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名普通德国士兵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讲述作者在1942年至 1945 年德国与苏联惨烈战争中的真实个人经历,语言朴实生动,因而深具震撼力。他参加了德国与苏联的几乎所有重要战役,以及德国本土的防御战,他的回忆侧重描述这些战役的细节和士兵在残酷战场上的心理感受,深刻反映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纽约时报》评价说: 读完此书的任何人都永远不会忘记它。 许多读者认为是 震撼人心的战争回忆录 。本书一直被美国海军陆战队、美国陆军与参谋学院列为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荐阅读图书。
《坚不可摧》是一部二战题材的励志小说,被誉为 感动整个美国的励志巨著 , 主人公赞贝里尼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战胜苦难,重燃生活的希望。 作者历时7年,对主人公路易?赞贝里尼进行了75次采访,大量翻阅资料,还原了一段尘封85年之久的记忆。 ★二战中,赞贝里尼海上坠机,面对烈日、暴雨、干渴、饥饿的恶劣情况,漂浮了整整47天,漂流了漫漫2000英里。 ★被俘后,先后被辗转关押在4座日军战俘营里,熬过了身心备受折磨的700多个日日夜夜。 ★二战后,深受战争阴影纠缠,生活险些被怨恨摧毁。凭着坚忍走过了1800多天的救赎之路,战争带来的苦难才算彻底告一段落。 ★今天,赞贝里尼仍然健在,94岁。 整个故事反映了二战太平洋战争期间及前后个人命运的起伏跌荡,感悟生存、反抗、救赎与尊严的心路历程,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具
《图说一战二战》内容简介:当人类文明遭遇邪恶的利刃与枪炮,绿色的橄榄枝瞬间枯萎。20世纪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不仅造成了难以统计的人力、物力消耗,也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回顾两次空前浩劫,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更可以吸取历史教训,更深入地反思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战争与和平等问题。《图说一战二战》作者凭借个人深厚的军事素养、丰富的手资料、当事人的访谈记录等,集多年之功,推出了这部全真插图战争史巨著。它是对人类历史上两次致命冲突的权威记录,对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大小战役均有翔实的叙述,详细解读前因后果,客观点评政治经济,还原历史真相,破解重重谜团,为读者呈现不一样的战
.......
中途岛海战是日军和美军在太平洋上的战争转折点,美军以少胜多大胜日军,改变了太平洋战场日美航空母舰的实力对比。日本海军领袖山本五十六妄图凭此战役彻底打垮美国太平洋舰队,进而控制西太平洋,结果溃不成军,从此一蹶不振。中途岛海战之后,美军开始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日军渐渐走上下坡路。作者根据大量文献资料以及多部由战争目击者撰写的战后回忆录,真实地再现了战场上的一幕幕场景,人物鲜活、内容翔实,情节生动,铺陈详尽,可读性强。
韩磊编著的《决死天空(二战末期德国昼间空战)》讲述了:1944年,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德国空军并没有放弃后的垂死挣扎,他们与盟国空军的昼间殊死角力直到战争的后阶段依然规模浩大而又异常惨烈。 1945年初,当被称为“后的王牌”的德军Me262喷气战斗机次成规模地出现在天空,以其惊人的速度向盟军飞行员发起攻击时,曾在盟军空军中引起不小的惊慌。但制空权已无可换回地丧失,在铺人盖地的盟军战机团团围剿之下,喷气战机也无力回天。 《决死天空(二战末期德国昼间空战)》作者历经多年时间,广泛收集了有关这场夺战后阶段的各种文献及当事人的回忆录,在占有丰富的德文手资料的基础上,生动而具体地描述、刻画了德军普通昼间战斗机部队,以及当时*的喷气式战斗机部队抵抗盟国空军实施昼间空中绞杀战这个生死大搏斗的后过程。
1943年7月9日,盟军在西西里登陆,7月25日墨索里尼国王解除职务,法西斯政权倒台;9月3日盟军在意大利半岛南端的勒佐登陆,开始了对驻守意大利本土的德军漫长而血腥的攻势作战。经过卡西诺、安齐奥等著名战役,终于于1944年6月4日解放罗马。本书基于详实丰富的史料,生动而具体地讲述了盟军攻取意大利作战的全过程。
本书在撰述的基础上,加上会战时的真实照片,深刻再现了1937年淞沪会战时的情景,让我们记住68年前发生在上海的战争,让我们记住那些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英灵。
本书包括:人权的胜利;霍布斯和洛克的自然权利观;革命与宣言:人权、公民权及其他;权利的古典批判:伯克和马克思;自由主体与依附主体;法律主体:权利和法律人道主义等内容。 人权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胜利与实践中产生的灾难之间的巨大反差最有力地解释了后现代主义的犬儒主义------惟命是从、冷漠无情,强烈的政治绝望感和存在主义的幽闭恐怖症与启蒙原则的结合体----在变化纷纭的社会中拒绝隐退的原因。当实用主义的辩护者指出了意识形态的终结、历史的终结和乌托邦的终结时,这并不意味着人权己取得了胜利;相反,这导致了人权走向。当人权失去了乌托邦的目标时,人权也就终结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中苏联卫国战争的转折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为血腥和规模*的战役之一。 《血色荣光——斯大林格勒战役》本书全面介绍该战役战况,提醒当代人士不忘战史,不忘历史。
葛佩琦,1911年生,山东平度人。青少年时期半工半读艰辛求学,1933年考入北京大学,入读大学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的一二九学生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打入国民党不错军事机关搞情报和策反工作。
本书从清代“官科技”群体问题出发,首次较为深入地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这一重要问题。这种研究在科技哲学、科技社会学、科技史等几个学术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1932孤军捍淞沪:一二八淞沪抗战影像全纪录》全方位、多视角、全景式记讲述了1932年1月28日开始爆发的“一·二八”淞沪抗战的全过程。此役,担负沪宁地区卫戍任务的第19路军约3万余人,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抗战,以孤军之力,血拼日本侵略军。书中丰富的历史资料图片,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1932孤军捍淞沪:一二八淞沪抗战影像全纪录》兼具纪实性、文学性、史料性。
本书从清代“官科技”群体问题出发,首次较为深入地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这一重要问题。这种研究在科技哲学、科技社会学、科技史等几个学术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衙”是各级官署的统称,浮梁县署,虽现存规制、布局、建筑主要是清代的,但自唐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迁建至今,长达l100余年。本书介绍了浮梁县的官衙文化,并通过对它的有关内容的介绍,将视野拓宽到封建社会各级地办政区、衙门、官制等方面知识的认识上,补充了大量史料,集学术性、知识性于一体。
本书共分十章,约37万字,时间跨度为1932年—1945年:章、特务处的成立与发展; 第二章、军统局的成立与发展 ; 第三章、对日电讯工作; 第四章、华东敌后工作; 第五章、华中敌后工作; 第六章、华北敌后工作; 第七章、华南敌后工作;
该书的篇由徐秀丽、俞可平执笔,是福特基金会资料课题“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农村治理:以定县、邹平和江宁为例的比较研究”的总报告,研究范围为县、乡镇及村级的农村治理,尤其侧重村级治理。其余几篇由来自3个案例所在地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完成。他们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进行了实地调查,获取了弥足珍贵的资料。另外,对解决农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该书对中国农村问题的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对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农村发展政策也可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