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美国,是当今世界的两个大国,中美关系不仅对两国,而且对全球都至关重要。从1784年美国商船 中国皇后号 首次远航中国起,两国便开始了长达200多年的交往。在这悠长的岁月中,中美关系历经风雨,大起大落,两国交往的内涵极其丰富。 《中美关系史(修订本 套装1-3卷)》分三卷系统叙述了1911年至2000年间的中美关系:1911年辛亥革命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后至1972年尼克松访华,及此后至美国对华正常贸易关系立法。通过对两国间重大历史事件的叙述,展示了中美两国外交政策的决策过程,影响决策的种种国内和国际因素,以及中美关系的世界影响。由此,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清楚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中美关系史(修订本 套装1-3卷)》一卷有序章简述了晚清的两国关系,第三卷有专章对 新世纪以来的中美关系 作了
中国与美国,是当今世界的两个大国,两国关系令世界瞩目。从1784年美国商船 中国皇后 号首次远航中国起,中美两国便开始了长达200多年的交往。在这悠长的岁月中,中美关系历经风雨,大起大落,几经波折,但两国的交往内涵极其丰富。 本书描绘了2001 2016年间中美关系演变的基本轨迹,着重叙述了新世纪以来中美关系中的许多新现象、新发展,包括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和措施以及美国相关政策的演变,中美在应对朝核问题中的合作和分歧,中美关系的机制化建设,两国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的发展,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美建设性地管控分歧等。
遏制战略是冷战中美国历届政府一直遵循的国家安全战略。 《遏制战略: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增订版)(国际关系史名著译丛)》是美国著名冷战史学家约翰 刘易斯 加迪斯的代表作之一,全面透彻地分析了遏制战略的演变历史,是一部经典的国际关系史和战略史杰作,并且在大战略理论方面做出了重要建树。加迪斯从战略的目标、对威胁的认识以及实现战略的手段三个方面,对冷战时期不同版本的遏制战略进行了分析,通过历史研究揭示了每种遏制战略的实施效果及优劣。该书版于1982年问世。2005年该书增订版出版,补充了版中缺失的遏制战略在冷战末期的重要发展。
《权力与相互依赖》堪称国际关系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著作,由该领域最负盛名的两位学者写就,为人们理解当代世界政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途径。这《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中译本修订版)》构造了一种看待世界政治的途径,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经济、政治以及制度化合作的模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保留了现实主义对力量和利益的重要地位的认同。 《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中译本修订版)》第一版于1977年面世,标志着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学派挑战(新)现实主义理论霸主地位的开始。自此以后,它一直是国际关系研究引用频率最高的著作之一。2012年《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中译本修订版)》第四版出版,两位学者将全球化、国际机制与相互依赖概念相整合,指点国际局势,激扬文字,对21世纪初的世界政治进行严肃的理论分析,堪称代表新
本书作者詹姆斯 多尔蒂、小罗伯特 普法尔茨格拉夫是美国国际关系理论专家。本书是美国大学国际关系学专业的经典教科书,其所涵盖的国际关系理论的范围和详尽程度是迄今为止任何其他一本著作都无法比拟的,古典理论、当代理论和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囊括其中。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版以来,连续修订出版了五版,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出版了本书第五版的版译本,2013年译者全面修订了2003年的译本,10月隆重推出第五版的第二版译本。 本书从国际关系的根本问题和国际社会的现实出发,介绍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各种流派及其哲学的和政治思想的根源,阐述了它们的理论范式、原理及其内在相互关系,总结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研究方法、发展规律和总体特点,为读者提供了该领域的研究课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行动,如何影响其他国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各国应该如何行动?国际关系作为一门学科,为何会对全球政治行为产生指导性、实践性影响?云集学者,着眼思想前沿,《牛津国际关系手册》以权威视角与系统脉络,深刻呈现了国际关系领域的方方面面。 从国际关系的学科定位、理论流派、研究方法,到国际关系与其他学科乃至政策制定之间的关系,《牛津国际关系手册》浓缩式地展现了国际关系的知识地图,是迄今为止对国际关系领域至为权威和全面的概述。在战争与和平仍是重要议题,恐怖主义、气候变暖、全球金融、数据安全等新兴国际性问题日益凸显的时代,《牛津国际关系手册》以深厚专业力量,解析国际秩序当下走向,探索世界格局未来发展,是所有关心全球政治前沿思考的读者的指南。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和印度一直在稳步推进双边战略伙伴关系,其中安全防务合作领域的合作日趋紧密,合作内容和层次得到不断拓展及提升。本书系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力求对美印两国的安全防务合作进行深入研究。全书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梳理了美印安全防务合作的历史脉络,大致分为冷战时期、20世纪90年代和新世纪以来三个阶段。第二章从国际环境、利益诉求、认知变化和力量基础等四个角度深入分析了美印安全防务合作的主要背景和动因,剖析了美印两国各自的主要目标。第三章梳理分析了美印安全防务合作的主要成就和发展前景,包括两军交往与合作、防务贸易和技术合作、反恐和国土安全合作、防核扩散和民用核能合作、印太海上安全合作、导弹防御和太空合作、信息网络安全合作、能源安全合作与国际维和合作以及
