和法学专业研究者、学习者参考使用。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被国际社会誉为化解社会矛盾的“东方经验”。早在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许多根据地就建立了人民调解组织。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4年3月颁布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1982年人民调解制度作为人民群众自治的重要内容被载入《宪法》;1989年国务院颁布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然而,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提高,盲目推崇诉讼的作用和法院的权威,人民调解工作曾一度被弱化,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日益萎缩,调处纠纷的数量逐年下降,一些民间纠纷因处置不当而激化,产生了大量的民转刑案件,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作为联合国历史上部指导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备受瞩目,国人也殷切盼望《公约》能在追逃贪官、追回赃款方面有所助益,但这种实用主义的简单思维过于忽视实践层面的支持,黑格尔说:“设定目的应该合乎客观,这样来,目的不是达到一个新的片面的规定,而是走向它的实在化。”脱离《公约》与国内法的协调这一基础性研究,奢谈《公约》的意义与功能都不过是情绪化的反应。更深入地探究《公约》所带来的现实影响,这是本课题得以立项与完成的直接原因。 《公约》庞杂的内容致使面面俱到的比较研究变得异常困难,我们知趣地舍弃了这一研究路径,择取主要的内容进行专题研究,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文稿就是六大专题研究的合集。由于是集体合作的产物,文稿的各部分也都体现了研究者个人的特色。我认为
本书以招标采购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为主要内容,涵盖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的通用性规定,以及各行业招标采购相关的具体规定。考虑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可能成为未来建设发展的新常态,本书也将其相关规范文件予以收录。另外书中还收录了国际援助、国际组织及外国政府贷款的相关内容。由于篇幅有限,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规范性文件索引作为附录供读者参考选用。
本书从物流业运营主体以及采购、仓储、运输、配送、包装、加工等物流业务流程各环节入手,系统介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剖析了各环节核心的法律关系以及应当预防的各种法律风险。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真实案例,创设了真实情境,丰富了第1版的内容,增强了本书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便于读者对物流法理论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深入的理解。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师生、物流企业管理人员和相关研究人员使用。
普通的权利是人人能够做法官的权利。这看似有点荒谬,实则不然。美国人在宪法中明确它是“伟大而无与伦比的”、“神圣的”,不可复查、不可褫夺;在“印花税法案代表大会”上宣布它是“固有的和无价的”。 这就是普通法的Jury制度。Jury不是陪审,而是决审,故汉译不应是“陪审团”,而是“民决团”——人民在司法中决定案件并具权威。该制度在从希腊开始的西方文明中原始地存在,并得以被英国人幸运地保留并予以发展完善。它“天行健”,英国得以“自强不息”,成就个宪政国家;它“地势坤”,得以承载英美的奇迹。 本书对于我国法治建设、实现司法正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解释是连接文本与实施的桥梁和纽带。借鉴并吸收域外理论与经验而生成的中国《反垄断法》文本在实施中也必然离不开解释,但解释什么、怎么解释、效果如何则是其中的关键和焦点。基于此,本书主要从基本原理与具体制度两个层面来构建研究框架,以文本规范为研究主线,从历史和体系两个维度来寻求文本规范的*解释方案,以求有限的文本规范能获得*化的实践效果。
调解衔接机制的创立和推行,将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这是莆田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创新,这种做法被人民法院和学术界称为“莆田模式”。“莆田模式”注重在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等多种纠纷化解方式之间的相互衔接上面,将法院内部和外部的调解力量加以整合,形成共同化解矛盾纠纷的调解合力。 本书选取莆田市两级法院三年多来进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践的论文、经验、案例和调研报告,以及院、福建省高院以及莆田市委领导的讲话和批示。
本书的创新之处是首次在国内法学界提出了“广告规制”的理论。本书可以作为新闻传媒专业、法学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等学生学习广告法的重要参考,对广告活动、广告规制实践部门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本书根据不同纠纷的种类指定不同的人民调解员民间纠纷的种类繁多,包括婚姻家庭纠纷、邻里关系纠纷、债务纠纷等,纠纷的类型不同,调解纠纷的人民调解员也应不同。比如,婚姻家庭纠纷,一般由那些已婚的、德高望众的、善于处理婚姻家庭关系的人民调解员,包括一些女性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比较合适;邻里纠纷,由那些与纠纷双方都比较熟悉,又受纠纷双方尊重的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可能更为妥当;债务纠纷,由那些精通法律的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有利于清楚准确地向当事人讲解有关法律和国家政策,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针对不同的纠纷指定不同的人民调解员调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已于2010年8月28日经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为了配合人民调解法的学习和实施,使社会各界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立法原意,参与人民调解法起草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和司法部法制司、基层司的同志编写了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解读》,对人民调解法逐条作了解释和说明,以求准确、详尽、通俗地阐释人民调解法的内容。
航空航天法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的重点特色学科。为推动航空航天法研究,并为我国航空航天立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北航法学院召集本领域内的各位青年专家、学者合力编写了这套航空法与外层空间法丛书。丛书共分十册、《中国空间政策与法律文件汇编(1997-2008)》是丛书中的~本,为中国空间政策与法律文件汇编、外层空间立法是国家重点管制领域,与航空立法一同构成国家航空航天法律的基本方面。相关部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等)就外层空间的法律及管理等大小事项颁发了千余件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国空间政策与法律文件汇编(1997-2008)》内容重点不在“求全”,而在于为读者提供一个相对全面而准确的外层空间法“概貌”。便于教学研究参考使用。
目前,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法律渗透到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准确、适当地运用法律法规,对于公民、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维护自身权益,维护正常工作、生产经营秩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如何面对汗牛充栋的法律、法规文件,如何把分散各处的相关配套规定集中起来,如何理解与适用法律、法规中的重点、难点,始终是困扰有关当事人和当局者的一大问题。 中国法制出版社一直致力于出版适合大众需求的实用法律图书,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维护自身权益中的法律、法规应用问题,先后推出了配套规定系列、实用版系列等一大批适合大众学习、应用的法律图书,颇受读者好评。在总结这些法律图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约请了相关立法及司法实务部门的专家,精心选择法律文本,针对
本书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系统地阐述了物流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全书共十章,分别是概述、物流合同法律法规、物资采购法律法规、货物运输法律法规、仓储法律法规、物流包装法律法规、货物装卸搬运法律法规、流通加工法律法规、物流配送法律法规、物流争议解决的法律制度。本书是根据中等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实训的要求而编写的,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书中采用了大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联系实际的案例和拓展知识点,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拓宽视野。每个章节后都有相应的练习与思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关于物流的实训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书可作为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教材,也可作为物流行业工作人员的基
一、为了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国内外各界人士全面、准确地了解我国涉外法律、行政法规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编辑了本汇编。二、本汇编汇集了2009年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以及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以下称“法规”)共39件。本汇编分为:宪法类、民法商法类、行政法类、经济法类、刑法类等5类,每一类下分为若干项。三、本汇编按照分类、先法律后行政法规以及法律、法规发布的时间先后排列。四、本汇编收入的法律的英文译本,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提供;行政法规的英文译本,由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组织翻译和审定。参加行政法规英文译本审定工作的专家有姜桂华、褚广友、童孝华、王薛红等。五、本汇编收入法规的英文译本与中文本有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