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报告文学。1984年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女卫生兵方队首次亮相受阅部队,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支女兵方队。此后1999年、2009年、2015年、2019年大阅兵,都组建了女兵受阅方队,代表全军女兵参加阅兵。这些参阅队员,主要来自位于石家庄市的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这是一所由白求恩倡议建立的学校,受阅队员发扬白求恩精神和“精准胜于一切,英姿靓于一切,意志坚于一切,团队高于一切”的女兵方队精神,圆满完成了五次受阅任务。
本书为一部关于晚清历史文化的学术普及性读物。作者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反思晚清时期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与挫败。全书.史料、案例丰富,书中征引大量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胡林翼、郭嵩焘等晚清重臣名流的文字,凡有所论皆言之有据;给读者全景展示了曾、左。李等晚清人物对中国军事技术近代化推动及其局限。全书涉及的议题鸿富,话题多元。书中对晚清时期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与挫败、晚清中国军事工程技术衰落的原因、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的当代价值、近代湖湘文化所体现的精神力量等议题都做了深入剖析,能够帮助读者加深对晚清军事近代化和中国近代史的认识。
本书以人工智能发展推动科技进步为切入点,对军事领域智能科技创新对未来智能化战争做出科学研判,对世界前沿国家智能化新式武器装备发展与运用展开剖析,通过对网电空间战武器装备、太空战武器装备、无人化作战武器装备、高超声速武器装备、认知域对抗武器装备、新概念武器装备等详细介绍和战例应用展示,提示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强化以智能科技为主导因素的军事创新,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军民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国防科技创新与军民融合发展是历史上大国博弈、大国崛起的共同选择和成功经验,是我国当前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兼顾国家安全与发展、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基本方略,也是新形势下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现实呼唤,深刻反映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辩证发展的内在要求。本系列丛书围绕国防科技创新与军民融合发展主题,收录了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经济学科成立以来的部分论文,主要涉及国防研发投资、国防工业发展、国防科技创新、装备采办改革、军事人力资源、国民经济动员等内容,对推动我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br 本书作为国防科技创新与军民融合发展系列丛书之一,收录了从1994年到2015年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经济学科发表的有关国防工业发展方面
本书忠实地再现了中央红军所在长征中,面临艰苦卓绝的危难处境,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正确领导和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书稿对四渡赤水战役的整个过程、在泸州地区所发生的事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考证,补充了正史中关于四渡赤水的细节描述的不足,宣传并讴歌了泸州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在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期间所做出的牺牲与奉献。本书稿以每章一叙一议的案例研究方法,将四渡赤水战役按照作战的发展阶段,分成了若干个章节,进行重点研究。各章节环环相扣,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术体系。
诸葛亮所著《将苑》阐述了自己的人才理念和为将之道。本书着重提炼《将苑》中的思想精华,介绍其求将之道、驭将之道、为将之道,并结合现实阐发其借鉴意义。其中许多有关选将、用将、任将、为将思想富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当今政界、军界、商界等领域选人用人,提高领导干部综合素质都有借鉴意义。
金一南将军全新著作。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一代一代人铸就的中华之魂。深刻解读新中国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力量,倾心讲述中华民族重要历史进程中的中国故事,回答 为什么是中国 这一历史之问,为党和人民提供强大的精神激励。 全书以甲午中日战争至21世纪世界新格局形成之间的历史事件为研究材料,深入剖析近现代初期破碎山河中的世道人心,回顾岐路惶恐间的挣扎徘徊,阐释共产党人的伟大历史自觉,解读抗战胜利的能量密码,钩沉中国崛起征途中的博弈较量,历数改革强军的挑战与机遇,瞻望世界格局的未来走向。以广阔全面的视野、一以贯之的犀利文笔、磅礴激昂的气势,向读者生动客观地阐述了中国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的辉煌道路。
本书参考大量珍贵史料,生动、具体地对Ta152高空战斗机的设计构思、研发过程、短暂的参战史进行了描述,解析其概念和性能,给与这种飞机一个准确清晰的定位。
影视剧中常见的运筹帷幄、用兵如神,使观众对战争神话产生无尽的想象,但其中传达的古代军事信息并不一定准确。本书正是对中国历代著名战争的全方位真实解析,精选从先秦到清代的十三场经典战役,结合古代文献记载与军事理论,解读决定战争胜负的多重因素与细节——兵种、装备、兵器、战术、后勤、地形、阵法等等,还原古代战场实况,廓清后世演绎的兵家传奇。本书尤其关注中国古代政权间的竞争压力对军事革新的推动,梳理古代武器与战术的历次进化,是古代历史文化爱好者与军事迷不可错过的一场盛宴。
