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格言体片段总集,由二百多条片段组成。但是作者自己交代,这里边有着严密的逻辑和思想追求。作者看到,完整性的确是指导人类生活的教条,但是未完结性、无序、混沌、无法被理性预先设定的目标、充满着矛盾的思维等等,要比那些的体系更加贴近我们的心灵。理智地理解世界的确是人们的诉求,但这不等于是说我们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信仰和荒谬。无论你怎样规范人类的理性,理性总归会以这样活那样的借口,偷偷钻到一个“保护伞”之下。也就是说,理性的生活有着一个非理性的依托与根基。“你毕竟是一块坚实的土地。”
英国哲学家贝特兰·罗素与后来的绝大多数分析哲学家不同,他对社会和人生的种种问题是极感兴趣的。他是一位流畅和多产的作家,他毕生的著作中绝大部分是属于社会思想和政治方面的通俗著作,而属于纯哲学的尚不及三分之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类前途命运深切关注是罗素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而对自由和幸福这两个人类基本生存价值的探讨就成了罗素为大众而写的通俗著作的主题。他对知识确定性的追求,他的重建社会的理想,以及他对战争、政治、道德、教育、信仰等方面传统观念的怀疑,其目的在于探求如何使人类摆脱愚昧和迷信,获得健全的理智和良好的生存环境,也就是如何获得自由与幸福。他对人类走向自由和幸福的必由之路的研究就是通过他大量的关于社会、政治、伦理和教育等方面的著述表达出来。罗素自己曾经坦言,他的非哲学的
“从此时此地起,世界历史的一个新纪元已经开始,你可以说自己正处在它的起点。”这是《存在与时间》1927年出版后所获的一个评价。作者马丁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是20世纪蕞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堪称哲人中的哲人。《存在与时间》是研读海德格尔的起点,也是其代表作,影响巨大而深广。此书的主要任务在于追问并解答两千年西方哲学史上遗忘了的根本问题——“存在”问题。 然而,这部经典之作却因部头大、文句过于艰涩,而让哲学爱好者望之生畏,难以终读。于是,便有了这个专为中文读者呈献的改写本。 编著者陈嘉映是我国著名哲学家,也是中文版《存在与时间》的译介者。他在改写过程中,力图尽量减少文字上人为的困难,而尽少伤及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只为达成一个非常简单的初衷——“为一本很值得读的书,提供一个读者能
《加缪自述》是“西学大家系列”丛书之一,编译者从加缪众多作品中精心挑选了最能反映其文学、哲学思想的篇章,并按要用文学来表达哲学思想、地中海的阳光、幸福和爱情、人是怎样变得荒谬和成为荒谬者的、在孤寂中徘徊的人、反抗与反抗者、从反抗走向自由、荒谬的死亡、何为真正的艺术和艺术家等9部分来编排成书,全面地介绍了阿尔贝·加缪的人生及哲学思想。
本书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共分为十卷,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内容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主要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历史记录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或者让政治家去学习哲学。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
《何兆武汉译思想名著:哲学问题》作者、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英国哲学家伯兰特·罗素是当代西方最知名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最为中国读者所熟知的西方哲学家之一。他在数理逻辑的研究领域曾作出过开创性的贡献,同时他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和政论家。由于他多方面的成就,他一生曾获得过多种荣誉,包括1950年的诺贝尔奖。在哲学上,他的观点大抵早期是属于新实在主义的,晚年逐渐转向逻辑实证主义。《何兆武汉译思想名著:哲学问题》是他早期的最后著作之一,书中较全面地阐述了他对许多哲学问题的论点,可以代表他早期哲学思想的一个概括性的总结。
《人生的智慧》首先是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教您智慧、生活的书籍。其次,叔本华并不是教你如何发展、发达、发奋,而是告诉你人生的本质是什么?从而得出人生的幸福来自何处。明白了这两点,您就会生出人生的智慧。 亚里士多德把人生能够得到的好处分为三类:外在之物,人的灵魂和人的身体。而叔本华也沿用亚里士多德的三分法,认为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项内容,它们是:首先,人的自身,也就是广泛意义上属于人的个性的东西,它包括你的健康,你的力量,你的外貌,你的气质,你的道德品格,你的精神智力,以及你潜在的能力。其次,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比如说财产了,还有其他你的身外之物。第三,是你向其他人所展示的样子,也就是人们对你的看法。那么,别人的看法又可以分为主要是名誉啦,地位啦,还有一个名声等等。 叔本华
如果不是那些自己拿不出一件好东西,同时又阴谋不让别人的东西露出头来的人们,那么,真正的和纯粹的东西就更容易在世界上赢得地位了。这种情况,即令尚未完全窒息,也已阻碍了,耽误了好些有益于人世的东西。这情况对《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者本人的后果是:当《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版问世时,《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者才三十岁;而《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者看到这第三版时,却不能早于七十二岁。对于这一事实,《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者总算在彼得拉克的名句中找到了安慰;那句话是:“谁要是走了一整天,傍晚走到了,就该满足了。”(《智者的真理》40页。)《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者最后毕竟也走到了。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者一生的残年既看到了自己的影响开始发动,同时又怀着《作为意志和表象的