本书记述了唐家璇同志在1998—2008年间担任外交部长及国务委员期间经历的11件外交大事,文字朴实生动,有丰富的事件背景材料和诸多首次公开的外交细节,每个事件之后都有唐家璇同志的深刻思考和理性分析,体现了我国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愈来愈发挥着重大作用。 在《劲雨煦风》中,唐家璇同志撷取了外交经历中有代表性的大事,以点带面,娓娓道来。叙述中有精彩的议论,议论中有鲜活的实例,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唐家璇同志在应对我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事件中表现的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在终实现双赢结果的中俄、中越边界谈判中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外交艺术;在成功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过程中坚强有力的统筹协调能力;在积极应对印度、巴基斯坦核试验中表
近代中日关系的重大纠纷,如琉球问题、朝鲜问题等,其源头实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前。其间,中日两国之间尽管由于日本的不断挑衅已开始发生摩擦,但基于《中日修好条规》的两国关系,基本属于常态关系,清政府一直着力借助外交途径处理对日问题。
从 黑船来航 到日本战败,近代日本外交究竟走了一条什么样的曲折之路?本书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清晰地展现了近代日本外交起步、发展、扭曲乃至破产的过程,揭示了日本外交的战争导向性、政府体制外势力对外交的干预以及理性与具有民主和平意识的外交官员被排挤等特点,留下了 战争因外交的崩溃而开始,并由外交的复活而终结 的惨痛教训,对以往日本外交通史著作中很少涉及的对近东与中亚的外交、武官制度、中日外交级别升格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
《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大局观典藏版) 世界不是平的 谁忽视了地缘政治,谁就将遭到地理的报复 ★与崛起中的另一个亚洲大国印度相比,中国在地缘上具备哪些优势?为什么卡普兰说,中国与主要国家的关系取决于全球贸易,更取决于其潜在影响地区的地理环境? ★欧洲地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造成了欧洲的条块分割,英国脱欧所带来的痛苦拉锯如何反映这一地理宿命?德国的中心地理位置和它的内在文化态度将如何决定欧洲未来? ★怎样的地理因素促使北约成员土耳其与美国做对,深度介入叙利亚冲突?为什么说,在通信和武器装备的革命性迭代中,地理对中东的影响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更有价值? ★ 在 美国已经过时了 的新世界,墨西哥与美国的关系如何演变?如今,1亿多墨西哥人处于动荡的深渊,美墨边境的高墙已无法阻挡由此造成的偷渡
大外交(修订版) 纵观近三百年的历史,从现代国家制度之父红衣主教黎塞留,到罗斯福、斯大林;从德国的统一、德国的两次战败,到战后冷战的开始与结束;本书旁征博引地论述了权利的均衡与外交的艺术塑造了我们这个世界的格局。亨利 基辛格凭借其致力于国际事务的经验,运用丰富的历史知识及智慧幽默的文笔,描述了世界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分析了各国外交风格的差异,重点揭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渊源,是一部了解近现代世界史的之作。 领袖们 (2017全译修订版) 美国前总统理查德 尼克松结识了二次大战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重要领导人,他对这些影响世界历史的人物进行了栩栩如生的描述。 在本书中,我们认识了中国传奇式的领导人周恩来,以及到台湾后的蒋介石;认识了美国的对手--赫鲁暁夫和勃列日涅夫;还认识了新日本的共同缔造者
作为国际社会中一支重要力量,欧盟早在冷战结束后就积极构建其安全战略。2016年,欧盟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陷于 内忧外患 之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盟在英国脱欧公投48小时后发布了新的安全战略报告。本书以欧盟新安全战略为研究对象,前半部分概述欧盟安全战略的演进、新安全战略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和执行情况。后半部分对欧盟新安全战略的执行效果、特点及欧盟新安全战略下的中欧关系进行分析评价。欧盟新安全战略出台至今已八年,欧盟先后经历了主权债务危机、难民危机、英国脱欧、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及其引发的能源危机,对欧洲一体化及成员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加速了全球游戏规则的变革。本书的最后对多重危机交织下,中国如何从更多层次的双边和多边关系视角、更广泛的地域范围、更宏观的议题
秉承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从发展和增进中越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出发,在越南抗法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抗美救国战争时期,中国曾先后派出不少军事人员和技术干部到越南帮助工作。中国许许多多的代表团或一些个人常常应邀到越南进行友好访问。胡志明对入越工作的中国同志在政治上高度信任,常常和中国同志共同研究工作,尊重中国同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肯定和表彰中国同志的工作成绩。在生活上,胡志明对中国同志关怀备至,常常到驻地看望中国同志,嘘寒问暖,悉心照顾;对赴越访问的中国领导人,胡志明亲自到机场迎送;对各个代表团和相关人员,胡志明都热情欢迎,尽可能安排会见、座谈、合影留念。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能像胡志明那样,接见过如此众多到访的中国同志。 胡志明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还表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是美国总统幕僚团队中的法定组织,自1947年建立至今,始终在评估、规划、统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过程中占据独特地位。本书从组织行为模式理论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70余年的发展历史,探讨该组织在美国长期调动国内各类资源、回应国际政治格局变动中扮演的角色,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与该国政府长期所秉持 首要地位 国际战略之间的关系。
