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20世纪中国很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邓榕这本书,对在“”十年中跌宕起伏的政治历程、他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深入思考以及他的家庭的悲欢离合,作了生动的记述和理性的分析,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情节。从中我们可
列宁在流亡国外的生活中,除了关于本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还密切注视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揭露这场大战的帝国主认性质,说明大战所引起的国际社会主义运行的分裂。本卷中有许多文献涉及这方面的问题。 本卷收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前列宁给列·波·加米涅夫、格·叶、季诺维也夫的信件、电报甚多。列宁就党务,尤其是编辑出版党的报刊、参加社会党国际的活动等问题同他们通信,他们是列宁当时在国外开展革命活动的得力助手。需要交代的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的一些重要革命活动长时期不为苏联所提及。本卷所载列宁给他们的信件有助于揭示历史的本来面目。
应奇主编的《当代政治哲学名著导读》由17位在政治哲学领域有所建树的有名靠前外学者,对当代有名的政治哲学名著所做的导读,简明扼要,深入浅出,便于读者更加透彻准确地理解这些名著。本书共收录了18本政治哲学很有名的著作:罗尔斯《正义论》(1971);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1974);柯亨《自我所有、自由与平等》(1995);德沃金《至高的德性》(2000);内格尔《平等与偏倚性》(1991);斯坎伦《我们相互间的责任》(1998);麦金太尔《德性之后》(1981);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1982);沃尔泽《正义诸领域》(1983);欧金《正义、性别与家庭》(1989);泰勒《承认的政治》(1992);塞缪尔·谢弗勒: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1993);拉兹《自由的道德性》(1986);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1992);西蒙斯《证成
《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是一部供研究用的多卷本文献集,选稿范围是:(一)手稿,包括文章、指示、批示、讲话提纲、批注、书信、电报稿、题词、修改件中加写改写的文字等;(二)经本人审定过的讲话、报告和谈话记录稿;(三)非本人起草但经本人审定用本人名义发表或根据本人谈话内容整理并经本人审定而以其他名义发表的文稿。这些文稿,少量曾公开发表,比较多的在党内或大或小范围印发过,一小部分未曾印发过。未经本人审阅过的讲话、谈话记录稿不编入这部文献集。 这部文献集,按时间顺序编辑,分册出版。
这部选集,包括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中的重要著作。几年前各地方曾经出过几种不同版本的《毛泽东选集》,都是没有经过著者审查的,体例颇为杂乱,文字亦有错讹,有些重要的著作又没有收过去。现在的这部选集,是按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并且按照著作年月次序而编辑的。这部选集尽可能地搜集了一些为各地方过去印行的集子还没有包括在内的重要著作。选集中的各篇著作,都经著者校阅过,其中有些地方著者曾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正,也有个别的文章曾作了一些内容上的补充和修改。 下面有几点属于出版事务的声明: 第一,现在出版的这个选集,还是不很完备的。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于革命文献的毁灭,由于在长期战争中革命文献的散失,我们现在还不能够找到毛泽东同志的全部著作,特别是毛泽东同志所写的许多
我的“毛”字不是毛手毛脚的“毛”,而是一个“反手”,意思是说,代表大多数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共产党要战胜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国民党易如反掌。 你的名字叫石穿,我的乳名叫石三,我们两块石头,一块扔向杜鲁门,一块扔向麦克阿瑟。 我们得胜,我就叫李得胜。“离得胜”,离开延安,就意味着胜利。
这部纪实文集收录了1949年———1976年间毛泽东与世界政要名人交往对话的精彩片断,内容丰富多彩,涵盖面广。该书不仅全面地反映了毛泽东的外交思想,还展现了毛泽东的人格魅力。既有鲜为人知的生动故事,又具有较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同时,也是一部进行传统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该书有以下特点: 一、涵盖面广泛。本书收录了44篇文章,谈话对象涵盖了亚洲、欧洲、非洲、大洋州、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以及各党派和无党派,各阶层的人士。从一本书中,可以窥见毛泽东同那么多的国际友人的谈话,且毛泽东对许多重大国际问题的英明论断都源于这些谈话中,实在是难能可贵,一饱眼福。 二、全面地反映了毛泽东的外交思想。第一,它反映了毛泽东领导下制订的中国共产党国际战略方针的演变。第二,反映了智慧的毛泽东对
胡涵锦的这本《江泽民教育思想研究》为《江泽民专题思想研究专著系列》之一。《江泽民教育思想研究》全面分析了江泽民关于科教兴国战略、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等教育方面的重要论述,准确地体现了江泽民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贡献和独特的创新成果,彰显了其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
《孙子兵法鉴赏》从制胜之道的视角,对《孙子兵法》进行全面系统的鉴赏;同时,把握“致胜”之道,并且提炼出《孙子兵法》各篇内容蕴含战争制胜文化底蕴的关键字,凸显对“致胜”规律的运用、制胜之道的创造,以及对战争辩证法的把握,培养人们适应当代快节奏生活的“悟性思维”,为全面运用孙子兵法开拓视野。 《孙子兵法鉴赏》分为五个部分,共十四章,主要包含了导论,知彼知己、知天知地的战略战术通论,知己的战略战术,知彼的战略战术,知天知地的战略战术等内容。 《孙子兵法鉴赏》配有丰富的视频资料,扫描书中的即可获取。 《孙子兵法鉴赏》适合作为大学通识教育教材,也可供广大的社会读者阅读参考。
