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唐翼明先生《论语新诠》全本注解。 与其他版本《论语》的不同点: 《论语》对每段的解读氛围三个部分,分别是解释、大意、导读。 【解释】这一部分是对字、词、句的疏解,需要时也做一些背景交代。为了帮助一般读者真正读懂《论语》,不采用只对重点字词单独解释的方式,而改采逐句串讲的办法,尽可能让解释清楚、明白而又好读,避免繁琐炫博的考证。同时考虑到今天大部分读者都缺乏古文基础,所以会连带讲一点文言语法。在读《论语》的同时,也就提高了自己的古文修养。 【大意】的目的是用流畅的白话文把本段的意思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完解释之后对全段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不追求严格的直译,只注重意思的表达。 【导读】的目的在于引导读者更全面、更深一层理解本段的内涵,所以注重此段跟孔子整体思想的关联,以
本书为博士论文修改而成,能得呈现、付梓,实赖叶舒宪先生的敦促、导引与劝勉。每每耽于杂务游惰或困于牛角之思、觭见之言,先生往往三言两语便直击要害拨云开雾,针对性的阅读书目与*研究成果的及时告谕与赠阅,不只视野大开,亦令醍醐灌顶。而且先生百忙之中依旧仔细审校,并不吝惠赐亲躬田野拍摄的各地馆藏珍物的照片,令本书图像证礼更为名副其实。
在人生的字典里,我们总把“财富”、“知识”、“权力”、“名望”放在重要的位置。我们试图用2万多天的生命,去追寻这些我们以为最有价值的东西,以为先有了这些,才会有幸福,开更好的车,住更好的房,吃更的酒宴,去更令人羡慕的盛会,但是当曲终人散,繁华落尽,内心依然空虚落寞,怅然若失。 等待幸福的心,被你丢到哪里去了呢? 这是一本开启、彻悟直达幸福的手册。 烦恼如何产生的?满足的自我本身是一个假象吗?如何进入当下,感受此时此地的幸福?对时间与空间的焦虑,其实是完全不必的?本书从分析烦恼产生的根源入手,从自我的虚像入手,通过对当下和时间的思考和一个个睿智的哲学和科学故事,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心灵世界的大门。 你会发现,开启的幸福一直就在自己那里,从未远离。你会发现,觉醒后睁开的双
四书五经是中国历史悠久、地位崇高的文化典籍,这些经典中蕴含了华夏先哲的智慧,记述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内容涉及历史、政治、哲学、文学等诸多方面。自西汉“独尊儒术”后,这些经典就一直备受推崇。阅读四书五经,既可修身养性,又可增智广识,还可立德励志。
国学典籍浩繁精深,研读者难免无从着手。本书为“轻经典”丛书之《孟子》,从中遴选出200句精粹,条分缕析地加以解读,让读者在200句之内领会孟子的思想精髓,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提高阅读效能,将厚书读薄。对于每句经典,我们配置了出处,生僻字注音、注释,译文,经典解析,故事链接,古为今用,并精选了典雅的古版画穿插其间, 意趣盎然,轻轻松松带你走进经典的思想世界。
作者从儒家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个角度出发,分步解析如何修止、修定、修静、修安、修虑、修得,贯穿儒学始末,寻找修身之法。摒除世人误区,告诉大家,真正的自处之道,非佛非道,正是几千年来的儒家文化,它不止是治世之学,更是极具现实意义的修身之学。
马克思说,人民创造历史必须“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同样不能抛开传统文化遗产。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有凝聚力。凝聚力的基础是人民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根本来源于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明确认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