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其实跟韩信没关系? 关羽败亡,根本原因竟然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关? 刘邦是如何在垓下之战中击败项羽的? 八月之变,董卓为何是赢家? 本书以战术角度切入,复盘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历史战争事件,如汉中之战、夷陵之战、五丈原之战、兴势之战等,结合全彩中国历史地形图,专业且透彻地分析了谋臣武将的战略战术的功与过,以及战争背后的历史人文故事,并建设性地给出可能会有更好结局的战略建议。同时,本书还根据众多历史典籍的记载,勘正谬误,进行合理地推测。 看中国古代战争史,学习将才的战术谋略!
一部全方位描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宏观著作。 客观真实描述人民军队建军以来的各场战斗和不同历史时期军队的变革与发展。 历史表明,人民解放军无愧是一支人民军队,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中坚力量,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中国革命的事实证明,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重现了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计划解放大上海到1950年国民党军从舟山群岛撤退的 大上海解放史 。不仅有主体战役,还有反特务、反封锁、反轰炸,以及 银元之战 物价之战 。讲述了70年前我党如何以强大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智慧、依靠广大群众解放大上海,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风采,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战胜国民党。 作者刘统摆脱了传统军史写作的框架,将目光投射到上海解放的全貌。不仅包括了1949年上海战役,还将更多的笔触放在了为恢复这座城市的生机和运转,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打击投机,稳定市场;清除匪特,保卫安全;改造旧社会,注入经济活力等种种举措。这样的写法,更能凸显解放上海的深远意义和内涵。
从原子弹到全球霸权 揭开美国崛起之路不为人知的黑暗面 1945年,为了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场堪称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战争,美国在日本本土投下了两颗原子弹 战争结束,世界千疮百孔,至少6000万人的生命被剥夺,全球势力平衡被打破。在战争结束后的短短十几年间,美国迅速崛起为超级大国,并试图扮演世界的领导者、全球秩序维护者的角色。 奥利弗 斯通为年轻读者写下本书,挑战美国主流的正统历史观点,讲述了一段美国正统教育体系不会教给学生的历史,也是不曾在流行文化中呈现出来的历史,揭露出 美国历史的黑暗一面 。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日益紧张的冷战,最后到古巴导弹危机期间世界处于核毁灭的边缘,作者用触目惊心的历史照片和鲜为人知的故事,揭示美国在加剧冷战紧张局势中所扮演的令人不安的角色。对于渴望不同视角的学
如果说欧洲战场的鏖战是一部历史剧,那么北非战役就是这出戏剧的*幕。在这里,大英帝国沦为英美同盟中的附庸,轴心国士兵对军官丧失信心、无心恋战,而美国则尽显锋芒,并成为世界的主导力量。 本书为这段被遗忘的历史树立了一座丰碑,它以险象环生的火炬行动为切入点,梳理了1942年11月至1942年5月间盟军登陆法属摩洛哥与阿尔及利亚、攻占突尼斯,并歼灭轴心国非洲军团的惨烈战事。组建不久的盟军原本深陷杂乱无章的后勤补给、盟国间的争权夺利和层出不穷的军事误判。但经历过朱代伊德奇袭、凯塞林山口惨败和突尼斯桥头堡的决战,仓促上阵的美军终于学会了仇恨,学会了如何战胜久经沙场的敌人。 作者既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艾森豪威尔、巴顿、蒙哥马利等在北非脱颖而出的指挥官,也满怀悲悯地刻画了来不及拔枪便倒在血泊之中的士兵、在战争
F6F 地狱猫 战斗机,是由格鲁曼公司研发生产,二战时期美国海军综合性能*良的战机,在主要作战指标及火力配奋上全面胜过在太平洋和远东战场称霸一时的日本著名零式战斗机。自1943年8月投入战场后,经过一系列激烈而残酷的空战,很快完全夺取了原先经常由零式战机掌控的制空权,为盟军夺取太平洋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本书基于丰富的相关史料,从纯军事的角度,客观而具体生动地讲述了F6F 地狱猫 战机的设计、改进、批量生产及其投入战场后的主要表现。
《中国,被遗忘的盟友》 深度 客观 全面 补正鲜为人知的抗战细节 数十年来,西方人眼中的"二战"始终是一场美英苏领衔抗击法西斯的血腥战争,亚洲战场上英勇抗击日本的中国却因种种原因被遗忘。 基于*解禁档案,西方著名历史学家拉纳 米特披露了1937 ~ 1945 年发生在中国战场上的一连串入侵、屠杀与抗争的史实:从日寇悍然发动的七七事变,到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从忍痛炸毁黄河堤坝以水代兵,到派遣军队远征他国;从与罗斯福、丘吉尔、史迪威的国际大斗法,到聚焦中国三大战时人物--自战火中诞生的划时代巨人*,扛起千斤重担的战时领袖蒋介石,从革命志士堕落为汉奸的汪精卫 八年艰苦抗战,无数悲天恸地的事件,万千大小人物的命运变迁,共同构成了这部扣人心弦的战争史诗。 在书中,作者严肃地指出:自"二战"时起,中国
