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不仅从经济学和法学视角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经济本质、风险特征及其法律关系构造原理,也分析了资产证券化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并对金融危机背景下资产证券化的功能定位进行了反思。
该论题只是在近年一才吸引了学术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一方面需广泛借鉴、参考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市场的理论和司法实践,另一方面需结合我国国情进行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讨,因此,很多理论观点还远未形成成熟、一致的定论。在本书中,各位作者的认识、观点也不尽一致,章节中的一些观点、见解并不必然代表主编的看法。从事司法实务特别是审判工作的读者,应对书中的内容、观点进行多角度的辨析。本书的主要价值应是为读者提供一些思考问题的材料、工具和角度,而不是提供“放之四海而皆谁”的普遍性原理。
安德烈·科斯徒工兰尼是德国最负盛名的投资大师,被誉为“二十世纪的股票见证人”、“本世纪金融成功的投资者之一”。他在德 国投资界的地位,犹如美国的沃伦·巴菲特。他的成功,被视为欧洲为以威的象征。安德烈·科斯托兰尼是德国股市的无冕之王。德国的投资人,专家及媒体记者,经常以他对股市的意见为依据,决定自己的行动方向,或发表分析文章。 在这里,我们以人称的叙述方式让安德·科斯托兰尼先生回顾他八十年的股市人生。请读者聆听这位一生富裕、优雅、从容的老先生教给你如何在纷繁多变的金钱游戏中稳操胜券的诀窍!
本书试图借助于比较的方法、法的经济分析方法、个案研究方法,重构公司股东出资形式之立法理念,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对股东出资形式法律制度的研究。在将公司立法理念与股东出资形式法律制度两者相互依托,有所穿插、有所侧得的论证中,本书检讨了公司的信用基础、重塑了公司的立法理念,并以此为纲,作出股东出资形式法律制度的立法设计,在制度的安排上渗透着革新的公司立法理念,并隐含了对我们是否需要立法、需要立什么样的法、为何需要立这样的法等基本问题的阐释。 资产与资本曾被长期混淆使用,就法律层面而言,它们是内涵与外延不同的概念。法定资本制、资本三原则、股东有限责任过多地赋予了公司注册资本债权担保的功能,注册资本制度也是这一臆想和虚构的产
三十年磨一剑,《期货和衍生品法》在整个期货行业翘首以盼下,终于顺利出台。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一部具有标志性的法律,《期货和衍生品法》凝结了我国期货市场三十多年的实践经验,以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各项基础制度进行了全面规定,为期货和衍生品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本书将较为专业的条文图像化、具体化,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易于大众理解和接受的漫画方式解读《期货和衍生品法》。
《被误读的信托:信托法原论》从比较法的角度探讨了英美国家的信托制度在我国的法律、社会及文化环境下应该有的生命力。《被误读的信托:信托法原论》不仅从理论上探讨信托法的原理,更从实务角度分析了信托的运作以及可能产生的纠纷及其解决办法,既介绍了英美国家的案例,也分析了我国现有的有关信托纠纷的案例,尤其提供了信托文件的文本,并详细分析其重要条款,给信托司法介入提供了便利。《被误读的信托:信托法原论》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了民事信托在我国民众生活中的重要性、必要性、可操作性及其可能实施的广阔空间,鲜明地提出和反复论证了民事信托就是商事信托的基础、商事信托的原则大都是从民事信托原则发展起来的观点。最后还对我国《信托法》进行逐条点评,然后提出修改、补充和完善的若干建设性意见
《证券法苑》以下几点: 一是要办出水平。《证券法苑》作为交易所主办的法学理论集刊,要认真学习借鉴中国证监会《证券法制通讯》、《证券法制参考》及其他法学类期刊、集刊的成功经验,对资本市场各种法律问题的思考,跟踪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动态,探索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规律,总结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实践,致力于提升资本市场法治研究的水平,逐步将《证券法苑》打造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法治研究的。 二是要办出特色。《证券法苑》要坚持实践性与学术性并重、现实性和前瞻性兼顾,紧紧围绕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以开放的心态、开阔的眼界和敏锐的视角、敏捷的思维,集中研究资本市场立法、监管执法和司法等法治活动,深入剖析资本市场法律制度和法律关系,积极探讨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形成既依托理