本书的主旨,叫“《易经》给人的64个生活智慧”,这表明,《易经》没有那么神秘,它是科学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每天的生活起居,工作事业,健康幸福,都受这64个哲理的左右。我们以什么科学的态度对待这64个哲理,就形成了64个感悟,64个感悟回答了人生的64个怎么办。 n 本书所写的指引人生的64个感悟既环环相扣又相互渗透,涉及每个年龄阶段的人生疑难问题,旁征博引地把《易经》的精髓真实而又生动地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n
《人生的智慧》首先是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教您智慧、生活的书籍。其次,叔本华并不是教你如何发展、发达、发奋,而是告诉你人生的本质是什么?从而得出人生的幸福来自何处。明白了这两点,您就会生出人生的智慧。 亚里士多德把人生能够得到的好处分为三类:外在之物,人的灵魂和人的身体。而叔本华也沿用亚里士多德的三分法,认为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项内容,它们是:一,人的自身,也就是广泛意义上属于人的个性的东西,它包括你的健康,你的力量,你的外貌,你的气质,你的道德品格,你的精神智力,以及你潜在的能力。二,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比如说财产了,还有其他你的身外之物。三,是你向其他人所展示的样子,也就是人们对你的看法。那么,别人的看法又可以分为主要是名誉啦,地位啦,还有一个名声等等。 叔本
叔本华广采博取,用一系列西方传统中流行的概念,将人生的一幕幕一场场一一表述出来。于是柏拉图理念,康德的物自体,印度哲学中的意欲等等,都被用来展开和叙述他的思想,从而提示出许许多多古典哲学家吞吞吐吐,或缄而不言的人生之谜。于是唯我主义、悲观主义、意志主义和虚无主义巧妙地融为一体,构成了内容丰富、令人沉思的人生哲学。
本书的主旨,叫“《易经》给人的64个生活智慧”,这表明,《易经》没有那么神秘,它是科学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每天的生活起居,工作事业,健康幸福,都受这64个哲理的左右。我们以什么科学的态度对待这64个哲理,就形成了64个感悟,64个感悟回答了人生的64个怎么办。 n 本书所写的指引人生的64个感悟既环环相扣又相互渗透,涉及每个年龄阶段的人生疑难问题,旁征博引地把《易经》的精髓真实而又生动地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本书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共分为十卷,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内容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主要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历史记录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或者让政治家去学习哲学。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
尼采在书中独创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这一对重要概念,借此为切入口,以独特的视角和睿智的语言,重新阐释古希腊文化,进而探讨艺术的起源、本质和功能乃至人生的意义。尼采认为,日神(阿婆罗)的艺术表现为雕塑和史诗,是梦幻艺术;酒神(狄俄尼索斯)的艺术表现为音乐,是醉狂艺术。希腊悲剧源于酒神祭祀的合唱歌队,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融合的产物。尼采把"酒神精神"看作希腊艺术的根本基础,即"对生命的肯定……对其生命力之无穷无尽感到欢欣的生命意志"。他认为,在希腊悲剧发展到时,使它消亡的敌人也产生了,那就是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希腊启蒙哲学的批判精神,希腊悲剧在狄俄尼索斯和苏格拉底的对立中"归于毁灭",但尼采预言:"酒神精神"必将重现,新的悲剧时代必将来临。
《沉思录》,2008年出版业界最让人惊喜的一本图书。图书市场上有多个版本,但在华语世界,最权威的《沉思录》版本却因历史原因,被集体遗忘。甚至有港台人士看到大陆各版本的《沉思录》时,不禁疑问:“你们为什么不读梁实秋的译本?” 1958年,著述等身的大师梁实秋受林挺生嘱托,开始翻译罗马哲人皇帝马可?奥勒留《沉思录》,在九种主要英文译本中,梁选用了“最能保持原文面貌”的Haines的版本,历经一年时间,始成此作,此年得以出版。《沉思录》是梁实秋最推崇的作品,早年曾在许多场合向大众推介此作品,并在其散文《影响我最深的几本书》中,以的篇幅重点提到《沉思录(插图导读本)》这本书。梁实际上是《沉思录》的中国最早的者。 从译本来看,梁实秋的版本比较其他版本,更加简洁古雅、措辞优美,贴近大众读者;考据严谨,保
尼采在本书中秉承瓦格纳“通过艺术重建神话”的理想,构造了一个文化哲学理想,撇开以早期希腊神话和英雄传说为内容的艺术文化,批判后起的科学-理论文化(发端于苏格拉底的科学乐观主义传统),而推崇具有形而上学性的悲剧艺术。为了解说希腊悲剧艺术的高妙,尼采动用了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两个神话形象,认为“阿波罗元素”与“狄奥尼索斯元素”之二元性交合,正是的希腊悲剧的诞生。就此而言,《悲剧的诞生》首先是一本文化哲学著作,然后是一本美学或艺术哲学著作。正是通过尼采的《悲剧的诞生》,酒神狄奥尼索斯成了欧洲文化名神,阿波罗-狄奥尼索斯关系成了现代美学的基本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