太平洋战争 系列全景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的主要成员国日本和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于1941年至1945年进行的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东亚地区的太平洋战争。完整呈现日本军国主义兴起及败亡全过程,深入分析太平洋战争的前因后果,多角度展示轴心国和同盟国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和经济斗争。作者文字流畅,行文脉络清晰,引经据典,还原史实,对事件和人物有精辟的见解。书中战争场面宏大、进程细腻;人物形象饱满,性格突出;情节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本书系 太平洋战争 系列第 四部《艰难时刻》,主要有美日鏖战菲律宾、 四国联军 对日爪哇海战、中国远征军缅甸作战、杜立特轰炸东京、英日锡兰大海战、巴丹死亡行军等内容。
该书系《红军长征过雪山行军路线详考》的姊妹篇,是对红军长征过草地行军路线进行全面踏勘后,结合红军长征文献(电报、回忆录、日记等)予以辨析和复原后的实地考察报告,其填补了长征史研究中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开拓性和研究性。
本书全景式地真实地展现了日本战国史。是2009年《日本战国史》的修订版。从初版至今,作者陈杰有根据众多新的资料和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订,作者几乎等同于重新创作。 作者以类似纪传体的形式梳理了日本战国时期的主要武将、极其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战役等。在这段历史中,日本国内各个割据势力为了争夺天下,斗争了一百五十余年,大小合战数不胜数,涌现出了如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等众多乱世豪杰。这样丰富的一段历史,在陈杰的笔下渐次铺展,让人身临其境。
《苏俄航空史》是“高飞军事讲坛”系列丛书之一。这部《二战米格战斗机》是《苏俄航空史》的部,也是国内外部关于苏联/俄罗斯航空兵的军事通史。本书记载了米格设计局研制的全部活塞式发动机战斗机;记述了苏联航空工业在20世纪30-40年代的发展变迁,特别是在战斗机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记录了米格战斗机在伟大卫国战争中建立的卓越功勋,以及苏联王牌飞行员鲜为人知的英雄事迹。书中还介绍了与米格飞机发展相关的政治、军事、历史、工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资料。作者对于苏联空军在伟大卫国战争初期的艰苦战斗进行了深入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伟大卫国战争空战*悲壮的篇章。全书分上下册,共7编24章,合计60万字,是一本难得的融知识、技术、史实、军事战略等于一体的军事读物。全书图文并茂,延续了《苏俄航空
《上甘岭:攻不破的东方壁垒》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政治委员聂济峰将军晚年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口述回忆录,本书以时间为线索,用战役前线指挥员的角度,讲述了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从西南剿匪作战到入朝参加第五次战役、阵地防御作战、上甘岭战役的详细过程。看似是一场战役的记录,实际展现的是整个上甘岭战役乃至抗美援朝战争的核心所在——永不倒塌的中国军魂,更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对家国对和平永恒的追求与歌颂。《上甘岭:攻不破的东方壁垒》共十四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至第七章,详细讲述了15军入朝参战到与“联合国”军激战上甘岭以及最终取得胜利的全过程,以天为单位的战场纪录,真实还原了被喻为“绞肉机”的惨烈战役的原貌。第八章至第十二章,聂济峰将军站在前线指挥员的角度,分析了上甘岭战役取得胜利的原
