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白莲教研究》对白莲教的产生、渊源和教义、传播和演变、被禁和复教,以及与明教的关系,与弥勒净土信仰的关系,与元末农民战争天完红巾军、大宋红巾军的关系,与大明国号的关系等问题皆作了精辟的分析,并对著名史学家吴晗《朱元璋传》、《读史札记》中的相关观点提出了中肯的批评。本书论从史出,视野开阔,逻辑严密,文字洗炼,实为具有真知灼见的学术专著。作者的前期研究论文已引得日本学者竺沙雅章、小川贯戈的重视,此次以专著形式推出,必将受到海内外学术界更多的关注。此次全新推出,增补了一份重要的元代白莲教的相关文献。
内观(Vipassana)是印度古老的自我观察方法之一,早在两千五百年之前,已在印度被传授,作为对治一切烦恼的良药,亦称生活的艺术。 内观就是如实观察,即观察事物真正的面目:它是透过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借着观察自然的呼吸来提升专注力;等到觉知渐渐变得敏锐之后,接着就观察身和心不断在变化的特性,体验无常、苦以及无我的普遍性实相。这种经由直接的经验去了知实相的方式,就是净化的过程。 本书只是介绍葛印卡老师所教导的内观方法的梗概,希望借此增进对佛陀教导的精华——内观方法的了解。
《菩提达摩、慧可、僧璨禅法录》以中国禅宗初创期的祖师禅法思想为研究对象,分为三部分:部分 正编 ,是对菩提达摩、慧可、僧璨禅法语录的校刊,收录了菩提达摩《二入四行论》、慧可与向居士的信、僧璨的《信心铭》。第二部分 附编一 ,是达摩、慧可、僧璨相关传记资料的校刊,将中国佛教史书及碑铭中所在有影响的达摩、慧可、僧璨传记汇集载录,如《续高僧传》《楞伽师资记》《传法宝纪》《历代法宝记》《祖堂集》《景德传灯录》中的相关内容等。第三部分 附编二 ,是关于达摩、慧可、僧璨生平事迹与禅法思想的研究论文,包括《达摩 二入四行论 的思想》《二祖慧可邺城行迹考》《三祖僧璨生平事迹及其禅法思想》等,是作者zui xin学术研究的成果体现。本书全面地反映了初创期的禅宗思想。
《路易斯著作系列:裸颜》北欧、肥腴月湾、爱琴海沿岸、尼罗河畔 凡是神话发达的地方都流传着一则类似的神话故事,虽然情节各依地理风貌和民族想象变化多致 有一位神,死了,却又复活;他的死给大地带来新的生机。 C.S.路易斯借用 丘比特和赛姬 故事演绎的神话小说,其中不但有与基督信仰基石相合的寓意,更在于把教义化了的信仰还原为耐人寻味、需要人用心灵加以体会的神话。
自唐代百丈怀海禅师制订《百丈清规》以来.编撰包含寺院管理章程及僧众日常行事仪轨的清规,就成为中土佛教的一项传统。清规既体现了历代僧众实践佛教义理的努力,也是角度独特的社会生活史资料。《增修教苑清规》系元代自庆法师据其所藏天台宗清规旧本修订增补而成,初刻于元至正七年(1347年),是传世的**一部天台宗古清规,历来被学术界视为研究天台宗历史的重要资料。自庆编撰的《增修教苑清规释读》对《增修教苑清规》进行标点、注释,书首有长篇导读,介绍了该清规的编撰背景及成书过程,各门前均有题解疏解大意。
本书系统的对世界范围的几大宗教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犹太教等进行了介绍,并且对宗教与文化的关系给予探讨,对新时期党对中国宗教的指导方针有*的阐述和说明。书中有不少生动的阅读材料,非常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读者的普通入门读物。
这是一本劝导爱侣之间如何相互忠诚、相互关爱,拥有幸福、亲密关系的小书。一行禅师从佛学的角度看待爱侣之间的亲密关系,用正念、专注与智慧引导,使爱侣拥有持久、健康的感情。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幸福的亲密关系,但是爱情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课题。我们寻到了爱,拥有了爱,可是没过多久,两人的相处就出现了危机,于是我们转而寻找他人,以为是伴侣的问题,期待更换伴侣,让爱情长久存在。一行禅师并不否定世人的爱情,但当爱情降临、心愿实现,想要维持这段关系使之长久保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行禅师说,“爱”就是一门修行,是彼此之间的信任,既牵手便携手,拥有相爱一生,相守一生的幸福。
