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充分阐释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和土地法制改革的内在法理关联,遵循“实践考察—规范分析—制度完善”的思路,总结现实困境、揭示制度疏漏、提出完善建议、促进乡村振兴。
佟丽华主编的《谁动了他们的权利?(六)中国农民土地维权困境调查》首先是一篇结合全国60个征地案件所撰写的研究报告,报告归纳了当前农村征地纠纷中为突出的六个问题。本书还包括了8篇个案,其中4起案件时依靠律师努力成功解决的;另外4篇尚未解决,其中3篇是律师实地调研的。尤其3篇律师实地调研的个案,清楚地反映了当前农民维护土地权益的艰难以及很多地方官员互相推诿、敷衍塞责的态度。编者希望,这本书不仅能为国家解决农民荼毒权益问题,也能对推进当前中国整个社会的法治建设有所启发。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政策与法律研究》通过对我国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政策变迁及法律化进程的研究,分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形成机理,并运用经济学与法学相关理论,结合当前农用地产权改革实践,理清了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其流转的法律性质,从制度供给与需求角度系统阐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体、流转权利与义务、流转服务与管理以及权利救济等制度。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政策与法律研究》对于农业、林业产权制度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可作为农林经济管理、法学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目。
中国土地法律制度独特,一是中国在世界范围的的土地公有制,二是在土地公有制和土地非商品性制度基础上“嫁接性”地全面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本书主要还是侧于对一些基本理论的专门研究。因此,本书的每一章基本上就是一个专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书稿共15章,章“土地法学的一般理论”,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中,从土地法律制度建立的基础之一 ——土地的资源属性出发,首先勾画了土地管理权法律制度的内容体系,形成了我国土地管理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和轮廓;接下来的第五至十三章,其内容都围绕着土地所有权这条主线展开:“土地所有权”一章,旨在从内容框架上构建起土地所有权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体系。第十一至十三章,虽然在总体上属于由土地所有权展开的制度内容主线,但从现行的法律制度而言,这几章的内容基本上又勾画出
为满足读者的需求,我们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务精英,编写出版了“法律政策解读与适用范本典型案例全书”,内容包括法条、案例、文书和流程图。本套丛书具备如下特点:一是全面,全面收录法律政策、文书范本、指导案例、流程图、计算标准等内容;二是易懂,一方面对重点条文进行、细致的解读,另一方面挑选典型指导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法律;三是方便,书中收录的很多文书范本略加修改即可使用,流程图可以指引读者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四是高效,易懂、方便、检索快捷。《土地承包征地补偿宅基地法律政策解读与实用范本典型案例全书(升级版)》由李晓斌主编。
本项目研究立足点有:一是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一项伟大创造,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既是一项农村基本政策,又是农村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长期稳定;二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既不同于国外发达国家农用土地利用权中的永佃权、用益权、农用土地租赁权等,也不同于我国台湾地区的原永佃权、现将改为农用权等。三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根植于国有或农民集体所有农用土地上,特别是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一种特殊的所有权。四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其性质应为物权法律规范,即专六单一物权法,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利用权。本书分为十章。
《农地承包经营法律制度的综合评价与完善研究》通过全面分析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现实需求、矛盾焦点、法律框架、政策导向等因素,整合的法律规定、农村新政等法治资源,消除立法设计不足,使之成为协调、统一的农地承包经营物权法律制度体系,在法律制度层面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物权保护效力。综合考量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与土地征收、农村社会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等相关制度的相互关系,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带动实现农村关联制度的整体进步。
法律依据实务指引全面收录征地法律纠纷解决中常用的各种处理依据,包括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审判政策等《宪法(节剥》解读、《物权法(节录)》解读、《土地管理法(节录)》解读、文书范本参考、实用图表资料……内容丰富实用,为实际适用提供详尽指引
本书结合作者长期法律维权实践经验,对《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不仅指出条例施行以后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总结了相关操作流程,并结合疑难案例进行评析说明。全书还系统梳理了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流程图、征收补偿计算公式、征收补偿示例、法律文书范本,供相关读者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