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强制执行法》共分为五编二十五章。编为绪论,主要探讨强制执行权的定义、强制执行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强制执行法的基本原则。第二编为自力救济性质的欠租扣押与没收租权制度。第三编是法院判决、裁定的执行制度,主要讨论法院判决、裁定的执行方法及其程序、法官与执行员在不同程序中的职能定位,以及执行员“司法行政化”和“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及其监管体制。第四编为欠税、欠费的追收和征地、拆违程序中的强迁制度。第五编为破产和债务缓、减制度。
本书是作者在英国杜伦大学写的法学硕士学位论文,它试图为解释司法审查的合法性并描述司法审查的边界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与传统的越权理论和普通法模式不同,本书将视线集中于包括法官、律师、学者、官员甚至公众在内的整个法律共同体,提出司法审查的合法性基础在于法律共同体的普遍共识;司法审查受到法律共同体普遍共识的支持和限制,反过来也推动共识的形成;法官可以运用既有的共识去发法律,同时也应尽量与法律共同体的普遍共识保持一致。全书共分5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立法意图作为司法审查的基础、普通法作为司法审查的基础、法律共识作为司法审查的基础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是国内出版的系统研究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专著。作者运用大量手资料,对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演变与改革作了全方位的研究和系统的描述,并揭示了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经验对转型国家的启示。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其早期社会政策立法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历史渊源。当代德国的以社会合作主义为特征的社会保障体系,亦是当今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模式之一。德国社会保障制度植根于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中,以互助、等值和平衡为其主导原则,管理机构高度自治。两德统一后,这一制度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前东德的历史遗留问题。该书对德国社会保障思想、国家社会政策及社会立法的发展与演变,社会保障制度在战后的复兴原因、特征和作用,社会保障的制度结构、管理结构、运行机制,70年代以来该制度在运行中暴露
英国竞争法最早可追溯到普通法的一些规则,17世纪就已经有简单成文法问世。现代的英国竞争法是从1948年开端的,这一年英国颁布了《垄断与限制性行为法》。此后,英国频繁出台竞争法文件。但是直到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也即随着1998年《竞争法》和2002年《企业法》的出台,英国竞争法才基本成形。这说明,英国竞争法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超过了其他国家或地区。英国是一个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且与我国有着紧密经贸关系的大国。对英国竞争法的发展史和其发展作系统研究,这对我国竞争立法和司法实践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除了复杂的发展史,英国竞争法的立法技术和制度框架也很有特色。在立法模式上,英国竞争法不同于大陆法系国家的集中立法,也不同于其他普通法系国家的分散立法;在法律渊源上,英国竞争法是以成文法为主体,
刘晓海主编的《德国知识产权理论与经典判例研究》汇集了德国近年来知识产权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多篇论文,并精选了各级法院涉及专利、商标、著作权、反不正当竞争等方面近二十个经典判决,并对每个判决进行了极具专业指导性的评论,是国内不可多得的多角度了解德国知识产权研究和司法保护现状的专业参考书。《德国知识产权理论与经典判例研究》读者对象:知识产权律师、高校相关法学专业师生。
本书首先叙述了连带债务在罗马法上的发展过程,阐述了德国普通法上关于共同连带和单纯连带、单一理论和复数理论的争论,指出了由于《德国民法典》对债务人之间内部份额确定规则规定得并不完备,产生的对错误追偿和不公平免责的担心。上述问题导致了德国学术界对连带债务的概念界定发生了激烈争论,为此在德国先后产生了债务原因同意理论、目的共同说、相互清偿说、相互履行说、义务的同一层次性理论等。总体而言,在德国有一种在更广的意义上界定连带债务的趋势。关于连带债务的发生原因,德国采行了宽松主义的立法模式,关于连带债务人之间的追偿,《德国民法典》在安排一个一般的追偿请求权的基础上,还通过债权的法定移转来强化这一请求权,这一做法被《日本民法典》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继受,也值得我国借鉴。
本书是一本全面系统介绍欧盟及其成员国关于内幕交易与洗钱的法律与司法实践的力作。以前也看到一些介绍欧盟这方面法学研究与司法实务的作品,相比而言,本书的特点在于其细节性。本书详尽探讨了这两种犯罪的构成要素,特别是其具体表现形态,并且从欧盟与各成员国等多个层面上进行了研究。既有法律上的深入探讨,也有经济学的详细分析。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将内幕交易与洗钱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揭示了两种犯罪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展示了两种犯罪的复杂性。本书还对打击内幕交易与洗钱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阐述,也是同类研究中所不多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