自佛教在印度创始之后,两千多年来佛教传遍了亚洲,现在对西方文化又产生了越来越重大的影响。本书向读者揭示了佛教的发源和发展,语言直白并辅之以图表,清楚明白地说明了佛教的中心教义和修习方法。各个章节分别就法与轮回、禅定、伦理和佛教在西方的影响等等细细展开。藏传佛教和禅宗也各有阐述。如果你渴望了解佛教的基本知识,阅读本书大有裨益。
《坛经》是中国人的佛学著作中惟一被称为“经”的,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丁福保采用传统的笺注方式,为《坛经》作注,是现代人读懂《坛经》的可靠而方便的途径。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般若系的重要经典,自东晋时期鸠摩罗什译出以来,屡经重译,历代注疏研习者无数。在佛教目前,该经可谓流传范围最广、传诵时间最长的经典之一,而且对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乃至中国传统文化都具有重大影响。丁福保的笺注,以鸠摩罗什译本为依据,遇有难解或他人误解之处,即以他种译本参酌,力求领悟经文确解。作者又在书中附录《笺经杂记》等资料,为笺注奠定了体例依据,并为读者了解《金刚经》的流传情况提供了重要素材。
《楞伽经》前后共四个译本,现存三种。宋代正受禅师以刘宋译本作主本,为此经撰写集注。凡遇经文简约晦涩处,采集北魏、李唐两种译本之长处附于其下,加简要注释,方便读者参考融会。又在义理阐释方面,参照宝臣《新说》、杨彦国《楞伽经纂》和《宗镜录》等中涉及此经者,取其精粹,陶铸文字,使经文脉络贯通。《集注》可谓参研《楞伽经》的重要文献。
《金刚经》是早期大乘佛教经典,属于《大般若经》的第九会,是宣说般若空义的代表作之一,对中国佛教思想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心经》也是阐述大乘佛教般若思想的经典,是所有佛经中翻译次数最多,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极为深远的佛教经典。《六祖坛经》,亦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禅宗六祖惠能的讲法记录,也是中国僧人著述中专享被尊为经的著作,对禅宗思想的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影响。此次出版,由佛学研究专家精心注释、翻译、导读,是学习和了解佛学思想的普及作品。
本书按照杜威哲学思想的内在逻辑来组织材料。按照杜威哲学的方法论、经验概念、本体论、认识论和社会哲学这个思路来撰写,一方面,这符合杜威哲学体系的内在逻辑结构,包括*为基础的本体论、作为认识方法的认识论、作为哲学思想的应用的社会哲学。从*为基础的部分开始,能够清晰地解释应用阶段的概念和思想来源;另一方面,这也符合杜威用发生学方法考察哲学史的顺序。杜威对哲学史的考察,按照历史的顺序,包括古代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杜威是按照经验的历史发展的线索来考察哲学史的,这样也符合发生学方法对经验功能性的解释。哲学史是逻辑和历史统一。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杜威的哲学思想。虽然整体架构是以杜威哲学思想的内在逻辑发展为主线,但是在个别章节中(例如,思想来源方面)将会采取按照历史顺序的方法来组织材料。这
很多人常常抱怨工作辛苦、事业不顺,甚至讨厌上班。其实,工作中的压力和挫折,恰好是自我修行的优选机会。 办公室就是修行的优选场所,工作中事事都是修行。无论你身处什么样的境遇,遇见什么样的人,一切都是在训练你的心性。哪怕是面对一场无缘故的非议,或者填一份繁琐的报表,你都要在这样的事情面前,学会调适自己的内心。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自省;少一份烦躁,多一份从容。一切磨砺都是你修行的助缘。 《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平和喜乐地成就事业)》由一行禅师所著,在本书中,一行禅师将指引你在工作的重压下磨炼自己的心性,提高自己的人格,最终使自己的工作、事业在平和喜乐中获得成功。 翻开本书,跟随一行禅师的脚步,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平和喜乐地成就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