《蓝皮书》分为上、下两篇,分别对2023年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全面、准确地进行分析解读。 上篇将深入分析2023年国际形势演变的发展动向,纵论主要国家和各地区形势,深入剖析人类面临的前所未有挑战、国际形势历经的动荡变革,向中外读者和社会各界提供理解读世界形势和重要热点问题的中国视角。下篇全面阐释2023年中国外交的丰硕成果。2023年,在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领航掌舵的坚定指引下,中国外交坚持胸怀天下,守正创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断为民族复兴与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蓝皮书》对我国全方位外交布局和我国同主要国家、地区关系进行全面解读,充分阐明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理念和重大贡献,向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外交的优质平台。
1949~1958年正是中国与远东局势大变动的时期,也是国民党当局退台后,以不同于以前的身份与美国建立所谓同盟关系的时期。这个时期建立起来的台美关系延续至今。当前美国仍是台湾重要的同盟者,是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一个障碍。欲正确认识和判断当前台美间的关系,必离不开对其历史,特别是这个同盟关系奠基与形成时期的历史的考察。本书以专题形式,论述了1949~1958年台湾当局与美国之间在各主要问题上的分歧、矛盾发展以及终的解决,讨论两者如何建立起不牢靠的 同盟 关系,并对后来的远东局势产生影响。
本书系法国著名学者雷蒙 阿隆代表作品,是20世纪重要的政治思想名著。全书包括四个部分:理论、社会学、历史和人类行为学。作者从承认国家间的部分自然状态开始,详尽论述了国际关系的一系列分析工具。在*部分,阿隆基于权力和体系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框架。在搭建了自己的理论框架后,阿隆转向社会学和历史的分析。在第二部分,阿隆对影响外交政策的形形色色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指出社会学原因一方面可以是物质的或者有形的,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道义的或者社会的。在第三部分,阿隆详尽分析了自20世纪初至1960年代早期的历史,提供了这一时期的权威性调查,深入体察了技术革命和外交全球化。在对理论、历史、社会学三个范畴的透彻思考的基础上,阿隆进入对人类行为学的分析。这是本书*深奥、*意味深长的一部分,阿隆在这部分探索了有关
随着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中国影响力日益增强,我国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对外界的了解与认识也就越来越迫切。在这个背景下,“区域国别研究”作为一个新兴学术领域在 迅速成长。区域国别研究是大国的需要,只有大国才有进行区域国别研究的强烈要求。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的对外交流活动不断增加,对区域国别研究的需求也日益凸显, 对区域国别研究的思路日益清晰、重视程度逐步提高。聊城大学2022年9月成立了区域国别研究院,此《区域国别学文摘》即该研究院2022年立项的重点项目。这个文摘收录了2022年以来的区域国别学方面刊发的论文,是推进区域国别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
《解读新时代中国外交理念》以高层官员的视角解读中国外交的立场和态度,以专家学者的研究探求中国外交的未来走向及与世界良性互动的模式,较为全面地阐释新时代中国外交的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张。全书内容涉及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思想、亚太环境、中美关系、新型国际关系等,充分展示了中国开放、从容、自信和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形象。 Interpretation of China s Philosophy on Diplomacy in the New Era examines China s position and attitude toward diploma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nior officials; it explores China s development trends in diplomacy, and modes of positive interaction with the world,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experts and scholars, and comprehensively explains many new ideas, thoughts and propositions about China s diplomacy in the new era. This book, which covers the new situation of major-country diplomacy with Chinese
本书选择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历史悠久并且在现有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鲜有的经典概念,包括 阴阳 太极 和而不同 和合共生 势 仁 等,试图在国际政治领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构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反映中国人世界观的核心概念。本书集合了多位国内著名国际关系、政治学、哲学的专家学者,包括苏长和、潘忠岐、陈玉聃、白彤东等,对中华经典国际关系概念进行 创造性转化 和 创新性发展 ,以期为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国际政治提供一种独特视角,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不足,从而为创建国际关系理论的 中国学派 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