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公约》,全称是《关于简化和协调海关制度的国际公约》,于1973年5月18日在日本京都签署。内容囊括了各项海关业务制度,被公认为国际海关领域的基础性公约,作为世界海关组织支柱性公约之一。
《国际劳务关系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内容简介:国际劳务作为国际经济活动的要素之一,其重要性受到各国日益关注。詹朋朋博士以国际劳务关系的法律适用作为国际私法领域中的一个特殊问题加以研究,其选题具有创新性,其研究成果亦具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电子仲裁协议的实质有效性探析、法与法律的一元论与二元论——自然法与实证法的关系、论BIT中当地救济条款的晚近发展、论国际私法中的“初步问题”概念、评《反垄断法草案》中关于垄断协议的规定、我国关于国家豁免的理论及对策、有关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国际法理论与实践、晚清中国国际私法与日本、中国国际私法词源考、论我国保险企业的社会责任、国际民事管辖权的协调等等。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特点是从国际货物交易的实务出发,结合介绍有关的法律和惯例规则,并吸取国际货物交易中的经验教训,以及对司法与仲裁案例的评析,指明在具体业务中需注意的一系列问题,力求使《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在理论上具有系统性,在业务上具有实用性,在结构和内容上具有的创新。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撰写过程中,参考了不少中外作者的著作(主要著作详见《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后附参考书目),在此对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为了方便读者,《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最后还附录了一些法律文件和示范合同(英文本),对它们的发布机构或编纂组织也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国际法律责任:外层空间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研究》立足于现有的国际法律基础,对外层空间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责任认定、责任承担、责任免除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对我国的空间事业和外层空间的环境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
统一商法典是美国法律演进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统一商法典的内容基于商业交易的不同环节。法典分为11篇,以总则和各分则的形式,在实践中的商事规则和惯例进行了归纳和体系梳理,涉及货物销售合同、消费租赁、融资租赁、商业票据法、银行存款单据、资金转移、信用证、仓单、提单、投资证券和担保等方面的法律。在结构方面,统一商法典由两部分组成:法律条文和附注于条文的官方释解;后者意在阐述法条的背景和原理,其重要性不亚于条文本身。 本书围绕着统一商法典,本书注重介绍了第二篇货物买卖合同、第三篇票据、第七篇仓单和存单、第九篇担保和第五款信用证等主要内容。对于每一部分的内容,作者都根据相应地条款加以解释说明。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本书还附有一百多项统一商法典的条文索引。 作者简介: 布拉德福德·斯
本书力求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反映某些特色:,研究控制洗钱及相关犯罪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控制洗钱与控制腐败;控制洗钱与打击恐怖主义;控制洗钱与打击网络犯罪;控制洗钱与没收法的改革;控制洗钱与金融法的改革;控制洗钱与公司法的改革;控制洗钱与律师法的改革。案例分析是本书的重要特色。本书结合大量的国际案例分析,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第二,探讨国际法发展的新趋势。控制洗钱及相关犯罪,是国际刑法的一个新领域。国际刑法领域的原则、规则和制度对现代国际法的性质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书将精选的国际案例作为重要尺度,对现行控制洗钱的国际公约、外国立法和实践进行多角度、综合的比较分析,力求揭示控制洗钱及相关犯罪的国际法律合作的特点和趋势。第三,探讨我国法律改革的新课题。要控制洗钱及
本书以国际法的传统理论为依托,探讨了国际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与制度建设及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关系的协调等相关问题。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17章。上篇:国际环境法总论。涉及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及对传统国际法的挑战,国际环境法的概念、目的、渊源,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历程回顾,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国家环境法的发展历程回顾,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国家环境权,国际环境责任,国际环境法的实施及国际环境争端的解决等;中篇:部门国际环境法。依次论述了大气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生物资源保护,两极地区环境保护,外层空间环境保护制度及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与控制;下篇: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探讨了全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的演进,WTO协调贸易与环境关系的基本框架,WTO争端解决机制对贸易与环境关系的协调,
随着交通、通讯的飞速发展以及经济的日趋全球化,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且变得越来越重要。准确理解和遵循纷繁复杂的国际公约、妥善处理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是国际法研究者必须研究的课题。本书汇聚主要法学院之精英,就国际法领域之重大和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论述,其总览中西之大成、精辟独特的见解,既为考研者复习之指南,也是研究生教学之指导。相信也会给研究者以有益的启迪。
