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言的无力》,是由《第欧根尼》(DIOGENES)中文精选版编辑委员会编选的宗教卷论文集。《第欧根尼》系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会刊 DIOGENEs的中文选刊,该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赞助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下出版。 本书主要收录了圣言的无力——说完了一切的上帝、异端两千年——大事记、从圣言到电视图像——电视福音派与教皇约翰-保罗二世、论轮回、佛教在西方的接受、苏非主义在西方的重新解读与改变、从跨宗教对话到承认宗教行为等宗教论文。
《静思语》 :被誉为“永不下架的一本书”、“ 台湾的世界品牌”,甚至是“台湾的第四个奇迹”。 本书辑录自证严上人的智慧法语,文字浅短,可以翻阅、随缘受教,并且用字平实不重华词,却蕴含人生哲理与真义。 自1989年出版至今已二十周年,发行超过三百四十五万册,包括英文版、日文版、德文版等十一种语言版本。 静思语是证严上人融会体现佛法的珠玑,是慈济人拳拳服膺的根源,是有缘者通往生命美善与希望的门窗。
“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是佛教学说的组成部分。戒,是用来防非止恶的;定,是用来息虑静缘的;慧,是用来断除烦恼的。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佛教人士修学的基本内容。本书收录了台湾著名学者先生所作的一组佛学讲演录。其中,前三篇是有关修习“戒、定、慧”三学的论述的摘要(首篇《修止观与参话头》为的老师袁焕仙先生所作),后六篇是作者对《观无量寿佛经》(净土宗的根本经典之一)以及禅观、般若正规、、净土法门等所作的通俗的讲解。兹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版(2001年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谋略,中国古代文化又称为纵横之术、长短之术、勾距之术。用现代话讲,就是领导的哲学与艺术。为总结历史的经验,学者先生曾就中国古代谋略做过系统讲析,其讲记以《历史的经验》为名,由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于1985\\1986年分两册出版。册撷取赵蕤《长短经》、刘向《战国策》、桓范《世要论》精华,参以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实例,论述了治世、用人、防邪、辨奸之道。第二册是对《素书》、《太公兵法》、《阴符经》的逐句串讲。《素书》名为黄石公所传,张良辅佐刘邦,兴汉灭楚,兵机谋略,多得是书之助,张良之后,此书不知去向,至晋,有人盗张良墓,于玉枕处发现此书,始得再传于世。本书重在其中经义的阐发,并将近一百五十则历史故事,铺注于原经文之后,供读者经史相参,从中悟得创业待人的道理。1990年我社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授权,将
赫西俄德是荷马之后古希腊早的诗人,以长诗《工作与时日》和《神谱》闻名于后世。众所周知,荷马只是古代以弹唱英雄史诗谋生的盲歌手的代名词;《伊里亚特》和《奥德修纪》乃是依据民间流传的歌唱英雄业绩的许多短歌编写而成的。它们的真正作者是民众,是一个民族,是许多代人。赫西俄德则不同,他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而《工作与时日》、《神谱》等也被认为是他的个人作品。 赫西俄德是古希腊的位个人作家。他生活和创作的年代,据希罗多德在《历史》第2卷53段估算,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中叶。但是,12世纪拜占庭的诗人兼学者杨尼斯?泽泽斯在《生平》中引亚里士多德的说法,认为赫西俄德只比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早一代人,这样就不能早于公元前7世纪了。两家意见相去甚远。至于古代的其他史家和学者,提到赫西俄德的虽然还有很多,但都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国家,56个民族的部分群众信仰着不同的宗教,保存着许多宗教禁忌。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的宗教形态复杂多样,同时并存。世界性宗教包括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等,在我国少数民族中都有传播,一些少数民族中还遗存着原始宗教信仰。