《铭记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1》一书以70多位志愿军老战士的亲身经历为内容,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讲述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爱国情怀和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牺牲和特殊贡献。 本书具有题材的重大性、素材的珍贵性、内容的真实性和风格的贴近性,通过经历者的亲口讲述,帮助人们全面了解、永远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公元前480年9月下旬的一天,希腊战舰在狭窄的萨拉米海峡迎战入侵的波斯舰队,这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海战。尽管力量对比悬殊,处于劣势的希腊人利用策略,蒙骗了敌人,最终取得战斗的胜利。即便过去了两千多年,萨拉米海战仍然是最具战术智慧的战役之一。希腊的胜利改变西方历史的走向,阻止了波斯帝国的扩张,并为雅典的黄金时代奠定了基础。 在全新的富有戏剧性的描写中,历史学家和古典学家巴里 施特劳斯将这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役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他向我们介绍了那些令人难忘的人物,他们的决策改变了历史进程:雅典的伟大领袖(也是雅典舰队的统帅)地米斯托克利,设计了巧妙的战略,在一天内就基本摧毁了波斯海军;波斯皇帝薛西斯,英勇无比,但最终证明不懂海战;剧作家埃斯库罗斯,亲身参与了这场战役,后来将其写成了戏剧;
1944年3月,驻缅甸日军第15军的3个主力师团,为夺取盟军在印度英帕尔的反攻基地,切断中印公路,改善其在缅甸的防御态势,对英印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进攻。盟军主力为英印军第14集团军。日军渡过钦敦江进入印度东北部的山地丛林后,由于后勤保障不力,战斗力逐渐下降,后几乎陷入弹尽粮绝的困境。在英印军的顽强抗击下,日军大败。7月11日,第15军司令官下令全线撤退。那些忍饥挨饿、疾病缠身的日军官兵,在英印军的强力追击下,横尸遍野,后溃不成军地逃回缅甸境内。共有约4万日军官兵陈尸战场。 本书基于丰富详实的相关史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国内首次为读者提供了英帕尔战役全景式的多姿多彩的画卷。
在有记录的人类历史历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毁灭性的一场冲突。其影响范围遍及全球,堪称典型的总体战争。不难理解,这场战争留下的阴影幽暗而长久,绵延其后数十载。然而,从1945年战争正式结束开始,三代人的时间已经过去,对那场冲突有着鲜活记忆的人也已为数不多。随着那个时代逐渐远去,历史学家得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如何描述那场战争,如何解释其原因,在反思战争教训时又该选择哪些关注主题。 例如,随着二战情景一点点湮没于过往,即便是 这场战争起于何时,又止于何时? 这样明显属于基本内容的问题,也变得不那么确定。这场战争的起点,是1939年欧洲战事的开始吗?还是1941年夏天希特勒打响对苏战争?亦或是直到1941年底,日本将美国拖入战争,才使其真正具有了全球性?那样的话,从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入侵中国开始,直
布尔战争(1899-1902)是现代历史上最引人深思的战役之一,它被贴上诸多 标签 :第一次媒体战、世界大战的前身、种族隔离的始作俑者。虽然作为超级大国的英国和非洲南部两个微不足道的布尔共和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国力差距,但出人意料的是,英国为了胜利,消耗了大量物力财力,甚至不惜发动了针对平民的恐怖主义活动。作者围绕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来探讨战争,分别是荷兰律师威廉 莱兹;英国战地记者温斯顿 丘吉尔;年轻的布尔指挥丹尼斯 雷茨。通过他们三人的经历和的故事,本书讲述了一段不一样的南非历史。
本书并非只是一部单纯的军事历史书,而是对欧洲大陆发生的悲剧的生动描写,很多人认为,这场悲剧所带来的深入影响至今仍未消绝。
提起民国和抗战时期的中国陆军,人们多会说起 血性 顽强 等词汇。因为缺乏先进的兵器,绝大多数的中国陆军官兵,不得不以血肉之躯抵抗日军的钢铁洪流。 而鲜为人知的是,民国陆军也一直在想方设法地进行军队现代化,而作为当年军队现代化的先驱,徐庭瑶、杜聿明、孙立人等将领也多是在和日军的拼杀中,逐步总结经验,才将中国早期的机械化部队捏合成形。而这支机械化部队,也在和日军的作战之中,冲在了*紧要的位置。但很可惜,因为装备受制、人才缺乏,以及战术协同不够等原因,这支装甲兵部队虽奋力作战,却一直没能显露出和自己实力对等的战果。直至驻印时,彻底按照美式编制、美式训练、美式装备,中国的装甲兵才在抗战末期变成了一支劲旅。他们的经历,也给现在中国军事的发展提供了无数的借鉴。
《杀戮与文化:强权兴起的决定性战役》一书深入检视了由古至今的9场里程碑式的战斗 读者将从兵微将寡的希腊人击败薛西斯奴隶大军的萨拉米斯战役开始阅读,体验科尔特斯对墨西哥的史诗征服,*终一直阅读到关于越战期间春节攻势的情形。通过本书,维克托 戴维斯 汉森向读者们揭示了,为何在贯穿整个历史长河的漫长年代中,西方军队始终是地球上致命、有杀戮效率的军事力量。
与过去的帝国史研究往往集中于政治、经济、军事等传统领域不同,何伟亚受到福柯的启发,另辟蹊径,重点探究英国的印度军事资料,尤其是英属印度陆军军事情报部门在1880年至1940年间制作的路线书和军事报告。这些由战略、地理、政治和民族等信息组成的情报,不仅仅形成了针对东方殖民地的帝国战略,而且也塑造了干涉的对象 亚洲本身。 作者通过情报重构了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基于信息系统以及军事知识的安全制度,探讨了这一安全制度与帝国维系之间的密切联系,并由此展开分析了英国在全球,尤其是在亚洲地区的殖民扩张和侵略以及与俄国的 博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