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二战地面武器的视觉百科。书中*选11个二战参战国的超过285种有代表性的武器装备,运用3D建模技术和大量线图与彩绘图,真实再现它们令人血脉偾张的酷炫外形和精细内构。翻开这本书,读者不仅能鉴赏二战武备的独*之美,也能了解到这些战争利器的结构特点、技战术性能、战场地位和发展源流,更能透过这些武器的设计理念、性能特点了解什么是机械化部队,以及二战是一场怎样的战争。 大度12开全彩印刷,可180 展平,宛如一座摊开在案头的武器博物馆 内含472张3D渲染高清大图,近距离鉴赏11个国家的超过285种地面武备 202张结构线图和剖视图,57张原理图解,让你由内而外看懂二战武器 用15个章节详说二战武器发展脉络,揭示机械化战争的核心奥义与制胜之道
扣动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的扳机,一颗子弹就会被一种古老的化学爆炸物冲进枪管,克伦威尔或卡斯特将军对此是非常熟悉的。 枪炮,既古老又现代,仍然是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当下的政治和国际结构,甚至消费文化,都是被枪炮所激发的研究所塑造的。伽利略和牛顿的新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文艺复兴时期对弹道学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防空炮预测和命中攻击目标依赖的新设备开启了通往人工智能技术的大门,人类对自我意识和行动力量有了新的理解。枪支制造改进了现代制造业中使用的技术并塑造了现代生产模式。枪炮还以错综复杂的方式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这种影响不仅以我们熟悉的常规方式呈现,还常常是神秘莫测且令人愕然的。 本书以一系列快镜头追溯了枪炮与人类历史进程之间的广泛联系。
狙击手的作用直到1939 1940年芬兰和苏联冬季战争时才得到重视 芬兰射手西蒙 海耶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共击杀505人,苏联红军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各地的局部冲突以及不断出现的城市作战,不仅为狙击也为发展更有效的新武器装备提供了动力。 《战争中的狙击手》是一部关于 狙击世界 的武器装备、战术运用和王牌狙击手的详细历史。从狙击作战的技术或者说狙击手的技艺来讲,本书从早年的狙击手们追求狙击的精准性到当代狙击作战中利用的电子辅助手段来观察和测距这类新技术手段均有涉及,是一部出色的狙击百科全书。
《赤色风暴:苏军坦克部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军使用的装甲战斗车辆提供了一份明确的图片解说指南。本书包括从连到军一级的部队结构以及作战序列说明,并介绍了整个战争过程中一些关键性战役的组织脉络。 按照时间顺序,本书对苏军在各场战役中使用的装甲战斗车辆提供了一份全面的研究,这些战役包括1941年德国的入侵、莫斯科防御战、斯大林格勒反击战、哈尔科夫和库尔斯克战役、“巴格拉季昂”攻势以及1945年5月在柏林、维也纳和布达佩斯最终击败轴心国军队的战役。 本书涉及到苏军所有主要的坦克以及许多次要的坦克,其中包括在东线投入战斗的BT快速坦克、T-26轻型坦克和T-34坦克及其各种变款。书中还囊括了苏军根据租借法案得到的大批坦克——例如英制“丘吉尔”式坦克以及美制“谢尔曼”式坦克,同时还包括许多苏制的轻型车辆
本书介绍了世界各国1904 年至今研发、生产的各种坦克与装甲车,包含了像艾布拉姆斯、谢尔曼、黑豹和T-34坦克这样的的坦克和装甲车,并详细列出了每种车的重量、尺寸、行程、装甲厚度、动力和机动性能等参数。 本书全彩印刷,配以数百幅全彩的车辆侧面展示图,是一本各种坦克与装甲车的详尽图文指南,非常适合军车爱好者及相关人员阅读使用。
作为一部近代世界巡洋舰的发展史,海人社编著的《世界近代巡洋舰史》从1910年所建的最早轻巡洋舰——英国的布里斯托尔级起,直到今日的美国海军“宙斯盾”巡洋舰提康德罗加级为止,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包括世界各国海军建造的巡洋舰。虽然巡洋舰的特征以及任务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仅次于主力舰的地位却自始至终没有改变。《世界近代巡洋舰史》中,对于军舰中广受喜爱的各种巡洋舰,以大量富有魅力的照片和详细说明,将其发展历程进行了说明。