本书是本系统研究证券集团诉讼的著作。全书由8章构成,主要包括证券集团诉讼的优缺点剖析、美国证券集团诉讼的重大变革及其关键环节介绍、其他国家证券集团诉讼的立法与实践、中国证券诉讼的缺陷与完善、以及外证券集团诉讼案例评析等。本书核心在于通过比较法的考察和分析,探讨证券集团诉讼、尤其是美国的证券集团诉讼模式对中国的可借鉴性。本书的最终结论是,作为人类智慧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为有效的一种制度,证券集团诉讼制度在为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提供救济方面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中国立法与司法实践所不能回避的;中国证券市场的真正法制化发展,必须依赖于对证券集团诉讼国际先进规则或其中部分元素的充分借鉴。
《期货违法违规行为的认定与责任研究》采取比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方法,在比较研究囤外相关立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期货市场实践,对期货违法违规行为的特点、性质与分类、几种典型期货违法违规行为的认定、期货违法规行为的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并对我国期货立法中如何设计期货违法违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提出立法建议稿,阐述其立法建议理由。
为帮助广大司法实务工作者和证券、期货从业人员正确理解、适用和遵守《追诉标准》及《补充规定》的有关内容,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法律部联合组织编写了本书。本书结合《追诉标准》及《补充规定》的起草、修改过程,对《追诉标准》及《补充规定》中规定的10种证券、期货类犯罪案件以及11种相关经济犯罪案件的犯罪构成、追诉标准适用以及司法实务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全面研讨,收录了证券、期货类犯罪的典型案例及评析,附录了相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司法解释。本书对于准确查处证券、期货类犯罪案件,提高查办案件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广大司法实务工作者和证券、期货从业人员重要的工作书籍,也是法学、证券、期货理论界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随着融资渠道的扩展,债券发行成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手段,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这一手段越来越重要。 我国的债券有很多种类型,不同类型债券的发行主管部门、发行条件、发行程序和发行文件也不尽相同,相关法律规定也十分繁杂,本书在作者多年从业经验基础上,精心梳理了不同类型债券的发 行规则与操作实务。
本书是国内本系统研究证券集团诉讼的著作。全书由8章构成,主要包括证券集团诉讼的优缺点剖析、美国证券集团诉讼的重大变革及其关键环节介绍、其他国家证券集团诉讼的立法与实践、中国证券诉讼的缺陷与完善、以及国内外证券集团诉讼案例评析等。本书核心在于通过比较法的考察和分析,探讨证券集团诉讼、尤其是美国的证券集团诉讼模式对中国的可借鉴性。本书的最终结论是,作为人类智慧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为有效的一种制度,证券集团诉讼制度在为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提供救济方面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中国立法与司法实践所不能回避的;中国证券市场的真正法制化发展,必须依赖于对证券集团诉讼国际先进规则或其中部分元素的充分借鉴。
本书理性地分析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重启后出现的种种矛盾,如金融隐私权保护与证券信息披露的对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博弈、信贷资产证券化中争端解决方式的多样与统一,等等。研究这些矛盾关系的博弈与动态平衡,抓住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探寻整合冲突的法律制度安排,是本书的主要内容与鲜明特色。独特的研究视角使本书在同类研究中独树一帜,具有理论的创新价值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随着融资渠道的扩展,债券发行成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手段,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这一手段越来越重要。 我国的债券有很多种类型,不同类型债券的发行主管部门、发行条件、发行程序和发行文件也不尽相同,相关法律规定也十分繁杂,本书在作者多年从业经验基础上,精心梳理了不同类型债券的发 行规则与操作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