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古代,哪有现代;没有祖先,哪有我们。本书从《管子》《货殖列传》《食货志》等中国古代各类历史典籍的财货观切入,具体深入地分析讲述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中金融、企业及管理体制等的演进历程。作者化古为今,视野广阔,对现代读者很具启发意义。
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者之一。本人著作不多,由于得到朱熹、张栻等理学家的吹嘘,在后来理学界影响很大。这次整理是以贺瑞麟编辑的《周子全书》为基础,并参校其他各种版本,作了标点。
《新编诸子集成:公孙龙子悬解(繁体竖排版)》主要内容包括:公孫龍子事輯、讀公孫龍子叙錄、公孫龍子懸解一、跡府、公孫龍子懸解二、白馬論第二、公孫龍子懸解三、指物論第三等。
陈蒲清译注的这本《鬼谷子(典藏版阅读无障碍本 )(精)》共二十一篇,其中的转丸,已失传。该书是 纵横家游说经验的总结,融会了鬼谷子毕生学术研究 的精华,历来被人们称为 智慧禁果,旷世奇书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 、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现又成为当代商家的 之书。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公孙龙子(外三种)》在内部结构上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各部分自然结合,版式疏朗清新,美观大方。装帧设计采用布纹面精装,明快典雅,适合各阶层富有精神品位之人士捧读收藏。
本书借助《周易》的六爻层位,将诸子百家序列于由初爻到上爻的六爻人生阶层处境的架构中,为各家寻找相应的依据,以消弭各家之间的冲突,完成各家之间的会通与互补。*终提出以儒家为*公约数、融通各家的宽广体系,以为人生奋进与民族复兴之理论张本。
《理学纲要》计十五篇,乃民国十五年予在上海沪江大学讲《中国哲学史》时所手编之讲义也。今略加修改,以成是书。 理学行世几千年,与国人之思想关系甚深;然其书率多零碎乏条理,又质而不文,读者倦焉。虽有学案之作,人犹病其繁重,卒不能得其要领也。是书举理学家重要学说,及其与前此学术思想之关联,后此社会风俗之影响,一一挈其大要,卷帙虽少,纲领略具,读此一编,于理学之为如何学问可以知其大概矣。故名之日《理学纲要》。 理学与古代哲学及佛学皆有关系,近人类能言之,然所见者似皆非其真也。比故别为一篇,论之虽似旁文,实为斯学来历,了此则理学中重要之说,皆迎刃而解矣。不可不细读也。
《国民阅读经典》丛书的缘起,也因此决定了这套丛书的几个特点: 首先,入选的经典是指古今中外人文社科领域的名著。世界的眼光、历史的观点和中国的根基,是我们编选这套丛书的三个基本的立足点。 第二,入选的经典,不是指某时某地某一专业领域之内的重要著作,而是指历经岁月的淘洗、汇聚人类重要的精神创造和知识积累的基础名著,都是人人应读、和常读的名著。 第三,入选的经典,我们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尽量选择好的版本,选择好的注本或译本。
无论是惠施“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之类的怪异命题,还是公孙龙“坚未与石为坚而物兼,未与物为坚而坚必坚”、“物莫非指,而指非指”之类的晦昧思致,其在两千多年的冷遇中几乎一直悬若哑谜。前贤或蔑称之以“辟言”(荀况)、“诡辞”(扬雄),今人对之亦多有“帮闲”(郭沫若)、“诡辩”(侯外庐)之讥。间或有知者探其幽趣而不无所得,但神思所至以达于通洽、贯综之领悟则终嫌未足。 本书以“名”的自觉为主导线索,系统、扼要而深入考绎了先秦诸子的名辩意识,并以此为背景对名家代表人物惠施、公孙龙诸多奇诡而耐人寻味的论题作了可能尽致而略成一家之言的疏解。
鉴真□□是一位文化传播大使,他将佛法传到东瀛,建立了□□的律宗。□□先后曾派出十几拨遣唐使,很多使船都不幸葬身海底。 沧海淼漫,百无一至 是当时两国海上往来的真实写照。虽然海途凶险,但并没有阻碍□□僧人赴唐求法的意志,也没有阻挡鉴真□□东渡传法的决心。鉴真□□去□□的目的虽然是弘扬佛法,但同时也带去了中国的建筑学、书法、中医、雕塑等技艺,对□□的文化技术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人称鉴真□□为 天平之甍 ,意思是□□天平时代的文化屋脊。 首次东渡,船只、货物、人手都准备好了,却因为徒弟之间的纠纷口角 高丽僧人如海诬告其他人与海贼勾结 导致此事夭折。船只被没收,几位□□僧人下狱四个月。 第二次东渡是在长江口的狼山一带遭遇狂风,船体经不住波浪的冲击而漏水,简单修理之后行至下屿山
这部书的核心观点即副标题“流变的开放的思想形式式”一句。章是总论,是对副标题的阐述,以下七章分别以内七篇为纲作具体的解说和论证。每一章末附有前人对于《庄子》思想和思想结构研究观点的编类。在草拟时,这一部分作为概述介绍放在每章的开端,现在这样处理,是想开门见山,使拙著的观点表达得更明确些。作为资料编类放在章末,也可以兼有资料库的性质,以供同仁参考。 本书关于《庄子》的引文据郭庆藩辑、王孝鱼整理的《庄子集释》,但标点和章节分法据已意有所变动。关于庄学著作的引文,一般注本不另作注释,其版期见参考文献。 本书的章节标题极为笨拙。笔者实在想不出既能表达清楚意思,又像《庄子》一样精美的标题。或许,这样也与本书的语言形式统一。
:《孟子》是“四书”之一,是中唐特别是宋以后中国传统士人的书,同时,孟子的思想也通过《三字经》等读物广播民间,对中古至近世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因而,欲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孟子》一书是不能不读的。《 精读》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为经,按专题设纲目,除导论外,共分为七讲,对孟子思想中的“人性与人心”、“修身与养性”、“读书与求知”、“圣贤气象”、“人伦之道”、“经世思想”、“王道仁政”诸方面进行了准确而较为深入、全面的论述。全书博洽周详,深入浅出,辨析精微,义理通透,是研读《孟子》不可缺少的参考书。
经典本是前人鲜活的生命体验,虽经历了千百年,对今天的生活仍具指导意义。但经学家对于经典的解读往往化简为繁,令普通读者望而却步。本书独辟蹊径,从朱子文集、语类中选取非常具有警策意义、接近今日生活的 一百句 ,加以引申,等于给繁忙而有为的读者提供了一个精华的选本,同时也为读者深入思考人生指引了一条门径。本书与作者另一本《朱教授讲朱子》可说是姐妹篇: 一百句 是按照朱子学的基本逻辑逐项展开,给读者展示了朱子学术和思想的大致面貌,算是本入门的手册。 讲朱子 则是选取朱子精彩的话语加以串讲、阐释,算是入门以后的深入体味。此次出版修订本,作者又进行了加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