本书是英语世界最的马克思生平、思想研究文献之一。这里翻译的是本书1995年出版的版本。它的特色:一是详细剖析了以往不为人注意和重视的后来发表的马克思的思想文献,如马克思的几大本经济学笔记;二是把马克思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人从生活的细节给以描绘。书中所提供的新资料对我国学界正在盛行的马克思的版本和文献研究,无疑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卷收入列宁著作14篇,相关重要论述23条。列宁著作分两部分编排。部分是两本哲学专著:《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和《哲学笔记》(节选)。在本卷节选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章节中,列宁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揭露了马赫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实质,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科学内涵;指明了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性;同时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批驳了唯心主义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同一论”和“社会唯能论”,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哲学笔记》是列宁在1895-1916年期间研读哲学著作、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时所写的摘要、短文、札记和批语。本卷摘选了列宁在1914-1915年期间为研究唯物辩证法所写的批语,其内容涉及:唯物辩证法科学体
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领导理论,是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对全面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对于深化党的执政理论研究,更加科学地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书由绪论、马克思恩格斯领导理论研究(上编)、列宁领导理论研究(下编)、结束语四部分构成。上、下编分别设计了10个问题和13个问题来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领导理论研究成果。 这套丛书的基本思路和构想是由三个互相联系的部分组成的:一是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看做一个统一的历史过程,从整体上总结共产党人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建立马克思主义领导学的逻辑体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贯认为,真正的理论总是作为一个体系而存在的,只有从体系上看问题,才能真
本卷收入列宁著作14篇,相关重要论述23条。列宁著作分两部分编排。部分是两本哲学专著:《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和《哲学笔记》(节选)。在本卷节选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章节中,列宁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揭露了马赫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实质,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科学内涵;指明了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性;同时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批驳了唯心主义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同一论”和“社会唯能论”,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哲学笔记》是列宁在1895-1916年期间研读哲学著作、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时所写的摘要、短文、札记和批语。本卷摘选了列宁在1914-1915年期间为研究唯物辩证法所写的批语,其内容涉及:唯物辩证法科学体
本卷收入列宁著作14篇,相关重要论述13条。列宁著作分两部分编排。部分是两本哲学专著:《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和《哲学笔记》(节选);第二部分选收了列宁论述哲学或涉及哲学内容的一些论著,按发表的时间顺序编排,其内容既有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论述,也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论述。
本卷收入列宁著作14篇,相关重要论述23条。列宁著作分两部分编排。部分是两本哲学专著:《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和《哲学笔记》(节选)。在本卷节选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章节中,列宁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揭露了马赫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实质,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科学内涵;指明了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性;同时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批驳了唯心主义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同一论”和“社会唯能论”,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哲学笔记》是列宁在1895-1916年期间研读哲学著作、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时所写的摘要、短文、札记和批语。本卷摘选了列宁在1914-1915年期间为研究唯物辩证法所写的批语,其内容涉及:唯物辩证法科学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