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仔细研究17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的多次海上战争和海战,并参照这一期间陆上重要战役的历史经验,形成了他的海军战略理论。马汉生活在美国历史上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代,当时的美国对欧洲实行门罗主义,拒绝欧洲列强干涉美洲事务;对亚洲推行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政策,企图与欧洲列强共同宰割亚洲国家。《海军战略》就是在这种政治环境中产生,并为这种侵略扩张政治服务的。
全书分五部分,呈正题、反题、合题三段式结构。部分直切正题,以“中国海权”概念为全书论述展开的起点;第二、三、四部分从历史纵座标和现实横座标论述中国海权的定位,从中可看出海权之于中国发展的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五部分回扣“中国海权”正题,提出21世纪上半叶中国海洋安全战略构想。附录选取了作者的一篇讲演和一篇对作者的学术专访。前篇作者提出已融人世界的中国不能不考虑“治理世界”及其能力塑造的问题,后篇反映了作者学术研究方法论、学术主张及学术思想形成的心路历程。“中国海权”是贯穿全书的主线。
本书是一部报告文学。1984年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女卫生兵方队首次亮相受阅部队,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支女兵方队。此后1999年、2009年、2015年、2019年大阅兵,都组建了女兵受阅方队,代表全军女兵参加阅兵。这些参阅队员,主要来自位于石家庄市的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这是一所由白求恩倡议建立的学校,受阅队员发扬白求恩精神和“精准胜于一切,英姿靓于一切,意志坚于一切,团队高于一切”的女兵方队精神,圆满完成了五次受阅任务。
本书综合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国防经济学、军事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对军民融合背景下军费投向投量问题进行理论阐释和实证分析,对优化我国军费投向投量提出对策建议,既拓展军费开支研究的内容和领域,又突出研究范式与方法的创新。主要特色是:(1)用新制度经济学产权和交易费用理论探讨军费的性质、成因,突出研究视角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2)从军民融合与军费开支的内在机理切入探讨军费投向投量及优化问题,突出研究内容创新。(3)通过中美两国军费投向投量的比较与实证分析,为科学认识我国军费开支提供新的数据支撑。(4)在对未来我国安全需求进行评估基础上预测我国军费的可能规模和军费投向投量的变化趋势,突出思路对策创新。拓展了军费开支研究的内容和领域,突出优化我国军费投向投量提出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本书以人工智能发展推动科技进步为切入点,对军事领域智能科技创新对未来智能化战争做出科学研判,对世界前沿国家智能化新式武器装备发展与运用展开剖析,通过对网电空间战武器装备、太空战武器装备、无人化作战武器装备、高超声速武器装备、认知域对抗武器装备、新概念武器装备等详细介绍和战例应用展示,提示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强化以智能科技为主导因素的军事创新,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本书忠实地再现了中央红军所在长征中,面临艰苦卓绝的危难处境,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正确领导和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书稿对四渡赤水战役的整个过程、在泸州地区所发生的事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考证,补充了正史中关于四渡赤水的细节描述的不足,宣传并讴歌了泸州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在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期间所做出的牺牲与奉献。本书稿以每章一叙一议的案例研究方法,将四渡赤水战役按照作战的发展阶段,分成了若干个章节,进行重点研究。各章节环环相扣,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术体系。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中国古代兵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武经冠冕”,“百代谈兵之祖”。吴如嵩先生在孙子兵学及古代战略领域精研覃思,该书首次突破对《孙子兵法》译注解析的传统框架,将孙子军事思想系统总结为“安国全军的慎战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论”“兵以诈立的诡道论”等“十六论”,并以之提纲挈领,贯通了中国古代兵学的基本脉络。该书初版后,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成为推动孙子兵学研究的经典力作。此次新增的数篇文章,对于读者了解近几十年来孙子兵学研究史、纵览孙子战略思想以及从商学、西方军事学角度理解孙子兵学等,都大有裨益。
本书忠实地再现了中央红军所在长征中,面临艰苦卓绝的危难处境,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正确领导和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书稿对四渡赤水战役的整个过程、在泸州地区所发生的事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考证,补充了正史中关于四渡赤水的细节描述的不足,宣传并讴歌了泸州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在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期间所做出的牺牲与奉献。本书稿以每章一叙一议的案例研究方法,将四渡赤水战役按照作战的发展阶段,分成了若干个章节,进行重点研究。各章节环环相扣,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术体系。
本书从内容上分为:新时代党的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党的宣传工作的地位、作用及任务,党的宣传工作方针、原则及方法,党的宣传工作的范围,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宣传工作,党的媒介渠道宣传工作,党的宣传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基层宣传工作的领导等章节,针对基层党组织的经常性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阐述。融知识性、系统性、操作性、实用性为一体。章节中设置的“流程图示” “同步解读” “核心概念” “链接延伸” “经典案例”等七个板块,进一步地提升了丛书的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可读性。本书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身,语言通俗流畅,风格清新活泼、版式匠心独运、理论阐述清晰有条理,案例经典有趣。每一个板块都体现着编者的精心设计,力图为广大党务工作者打造一本实用性强、使用方便快捷的小手册。
