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多少政治“分析师”,就有多少缺席的政治参与者。为什么?因为我们一直以为政治是可以交给别人的东西,留给自己的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徐贲从观念纠错开始,指出政治应成为每个人的副业,而通过现代启蒙和自我教育,提升自身的道德、学识和能力,学做“精明的公民”,就是在追求好的政治。 《政治是每个人的副业》想告诉读者的,正是如何成为“精明的公民”,从而让政治成为“的职业和所有人的副业”
《长征图志》由刘慧娟编著
《解析强军梦(强军目标十五讲)》由王玮敦主编,是对军委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强军目标的全面解读。为帮助部队各级领导、院校政治理论教员以及广大官兵系统学习、准确把握、躬身践行强军目标,唤起军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切实铸牢强军之魂、扭住强军之要、夯实强军之基,强化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根据军委和总政切实用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统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努力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指示精神,空军航空大学组织长期从事政治理论和军事理论教学的部分专家、教员编写了这本《解析强军梦——强军目标十五讲》图书。 《解析强军梦(强军目标十五讲)》共分为五章、十五个专题。采用讲义的形式对强军目标的灵魂、
闻名中外的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史上所具有革命意义的军事学校,是国共两党在军事领域的次合作。黄埔军校期生在国共两党担当重任,成为独当一面的将帅英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军队建设乃至战争进程,在军事历史上曾发挥重要作用和影响。 本书根据档案史料、生平传记、图书刊物、个人同忆、家属供稿及数据信息,对黄埔军校706名期生进行了诸如社会影响、家族渊源、经济基础、文化素质、出身背景、人文地理、战争机遇、军旅历程、将校任官、成长概貌、政治归宿等方面
《战略与结构:美国工商企业成长的若干篇章》包括战略与结构、历史背景、杜邦公司 自治分部的创立、通用汽车公司 创建公司的总部、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 一事一议的结构重组、西尔斯 罗巴克公司 计划与未计划的分权、组织创新的比较分析、多分部结构的扩散,等
本书全貌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讲述了什么是抗美援朝战争?为什么要打这场战争?是斯大林施压的产物还是毛主席的个人决断?关于抗美援朝战争中国的损失以及美日学者对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得失的评价等;并着重阐述了青川江、上甘岭、松骨峰等战役的背景、基本情况和意义;另外还重点描写了毛主席、周恩来、彭德怀、邓华、陈赓等在战争中做出重要决断的历程及功绩。
《战场环境与信息化战争》与读者见面了。编写这部著作的初衷,是想为部队官兵和军事理论研究人员全面了解战场环境对信息化战争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有利的战场环境夺取战争胜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战场环境不仅是进行作战的依托和舞台,更是筹划战役的客观条件和依据。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早在2000多年前就指出 知天知地,胜乃无穷 。在以往的战争中,凭借战场有利环境夺取作战胜利的战例不胜枚举,相反,不善于利用战场环境导致作战失败的例子也屡见不鲜。战争历史证明,战场环境是一把 双刃剑 ,不仅能对战役进程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而且对战争的结局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趋利避害,充分利用有利的战场环境进行作战,已成为战争双方争取主动、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使得战场环境
黄埔军校第三期生,延续了前两期生的军事优势,继续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军队建设乃至战争进程,在国家军事历史上曾发挥重要作用和影响。第三期生所处国共合作、北伐风云、抗战烽火、革命与反革命交织一体的历史时期,成为现代军事历史潮头的“精英群体”。一部分第三期生在国共两党担当重任,成为风云际会的一代将领。黄埔军校研究涉及圉共合作、军事发展、社会政治生活以及众多著名历史人物,可说是一部浓缩的20世纪中国革命史。黄埔军校颇具广州地方特色及历史文化价值。 本书根据档案史料、生平传记、图书刊物、个人回忆、家属供稿及数据信息梳理整合,对黄埔军校1297名第三期生进行了诸如社会影响、家族渊源、经济基础、文化素质、出身背景、人文地理、战争机遇、军旅历程、将校任官、成长概貌、政治归宿及历史诠释等全方位、多视角
国防是国家的防务,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屏障。国防动员作为国家防务活动的产务,其初级形态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本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要求,对国防动员的历史发展和地位作用,国防动员的能力、潜力和基础,国防动员的需求、供给和均衡,国防动员的计划、预案和演练,以及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体制机制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系统分析,是一部具有较强思想性、理论性和指导性的学术理论著作。这是作者继《动员桥纵论》出版发行后奉献给广大读者的又一部关于国防动员理论研究的重要著作。该书的出版,对于进一步开展和深化国防动员理论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明代大儒王阳明,既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思想家,又是著名的军事家。在军事方面,不仅取得了多次辉煌的实战胜利,而且重视整理之前的文献和搜集重要的案例,《王阳明军事著作校注》就是对与他相关的兵学文献的整理和注释。该书分为上编、下编。上编为《王阳明评注武经七书》,主要内容是王阳明对《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七部兵学著作予以简要注释,所据底本为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图书馆所藏明代茅震东考订本,以明代申用懋刻本为校本,以《续古逸丛书》所收静嘉堂本《武经七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武经七书》等为对校本,在校订文字是非、异同基础上,重点对王阳明批注的文字加了必要的注释。下编是《兵志》,主要纂录《左传》《国语》《战国策》《越绝书》《吴越春秋》《史记》六部文献