各民族的具体情况是:藏族、蒙古族、裕固族、土族、门巴族、纳西族、普米族、羌族的绝大多数或部分群众信仰藏传佛教;傣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景颇族、佤族的绝大多数或部分群众信仰上座部佛教;回族、维吾尔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文化艺术、生活习惯、道德规范之中,成为这些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其中的宗教禁忌,经过长期的承继、演绎,具有十分鲜明的群众性、民族性、社会性和敏感性特点。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
《禅的生活:日日是好日》内容简介:本书是由东瀛佛门才子、芥川奖得主 玄侑宗久所撰写的禅学普及读物,同时也是一部具有启迪作用的人生指南书。在作者的世界观中,每一天都是生命里的、独一无二的一天,逝去便不再回来,因此,活着的每一天都值得感恩、珍惜。禅所重视的是完全的自由,所以存在于自己身外的东西哪怕是尊贵无比的形象,也无非仅仅是束缚而已。 对于作者来说,禅就是一种生活实用技术。作者通过 解禅语,悟禅境,阐释禅思妙谛 的方式,来印证了 活在当下 安心立命 全面肯定现状 等各种独具一格的生活态度,从而帮助读者达到 日日是好日 的悠然生活境界。
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可以说,只有基于对处于各自国家文化核心地位的宗教的理解,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文化交流。如果要理解日本文化,对宗教的理解是不可或缺的。 本书是为外国留学生和大学生所写。日本跨入近代的大门之时,提到宗教,曾有很多人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因此,在讲基督教的时候,有不少人也是首先从宗教与人的关系开始讲起的。我也仿照此例,首先从宗教与人生的话题人手。 其次,虽说是日本宗教史,但也要尽量考虑到世界宗教史的发展,并将类似的现象放在自己的视野之内,从这种视角出发来把握日本的宗教史。在国际化和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将来,这种视角会越来越有必要吧。
黄胜常先生新著《学持戒》是继他注解《未曾有说因缘经》后又一部力作,可说是该经的演绎和副篇,是一部教人学佛做人坚持根本修行的好教科书,为初学和老修者都所。本书超越了一般常规教条式的谈戒说教,而是根据《大般涅槃经》擢律谈常的精神和经中宣示戒因缘、戒具足、戒差别以及制戒、依戒、护戒、破戒等法义、针对佛门道风建设亟需加强持戒修行的情况来立教立言的,盖弘法者有为之作也。所以本书虽未谈戒体、戒法、戒行、戒相等戒之四科,而四科实已在十善戒法中阐明。本书虽未谈摄律仪净戒实已在戒的三大分类中阐明。欲得大涅槃者,不可不持于戒。本书本《大般涅槃经》而又结合《未曾有说因缘经》,具体论术修持十善法戒,可谡独树一帜,别开生面,令人欢喜赞叹。
本书集中向读者展示的是与教义相互印证的另一种俄耳甫斯诗教的重要文本——八十七首俄耳甫斯教祷歌,祷歌是任何教派信众的日常食粮,从宗教生活的意义上说,它甚至比教派的教义还要得要得多。本书中译稿依据西方古典学晚近两种公认比较成功的祷歌注疏本迻译。为便于读者的理解,特附上一篇西人晚近的研究论文作为附录。 本书不仅值得与《俄耳甫斯教辑语》相互参看,与荷马、赫西俄德、品达、柏拉图对勒,获益可能会更大。
20世纪初,中国的佛家因明学研究掀起了一次高潮,梁启超、章太炎、章士钊、谭戒甫等名家竟相研习,许地山的《陈那以前之因明》,为当时因明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是近代中国篇专述因明史的论文。 我国新一代因明学专家郑伟宏认为本书有四大主要贡献:提出了佛家逻辑之所以特名为因明的猜测;对《瑜伽师地论》中关于因明的定义作出了明确的解释;将《瑜伽师地论》与《正理经》作了比较;对早提出“因三相”的《顺中论》作了介绍。
作为《宗教与世界》丛书之一,继《我的佛教观》、《社会与宗教》之后,近四川人民出版社又刊行拙著《我的释尊观》中文版。能得此机会,向关心佛教及一般宗教的中国读者传达我的一部分见解,令我喜不自禁,感激无量。 为勾画释尊的具体形象,必须基于可靠的史料,大量收集历史事实。但非常遗憾,可供钩稽圣贤人生的素材并不那么丰富。 其原因,一是释尊生活的时代邈而久远,再是印度人的特性,无意于留下历史记录。 本书就是尽可能依据有客观证明的事实,坦率地论述这样一种基于个人的、宗教的体验所把握的我的释尊形象。书名叫《我的释尊观》,理由也在于此。