本书主要围绕军事运筹学中决策优化的核心进行叙述,是一本基础性的教材。 本书是作者在多年军事运筹学教学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相当一部分内容经过多次的讲授,有较强的适应性。同时,本书在参考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列举了许多案例,吸纳了许多军事运筹学领域的新方法与新技术,紧密围绕军事活动中的决策优化方法与应用展开叙述。本书主要针对军队院校军事运筹学专业的研究生教学而编写,使学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军事运筹学的基本知识、方法和结论,能对该领域的研究问题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以及军事运筹学的实际应用和研究打下基础。
《孙子兵法精义》(外一种)包含《孙子章句训义》与《克劳山维兹兵法精义》,二种均为钱基博先生的重要著作。《孙子章句训义》是钱基博对《孙子兵法》所作之训解,着意训释文字,疏解文意,引证史实,联系古今,多有创见,是当时优选的注释本之一,是研究注释孙子的重要著作。后附《克劳山维兹兵法精义》,是钱氏对中国古代兵法与克氏兵法之比较研究。我社曾于2012年出版此二种,原收入“钱基博著作集”。此次改版,将其收入“钱基博国学著作选粹”。
中国兵家历史源远流长,智略雄冠中外。本书从起源流变、代表人物、传世著作、经典战例等多个维度,对中国兵家做概略性考察。“源流篇”以时间为轴,选取古代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军事家,总结其军事理论与实战贡献,系统梳理中国兵家的发展演变脉络。“分野篇”通过列举中国兵家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军事著作,分析军事谋略、练兵方法、军事制度、军事装备等方面蕴含的重要思想。“战例篇”则以具体的战争、战役为研究对象,着重论述中国兵家的军事实践,对那些能影响历史进程、开创战争模式,或是能为后人提供经验教训的战例进行分析,从正反两方面丰富中国兵家的历史形象。
坚持“四个自信”,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内在动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本书深入阐释了“四个自信”科学思想体系建构中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历史辩证法、知行统一的实践观。从理论基础与实践根据的双重维度分析“四个自信”的自信理由,论述“四个自信”的具体内涵,彰显“四个自信”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构的人类新文明形态的世界意义,从时代精神与实践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论述必须坚定“四个自信”,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
作为本真正意义上研究政治仪式的专著,该书对仪式这一人类学的核心议题与政治生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研究,解释了仪式为何一直都是政治生活的关键组成部分,指出无论是保守还是革命的政治群体,其成功都与仪式的有效使用息息相关。本书探讨了潜藏在仪式的政治作用中的诸多普遍原则,使用了古往今来、遍及全球的各种仪式资料,既显示出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广博的知识储备,同时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政治学系列》以民主制度绩效的影响因素为研究主题,通过对意大利各地区的研究探讨了有关公民生活的一些基本问题。作者运用社会资本、治理和善治等新的政治分析框架,对意大利进行个案考察,经历长达20年的实证研究,论述了意大利如何在法西斯崩溃后,成功地利用意大利深厚的公民传统,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民主机制,逐渐使意大利社会走向善治和繁荣。并得出关于民主制度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社会资本是民主制度得以有效运作的关键因素。
本书是一部上乘之作。作者娴熟地将理论模型与史实分析予以融合,对大战的起源问题作了深入的解读,认为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会加剧大战爆发的危险。本书对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都具有重大价值,并将有助于对国家力量的转化和未来世界和平的前景问题在学术上和政策定位上进行积极思考。
《平等的学理基础》对平等的学理基础进行了理性经验主义的研究,通过对平等的概念和逻辑的考证、辨析以及对不同平等观的梳理比较,阐述了平等的双重范畴和多重维度、平等的反题结构和价值权衡、平等的形式和实质以及平等要求互竞的政治裁决等基础理论问题,回答了“平等是什么”“平等不是什么”“平等能是什么”以及“平等应是什么”等基本问题。本书阐述了当代社会平等实践面临的主要挑战和现实选择,在相关理论领域做出了基础性创新,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良治:对自由、民主、市场的反思》通过分析西方民主理论中的三个逻辑误区,主张“优主政治”的新体制框架,继而提出“良治”的概念和模式。 作者从新的角度来理解人类自由,从社会发展阶段的角度来分析市场的性质,探讨市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与美好生活的关系及互动。 《良治:对自由、民主、市场的反思》分析了解决温饱后人类发展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提出利用体制优势,使温饱后的资源配置更有利于未来发展,更有利于群体的长远利益,更有利于实现大众的美好生活。
中国传统兵器不仅形式多样,而且集历代科技、工艺、文化、艺术于一身,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演进。回顾了中国传统兵器从冷兵器到火器的发展过程,对拥有代表性的兵器类型进行了全方位介绍,使读者眼界大开,受益匪浅。
本书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写邓小平1926年1月至12月在苏联留学的经历,以及这段留学经历对他日后人生的影响。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写邓小平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关系演变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其中既包括人们熟知的邓小平率团七下莫斯科,又包括邓小平主持起草“前七篇”“二十五条”“九评”等重要文件。邓小平1973年第二次复出到1975年领导全面整顿期间关于中苏关系的思考也收入这一部分。第四章至第六章,主要写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审时度势,推动中苏关系正常化,并在苏东剧变前后,对如何发展中苏(俄)关系提出指导性意见。
......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家和兵学的代表作,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孙子兵法》的学术地位和特点,系统而精练地评述了《孙子兵法》十三篇中所包含的丰富、深刻内容,认为一部《孙子兵法》是由“国家战略:国君的‘大战争’指导艺术”“军事战略:统兵之将的作战指导艺术”和“战术专题”三大部分组成的,从而,基本上揭示了这部世界上最早产生的战争和战略名著的理论真相。本书适合对战略问题和军事理论感兴趣的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