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与妥协》对美国宪法在过去近四百年(从17世纪初北美殖民地的起源至20世纪末)的发展演变作了一种连贯的、有实质内容的叙述,并通过这种大跨度的历史叙述,来探讨美国宪法的重要概念和原则的起源与变化,分析美国宪法变化的动力、机制、形式和结果。作者认为,只有在我们对美国宪法的历史获得了一个比较清楚而准确的认识之后,我们才可能比较客观而有见地评论其利弊,并终领悟和把握其包含的(对美国人和对中国人的)历史启示。 《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增订版)》在修订2000年版和2005年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即从90年代初至今的美国宪法发展史。
鲁滨逊出生在英国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从年少起就憧憬着航海。他瞒着父母出海。在一次航海途中,船遇上风暴触礁,同伴全部遇难,唯鲁滨逊幸存。他只身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初到荒岛的鲁滨逊在经历了彷徨无助的挣扎后,重新拾起一个人在面对自然时的生存勇气。他采集捕猎,垦荒种植,制作器皿工具,伐木造舟,书写记录,积极地生存。这是一个神奇的历险故事,但故事的背后却隐含着人类普遍的生存体验。
《原则与妥协》对美国宪法在过去近四百年(从17世纪初北美殖民地的起源至20世纪末)的发展演变作了一种连贯的、有实质内容的叙述,并通过这种大跨度的历史叙述,来探讨美国宪法的重要概念和原则的起源与变化,分析美国宪法变化的动力、机制、形式和结果。作者认为,只有在我们对美国宪法的历史获得了一个比较清楚而准确的认识之后,我们才可能比较客观而有见地评论其利弊,并终领悟和把握其包含的(对美国人和对中国人的)历史启示。作者提出: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
本书为美国艺术与自然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法学教授弗里德曼的代表作,曾荣获美国法学院协会奖,已成为美国大学法学院学生的经典性书。作为一部法社会学著作,作者以通俗易懂又妙趣横生的语言,阐述了美国从殖民地时代直至20世纪80年代的法律史,讲述了与经济和政治生活密切相关的美国法律生活,是迄今的一部通览性的美国法律史著作。
本书收录了2010年10月5日通过的《1940年投资顾问法》修正案及截至2011年2月11日美国政府出版局官方网站公布的电子版《联邦规章汇编》(CodeofFederalRequbation,CFR)所包含的相关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则与规章。后者主要包括合称“《1940年投资顾问法》项下的规则与规章”的《联邦规章汇编》7编第275部分,以及第276部分与之相关的解释性文件和第279部分各种表格清单。
本书以深入浅出的论证风格,不仅勾勒了美国刑法的框架,而且反映了美国刑法的价值取向,是作者刑事思想与观点的精华凝结,其出版不仅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书在美国出版就已引起很大的反响,不仅对于法学院学生而且对法学感兴趣的外科学生法律学习都具有极大的帮助。本书能让对美国刑法感兴趣的各类法学人士更加深刻理解美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本书全面探讨了美国刑事法院诉讼程序的演变、发展及现状,并对当前美国有关这方面的争论作了详尽的介绍和评述。全书采用了大量的数据和实证研究的成果,并运用了丰富的案例,包括美国法院近几年关于刑事诉讼的判例,通过案例深入阐述某义的概念,以便读者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法律原则。该书也很适合我国法学院校作为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本书是按照年代组织的。除了有关不同首席大法官领导下的法院的章节之外,还有关于4个分水岭案件的章节——这些分水岭案件既突出了法院是如何运作的,亦突出了重大判决对整个国家和法院自身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的读者不仅限于专研此一主题的专家。作者尽量以一种非技术性的风格进行写作,以便本书不会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法学教授撰写的著作通常都会使普通读者厌烦。诚如一句格言所述,战争是如此重要的一个问题以至于不能交由普通大众。法院的工作在我国同样如此重要,亦不能仅交由法律工作者和法学教授。法院的历史机能尤其如此。要是不理解法院在历史中所起到的作用,就很难完整地理解美国的历史。在许多情形下,法院的判决成为美国发展史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中国产业经济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中国已进入一个经济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转型时期,各类社会问题与矛盾不断凸显,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中国独有的,在西方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都曾经存在。本书选取美国1906~1938年这段特殊历史转型时期的食品法制作为考察目标,围绕食品安全涉及的三类主要伦理关系,即监管伦理、消费伦理、商业伦理,对美国这段历史时期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进行解读,并对其立法和伦理耦合的关系及特征进行归纳与分析,以期为研究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提供研究视角和历史经验
本书从法律制度、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和诉讼心理学等层面对美国的司法过程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作者旁征博引,丛横捭阖,不仅对陪审团制度、判例制度、法典编纂、法律推理、自然法理论、司法形式主义等进行了经典阐述,而且还对法律科学的性质、法学与史学、法学与心理学、法学教育、法律与理性、法律与正义、法律与情感、法律与音乐、司法与民主等发表了独到的见解,特别是作者作为法律人的职业性缜密推理令人折服。《初审法院》是弗兰克著作的个中译本,作为一部法学经典,相信这位法学大家深邃的思想和渊博的学识会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为基础合同法教程,专门为美国的法学院学生编写,对美国合同法的基础学说和理论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同时,本书还纳入了美国立法内容、大量的上诉审判例和合同法学术专论,并对涉及合同的国际公约在合适的地方进行了论述,为希望一窥美国合同法全貌的大陆法系法学学生、法学学者和法律执业人员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基础性资料。此外,本书对合同法教科书的体例安排进行了教育学上的探讨,并对初次接触合同法的法学院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证。这可为我国合同法教科书的编排体例与教学提供值得借鉴的思路。,本书旁征博引,文献索引数量繁多且在书后有关键词索引,为极为宝贵的资源,是深入了解和学习美国合同法不可多得的辅助性资料。
1908年,一个满脸雀斑的红发小孤女走进了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的绿山墙,从此世界因她而改变。她充满生命力的身影和满脑子的奇思幻想,让无数人为之着迷,甚至白发苍苍的美国文豪马克吐温都为之倾倒,亲笔给默默无闻的作者写了一封信,表达对这个小孤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雪片般的读者来信包围了作者,在读者的强烈要求下,她开始撰写这个红发女孩后续的故事。这一写,就是三十多年,从女孩童年一直写到儿女长大成人、结婚成家。这个绿山墙的女孩一生的故事,漫长美好如韩剧,励志、理智又如美剧。全世界数亿读者从她的人生故事中读出了甜美的味道,觅到了幸福的密码,以及所有女孩共有的一个人生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