本书经过反复构思,终于形成了一个比较理想的框架,这就是本书现在的十个篇章。这十年篇章虽然概括不了人生的全部,位主要的方面可以说是具备了。从人生的生老病死(生命篇)、衣食住行(生活篇)到为人处世(处世篇)、弃恶扬善(善恶篇);从人生的修养砥砺(修持篇)、信念的真诚(信念篇)到喜结善缘(结缘篇)、回归自然(自然篇);从适意人生(适意篇)到醒悟人生(醒悟篇),可以把人生的轨迹作一个粗略的描绘。在选择材料(问题)上,我们尽量选择与现实社会紧密相关、可能影响社会稳定以及与树立人生观有关的问题来讨论、研究,以便对人们有实实在在的帮助。
这本书共提出了一百个问题,其中许多问题,都是每个人曾经想过的,但可能是站在不同的层面,或不同的角度去想的,那么,这本书,黄胜常老师就提供爱思考的朋友们一些新的切入点,依佛法的正知、正见、正觉,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高度去重新看待、探索一些人生更重要的问题。 本书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佛教的人生”与“人生的佛教”,对弘扬“人间佛教”很有裨益,对人生常遇的迷惑问题和疑难病症,应病施治,对症下药,释疑解惑,发人深省,值得一读。 本书为您提供了一些新的切入点,或许能帮助您从不同的方位, 不同的度度去重新看待一些人生重要的问题。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佛教犹如一道闪亮的光芒,照耀着印度、中国、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在启迪昏蒙、开启智慧、指导人生、净化社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500余年的辉煌和沧桑,铸就了佛教坚毅而独特的性格,不畏艰难、积极入世、化导群生、保持位格是佛教在应对世俗、提升社会过程中一贯坚持的坚定信念,正是靠着这种信念的策励,佛教才逐步扩大了自己的传播区域,加深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佛教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其世界性宗教的地位。伴随着世界各国人民的欢呼雀跃,新千年的曙光照彻着地球每一个角落,新世纪的钟声催人奋进、引人向上。在这种前进向上的氛围中,佛教作为古老宗教的一支,应该如何在新世纪勃发生机,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体现出佛法的现代意义和价值呢? 佛教素以其哲学思辨色彩浓厚、人本智信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佛教犹如一道闪亮的光芒,照耀着印度、中国、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在启迪昏蒙、开启智慧、指导人生、净化社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500余年的辉煌和沧桑,铸就了佛教坚毅而独特的性格,不畏艰难、积极入世、化导群生、保持位格是佛教在应对世俗、提升社会过程中一贯坚持的坚定信念,正是靠着这种信念的策励,佛教才逐步扩大了自己的传播区域,加深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佛教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其世界性宗教的地位。伴随着世界各国人民的欢呼雀跃,新千年的曙光照彻着地球每一个角落,新世纪的钟声催人奋进、引人向上。在这种前进向上的氛围中,佛教作为古老宗教的一支,应该如何在新世纪勃发生机,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体现出佛法的现代意义和价值呢? 佛教素以其哲学思辨色彩浓厚、人本智信
古希腊哲学家说,优秀的人是因为他们有优秀的习惯。所以优秀的习惯是成功的前提,高远的理想则是优秀的前提。 但是,人生之路很少拥有一帆风顺的时间,荆棘和坎坷始终与我们相伴。消极懦弱注定失败;积极勇敢终成就人生辉煌。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一一那就是成功的路。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成功只属于坚忍不拔之人。激发斗志,汲取智慧,获取人生的成功,这是我们精心编排这套《励志宝典》从书的主旨。丛书制作精美,内容精彩,涵盖鹊4今中外的励志经典,多层面、多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生哲理。我们避开了生硬简单的说教,于简练的语言中引发出人生的真理,旨在教给人们如何迎接生活的挑战、怎样在生活中 坚持崇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