本卷是《话说世界》第14卷。叙述了帝国的争夺最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势力范围进行了重新的划分。附:《话说世界》全套书20卷,每卷约25万字,并配450幅左右精美图片,时间跨度从史前至2017年(出书前截止)的世界历史。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制度、思想、文史、艺术、宗教、科学、社会日常生活等。详实充沛地介绍世界历史的方方面面,全景展示世界历史的曲折发展轨迹,并以丰富精美的图片再现历史现场。全套书以历史史实为准绳,客观中性地用故事来叙述历史,以史家通识为依据。
九十年峥嵘岁月,九十载光辉历程。南昌枪声、井冈雷电、长征雨雪、抗日烽火、解放硝烟、抗美援朝、和平建设……回望历史,八一军旗红,血火镌刻的九十年呈现为一副恢宏厚重的历史画卷,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谱写出一部部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浴血奋战,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赤诚奉献的英雄史诗。九十年奋斗不息,九十载信念如磐。在九十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征途中,人民军队秉承革命优良传统,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千锤百炼、日益强大,我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从革命战争时期为夺取全国政权而进行武装斗争的重要力量,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钢铁长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九十年延续传承,九十载英雄辈出。看神州大地,胜利的旌旗,浸透着烈士
《孙子兵法》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本框架,是先秦时期军事理论的集大成之作,被誉为“兵学圣典”。本书探寻孙武的身世之谜,通过近四十个经典战例阐释《孙子兵法》恢宏的战略视野、深邃的人文智慧、朴素而深刻的辩证思维,追溯中国军事文化“尚和平、贵谋略、崇全胜”的文化传承和历史渊源,全方位解读这一军事、历史、哲学经典。
本书运用新革命史视角,融合军事史和社会史研究方法,采用纪事与专题相结合的研究体例,对鄂豫皖边三年游击战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以游击战争军事斗争为研究主线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了这一时期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民众动员等过去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加强了游击区武装力量的军政训练、战略战术、组织机制等研究,总结了鄂豫皖边三年游击战争的基本经验,对于深化和拓展鄂豫皖边三年游击战争的研究内容和视野,挖掘大别山红色资源、弘扬革命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现代海陆空领域的杰出军事人物的事迹。通过热点问题、国际大事件突出现代军事人物在壮大国防实力、打击恐怖势力、维护国家安定及国家角逐国际舞台的重要作用,展现在科技迅猛发展的现代化背景下,军事人才的培养对于国家安定、强大的重要性。
本书对社会学理论、科学哲学、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现象学、社会批判理论及哈贝马斯的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当代社会政治理论的主要流派中最重要、拥有代表性的思想家进行了详细而精当的分析。它所呈现的各理论流派并不是互不联系的,呈现的方式也不是平铺直叙的个别介绍,而是排列成一个辩证的顺序,有优劣、高下之分,其根据主要是“知识论—科学哲学—方法论”这一轴线。本书是实用主义、哈贝马斯思想、后实证主义、后经验主义和批判理论相结合的代表作。
从战略谋划到军事部署,从商业管理到平衡博弈,作为一部流传2500多年,从中国走向世界的经典,《孙子兵法》早已超越了战争本身,成为博弈场上的永恒指南。只要存在竞争与较量,就有“论战胜负”的思维锋芒。本书打破逐字逐句讲兵法的解读传统,直击兵学攻略背后的“战争实况”。古代士兵攻城,真的是靠肉身爬城墙吗?为什么私藏铠甲的罪名,竟比私藏兵器更重?谋士献策,为何都爱提“上中下”三策?长平之战,非得要赵括领兵吗?既通过军事细节还原兵法原意,又带你看到经典战役后隐藏的博弈,巧妙引申出兵法智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实战应用。新视角讲出新精彩,愿所有翻开本书的读者,涨知识的同时扩认知——在兵法中悟管理之道,在论战中学致胜之法。
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第二编充分利用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将已见或未见的关于淞沪抗战的史料以影印的形式出版,内容涵盖两次淞沪抗战,力求比较全面、翔实、生动地反映淞沪抗战的全貌,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的一部分。
《六韬》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内容丰富,体系庞大,论述详瞻,吸收了先秦兵家和诸子论兵的精华,堪称先秦“兵学百科”。本书旨在从新时代思想文化的视角对《六韬》的思想精华进行全新阐释和解读。本书拟在阐释《六韬》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引用古今中外政史军史战史实例进行通俗化解读,展现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博大精深,启发读者的军事思维,回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思维创新需求的时代之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登场亮相的战机中,Me 163拥有大量无可比拟的头衔:速度最快、爬升最猛、技术最激进、同时也是最不稳定、危险系数优选的一架。无论是驾驭Me 163的德国飞行员还是盟国的航空兵战士,面对Me 163时候总要承受无比巨大的心理震撼。这便是Me 163,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火箭截击机。本书从时代背景、研发过程、技术手段、战机性能、战机操作、参战情况、涂装等方面对这款战机作了详细的介绍。书中附有大量图片,包括飞机剖面图、设计线稿、零部件图等,方便读者更加清晰了解战斗机。书稿文字流畅、资料详实,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