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侠客岛”“学习小组”的评论文章的合集。这些文章以抽丝剥茧的分析为特色,阅读量大多达“10万+”。 本书以“透视基层”为主题,分析了基层乱象、微腐败和基层负担重等热点问题,并对基层干部如何作为、基层改革如何进行提出了独到见解。 本书以小见大,基于新闻案例和实地调查材料,剖析基层治理的难点、堵点、痛点,力图呈现中国之治在基层的复杂实践。 本书真实再现巨变中的基层实践,揭示基层运行规律,从中发现真问题,并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思路和办法。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围绕 廉洁修身、涵咏政德 笃行清廉、拒贿防贪 知行合一、践行使命 展开,便于党员干部学习、理解和践行。书中对党员干部清正廉洁作表率的要义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通过反面案例和廉洁楷模故事的展示,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地给党员干部以警醒和启发,引领党员干部确立思想上的 定盘星 、坚定理想信念的 主心骨 ,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本书精选学术新锐周濂十年来公开发表的随笔文章,包括时评、书评及其部分学术文章等。作者以其深厚的专业学养作为根基,把他对幸福、公正、德性生活、民主、自由、道德、幸福等等这些问题的哲学思考融进一个个现实故事和活泼泼的生命体验中,用最真切的道德直 觉和清醒的问题意识和柳叶刀式的概念分析能力,一猛子扎进问题的深处,把深邃的哲学拉回到“粗糙的地面”。
本书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及《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进行编写,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坚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国有企业党支部 为什么要加强自身建设,如何加强自身建设 等现实问题,并对国有企业党支部的工作原则、设置和撤销、职责和任务、工作机制、组织生活、党支部委员会建设、工作方式方法、责任落实与考核、常用公文与例文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解读阐释,明确了新时代国有企业党支部工作的基本遵循、基本规范,既有理论阐释,又有创新实践成果,辅以典型案例、知识链接、疑难解答、延伸思考、工作流程图、二维码扫描学习视频等,语言通俗易懂,层次结构清晰,特别是提出了国有
从“中南海专家讲座”制度的建立,到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上对专家学者建言的重视,不难看出,在政府与学界、政治与知识分子之间,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正在形成,并逐渐制度化。这种变化根源于执政党的成熟,也与知识分子对中国现代化之路复杂性的认识更趋理性、建设性有关。 本书以第一手的权威资料和大量采访亲历,忠实地反映出这些专家学者的思想成就,从其个人的“呼吸”中可以体悟到国家运行的大气息。
慎己:洁身自爱强化廉洁意识;慎欲:克制贪欲抵制腐败诱惑;慎权:秉公用权不畏歪风邪气;慎行:遵纪守法坚守廉洁底线;慎独:表里如一诚于中形于外;慎微:防微杜渐重视廉洁细节;慎友:净化社交远离邪友损友;慎家:家庭助廉筑牢后院防线;慎得:感恩知足珍惜拥有的一切
新华社驻美记者刘洪四年心血,告诉老百姓一系列事件的幕后。 提供不一样的答案,讲述你不知道的始末。 过去几年,在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贸易顺差、中国的责任和义务等许多问题上,中国面临了一轮又一轮的质疑。在美国,翻开报纸,有对中国的批评;打开电视,有对中国的攻击;日常闲聊,更不乏对中国的误解。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正常的批评让我们警醒,但一些莫须有的攻击、责难乃至妖魔化,伤害的是中国和中国人的海外形象,进而危及中国的国家利益。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名中国记者,我有责任、有义务对诬蔑之辞予以抨击,对不实之言予以澄清,为中国的正当利益辩护。
喻国明主编的《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1)》将舆论热点议题按照时间维度、数量维度、显著维度、集中维度、意见维度五个指标计算出相应结果后,转化为平均分,进而将所有数值相加,形成整体议题的舆情指数。按照舆情预警机制的理论,对议题进行红色、橙色、黄色等预警发布,进而引起相应的对策建议,达到防患于未然的预警效果。 本书的专题报告部分包括的“抢盐风波”中的舆情态势。 《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1)》适合新闻传播学师生及媒体从业人员使用,也是关注中国社会舆情的读者之有益读物。
由青年学人聚合起来的1217俱乐部,在2013年的年终观察中再度出击:他们既关心“中国儿童伤害”,也关心“打击谣言”这一舆论战场;既讲述“小县城的春节故事”,也描述“士”的传统是否能够传承。他们不顾“蒋公的面子”,无视知女“绿茶婊”,直面“青春‘袭’人”的《小时代》。在“百年昆曲”的兴衰路上,揭示孔子学院的种种玄机……九年来,《话题》系列秉承独立个性、人文立场,对事件不判断是非,亦不提供所谓的真相。但是他们把这些事件嵌入历史的谱系,在其中进行思考、批判,和预测。
本书是《南风窗》主笔李北方先生的思想随笔和时政评论集。作者结合中外政治和历史,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简洁犀利的笔触,批判性地思考和剖析了关于自由、民主、权利、市场等流行话语的思维定见,对于大众关注的思想论争、社会热点、国际格局等议题作出了深度辨析和评论。 书中文字是长短不一、富于战斗性的社会批评和理论批评。作者毫不隐晦地与他所生存的媒体世界斗争,即通过梳理与分析事物及其相互关系,挑战媒体世界的主流观点,揭示事物的真相,祛除思想的迷信。作者的文章像是短促突击,针砭时弊,毫不留情;相较于媒体中的大多数评论,这些文章又多了对媒体自身的反思,这使得他的短促突击在针对眼前事件或事实时多了一点多方透视的眼光和历史思考的深度。 作者胸怀天下,站在广大劳动者的立场上写作,张扬人心中向善的力量,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