《毛泽东军事思想新论》在总结孙子等中外军事思想家的朴素辩证法的基础上,创立了军事辩证法。战争这个怪物自降到世间之日起,便较其他社会活动更带有丰富的辩证性质。战争的这种特点,迫使人们很早就开始辩证地思考各种军事问题。正如戴高乐所说:“在亚历山大的胜利根源里,可以发现亚里士多德”。从两千多年前的孙子,到19世纪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中外许多军事思想家曾提出过若干具有军事辩证法思想的观点。孙子的军事辩证法思想相当丰富,但尚属朴素的性质;克劳塞维茨的一些军事辩证法命题,则蒙罩着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思想灰尘;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论,但没有创立军事领域特定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因为他们不具备必要的战争实践条件。
《南北战争三百年: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 《南北战争三百年(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是作者博士论文的修订版,由兵种、战略及政权动员等部分构成,主要从军事和战争史的角度,对中国自东晋十六国至南北朝终结(317-589年)近三百年南北分裂的产生背景、持续及终结的原因,以及分裂对峙时期的战争现象进行分析与探讨。 作者李硕试图还原古代冷兵器战争的本来面貌,探讨战争、战役背后的诸多制约因素,并从战争的角度研究历史与社会。他的基本观点是:发生南北分裂的根源,在于北方少数民族骑兵拥有了对中原王朝步兵的压倒性优势,而南北分裂之所以维持近三百年,与中国南北方的地理环境差异有重要关系,即南方水网丛林地带不便于北方骑兵作战,而南方军队依赖水运,不适应干旱的北方环境,所以南北政权都长期难以实现统一;至于
马克·戈尔迪、罗伯特·沃克勒主编的《剑桥十八世纪政治思想史(精)》由享誉学界的多位思想史家执笔,全面考察了欧洲启蒙运动时期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本书英文版出版于2006年,是多卷本剑桥政治思想史中的一本,这套多卷本丛书现在已经确立了作为政治思想史重要文献的地位。本书记述了西方政治思想历史记录激动人心、很启人心智的时代之一,各章节涵盖了18世纪政治思想中的所有重大主题,还提供了大量进一步阅读的指南,并附有正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的传略,比如:卢梭、孟德斯鸠、康德、埃德蒙·柏克等。本书集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体,对本科生以上各个层次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学生和学者,都不无裨益。
本书着眼于新时代强军思想指导和备战打仗的实践,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联合作战实验研究成果,借鉴外军作战实验近期新进展,结合编者团队在长期联合作战实验活动中的积淀精华和实践与理论迭代升华形成的近期新成果,重点围绕联合作战实验基本概念、类型、框架和模式等内容阐述联合作战实验基本原理,按照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和实验分析的逻辑关系详述联合作战实验基本方法,并以实践案例形式介绍联合作战实验典型应用。 本书可作为军事运筹与作战实验专业学科的研究生基础教材,也可为从事联合作战实验工作的科研院所、部队等提供基础读物。
《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理论及应用》结合作者多年研究和教学实际,系统地论述了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技术。整体上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了武器系统及其效能评估的基本概念,其次阐述了武器系统性能评估基本方法和典型模型、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基础理论以及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指标构建相关技术,最后针对天基信息系统等信息化装备,介绍了一些新的效能评估方法,包括基于探索性分析的效能评估方法、基于场景的效能评估方法、基于粗糙集的效能评估方法以及基于偏二乘回归通径模型的效能评估方法等。
《资本主义的本质与逻辑》一书出版于1986年,写作目的在于弄清楚“资本主义是什么”。《资本主义的本质与逻辑》从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探讨了这一问题,包括人类心理的潜意识层面和统治与服从的根源、原始社会的组织和财富的起源、利润源泉和资本“制度”的概念、变化相对缓慢的制度和财富积累的强大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读完《资本主义的本质与逻辑》之后,我们不仅要反思亚当·斯密和卡尔·马克思的思想,而且要反思弗洛伊德和现代人类学家的思想。通过本书,我们会更加了解当代的资本主义,更加了解它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局限。
本书以学科前沿问题为论域,着重从五个方面探讨和阐释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1)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力图重新研究审视思想政治教育观及其相关问题,较有开拓性地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见解。(2)思想政治教育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度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教化的基础理论问题。(3)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发展。着重探讨了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社会发展及人性等的交互关系问题。(4)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思潮。着重研究探讨了社会思潮的本性、特点和发生机制等及其给予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课题新任务。(5)思想政治教育与理想信念。突出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着眼点着重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