19世纪末~20世纪中叶,全球主要国家海军都经历了巨舰大炮时代最令人激动的岁月,那个时代的海军继承并利用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科技成果,在短短50~60年间几乎达到机械化战争时代海上武装力量演进的。本书通过剖析海军装甲战舰问世以来,海军炮术与战术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历史脉络,突出海军舰炮火力发展和战术演进为主线,结合当时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详细回顾、评价了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期间,海军炮术技术发展和战术演变的全过程。
这部拥有三十万字的论述、千余幅精美图片的《刀兵相见》,是一本从冷兵器、火器两方面考究明清至民国期间轻武器研发成果的兵器类图书。书中附带了很多珍贵的图片资料,以及各种造型奇特的兵器。我们从图片强烈的视觉冲击中走进文字的字字珠玑时,那种激荡人心雄浑深厚的感染力便极强的冲击着我们。其实每一件兵器,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配饰,其背后总是深藏着一段曲折的历史。作者以敏锐的视角,深厚的洞察力,窥探兵器背后的故事。又如那把锋利的“戚家刀”,曾无数次劈开昔日倭寇氤氲东南的迷雾,而这一切消失的历史都原封未动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因此历史再现性便成了《刀兵相见》独特性价值之一。《刀兵相见》另一独值在于其编排逻辑性。有意识的将兵器类别归结为冷兵器和热兵器两大类。而在冷兵器的介绍中作者又细腻的将其分为短柄
本书是经典战史回眸·兵器系列中的一本,是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书。书中主要介绍了日本战列舰、航空母舰、重巡洋舰、驱逐舰等舰艇的设计、建造、命名、战绩等等。堪称是二战时期日本海军不可多得的工具书。
本书含有超过600张发表的图片和珍贵资料,作者深入而清晰地讲述了美国海军在现代超级航空母舰上发展出的斜角甲板、蒸汽彈射器與光學降落輔助系統这三大系统的起源與發展的研发、制造和改进过程,并间以美国海军发展史和美军对航空母舰这一超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装备的运用历史。全书细致明确地疏理了航空母舰的发展和作战史。对于大众读者和专业人士都有着重要的和不可或缺的参考价值。
本书含有超过800张图片和珍藏资料,作者深入而清晰地讲述了美国海军航空母舰的研发、制造和改进过程,并间以美国海军发展史和美军对航空母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装备的运用历史。全书细致明确地疏理了航空母舰的发展和作战史。对于大众读者和喜爱人士都有着重要的和不可或缺的参考价值。
本书以“E系列”这一纳粹德国在二战末期策划的“下一代坦克车族”为核心内容,详细地从政治、经济、战局、技术乃至人物等几个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剖析了纳粹在即将灭亡的关头,企图以怎样的一幅“未来派画卷”来扭转战局的妄想,以及这个妄想——E系列的起源、技术特点、取得的成就和最终破灭的全过程。
本书含有超过800张图片和珍藏资料,作者深入而清晰地讲述了美国海军航空母舰的研发、制造和改进过程,并间以美国海军发展史和美军对航空母舰这一超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装备的运用历史。全书细致明确地疏理了航空母舰的发展和作战史。对于大众读者和专业人士都有着重要的和不可或缺的参考价值。
《“大和”与“武藏”号战列舰全书》从研发背景、综合性能、服役经历等维度,全景剖析了旧日本帝国海军的“大和”号和“武藏”号战列舰。 本书由战史与模型专家雅努什·斯库尔斯基撰写,3D彩图由建模专家斯特凡·德拉明斯基绘制。作者立足日本方面的遗存资料和战后对“大和”号和“武藏”号战列舰残骸的考察结果,力求以严谨、专业、客观的视角,还原“大和”号和“武藏”号战列舰的真实情况。此外,作者还精选了大量珍贵照片,制作了大量线图、3D彩图和示意图, 观赏和收藏价值。 本书是广大军事爱好者、历史爱好者和模型爱好者不可错过的经典军事科普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