本书集中体现了一系列科研课题和教学实践以后果的客观效果。其中影响的是2001-2002年度作者参加和主持的国防科工委软科学课题《世界主要国家空间责任研究》,正是在有关课题的研究中,作者萌发了将国际空间立法做一个总体性的介绍和研究的愿望,也正是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坚定了作者的信心。 就国际空间立法的体系和框架而言,尽管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在有关的实践中体现了不同的特点和重点,但是在联合国背景下制定和通过的国际空间条约都是最基本的,几乎所有其他国际组织和国家的空间立法体系都是团结有关的国际条约的内容而展开的。因此,在国际空间条约基础上来关注和研究各国和国际组织的人间立法体系都是非常成熟和有益的。
《国际法关键词》详细解释了国际法、国际法上的国家与个人、国家领土、国际人权法等范畴内的关键词语。
《国际法本体论(第二版)》内容简介:国际法本体是关于国际法本质的抽象存在,由国际法的概念、性质、分类、效力依据、渊源、运作模式等最为本质的抽象范畴构成。国际法本体论是研究国际法本体的理论,是国际法哲学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在本体论的语境下,可将关于国际法本体的研究,归结为问题,即“国际法是什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架构如何”以及“国际法如何作用于国际关系”。《国际法本体论(第二版)》在第1章扼要地界定国际法的本体、描述格老秀斯时代以来国际关系演变与国际法的关系以及当代国际法面临的挑战与研究视角之后,第2至第4章的探讨,重点围绕这问题展开。
《国际海事条约汇编(第3卷)》收集了有关船舶载重线、吨位丈量、卫星通信、集装箱安全、水道测量和特种业务客船等方面的国际条约12个及其修正案7个。关于《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国际海事组织分别于1971年、1975年、1979年和1983年作过四次修改,其修正案内容均已纳入该公约的1988年议定书。因此,这些修正案的内容在此不予单列。
本书主要围绕中外BIT有关投资保护的四项条款、海外国家投资合同效力、征收,以及有关救济机制等与风险应对有关的内容展开,涵盖了靠前法层面和海外投资风险应对有关的主要法律问题,可为中国海外投资的风险应对提供范式与借鉴。
这部《国际刑法学原理》(PrinciplesofIntemationalcriminalLaw)是目前一部由德国学者用英文撰写的国际刑法学著作,作者是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法律系教授格哈德·韦勒先生(AuthorProf.Dr.Gerhardwerle),译者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世洲先生(TranslatorProf.shizhouwang)。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根据作者用德文写成的VolkerStrafreeht一书的版对有关的专业词汇做了校订,又在出版前根据该书的第二版对内容做了补充,并且,在本书中对有关的变化做了标记和说明。因此,本书实际上就完整地反映了作者在英文和德文各个版本中的观点和思想发展历程。本书以中国法学界比较习惯的体系性叙述方法,说明了现代德国法学界在国际刑法学方面的基本立场与观点,是一部完整、精准、易懂的国际刑法学理论名著。
《国际经济法》--一部关于国际经济法的综合性手册诞生了。它几乎涉及现代商法的所有范围,由五册书组成,每册分别详细地论述了下列内容:1)国际投资; 2)国际贸易;3)国际商务程序;4)国际商务组织;5)国际金融。对于涉足中国商法领域的法律工作者,这套丛书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价值。它们不仅包括了目前中国的立法内容和中国认可的国际惯例,更值得一提的还是丛书包括了相关法律和惯例,使得外国读者也能理解这些立法应用的实践结果。因而范剑虹教授主编的是一套与中国进行国际投资与贸易的标准化丛书。范先生在我所在的德国研究所花了相当多的时间研究德国和欧洲商法,他对商业企业和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问题有着深刻的见解,对西方法律文化和商务环境也颇有见地。从某种程度上讲,他预定就会编辑这样一套国际商法的标准化著作。我期望这部
国际私法主要是各法域的民商事法律适用法,而公共秩序保留则是适用外法域法的“安全阀”。同际法之所以具有拘束力,其基础是国际强行法;同时当今国际社会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亦向国际法提出了许多新挑战。强行法不仅是国际法的基础,它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项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既不能与有关国家的强行法相抵触,亦不能违反有关国家的公共政策,否则该项裁决便会被法院所撤销或拒绝承认与执行。W丁O成员方应当严格遵守该组织的协议,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亦须切实履行各自的义务。???本书中,作者对国际私法、国际公法、国际商事仲裁和世界贸易组织法中的若干基本理论与实践及其前沿和热点问题作了深入的研讨。研讨时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国际与柑结合。在当今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时代,本
本书的作者大部分来自知识产权审判一线的法官。有的法官可以说是我国知识产权审判的开拓者,属于伴随了知训产权审判设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资深法官,其中不少案件为其亲自承办;也有在大学或科研院所里已经充分汲取了知识产权理论营养,学有所成后投身知识产权审判的学者型法官,他们通过其自身的不断努力,已将所学的理论与司法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正在成为专家型法官;还有但任了相应的职务后,仍然对知识产权审判疾迷不悔的领导者。大家相聚在一起,致力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判解之路。 书中收集的不少案例本身就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作者力图通过对专门召集的专家论证会的总结,特别是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法院司法解释,甚至是国际公约能否适用该案的评析,阐述了法官“造法”(“造判例”)的依据,带有法
沈四宝、沈健先生合作的文章梳理了中国外经贸法制建设的基本经验,并且特别强调,在当下,应把握引进外资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度”。黄蕴华的文章是在总结欧美电信企业并购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对电信业相关市场的认定、电信并购对竞争的影响、并购的效率、并购的救济措施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对我国《反垄断法》中企业并购审查中公共利益标准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陈锋的文章研究的是体育赛事的转播问题,特别是讨论了体育赛事转播权商业开发反垄断法的适用和体育赛事转播行为法律规制,这些问题的分析对于完善中国立法可资借鉴。 由高建学、周兆玉翻译的罗伯特·L.拉宾的文章评述的是20世纪美国人身伤害法的五大里程碑性的事件,这些事件重构了侵权法的根基。拉宾认为,侵权法改革在其现代的外表下,显示出了经久不衰的政治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