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博大精深,乃华夏文明精粹之所在,千年文化之珍贵遗产。其核心教义为修道养生、济世利人;菁华之处在于丹道摄生。内丹学为参天地、同日月、契造化之金丹大道,乃摄生之要术,惠利民众之道教精华。遵从教义弘扬道学,为社会大众服务,乃修道之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姜运和编著的《道家窖藏武功摄生秘笈》,将行之有效的修炼次第呈献给向往中华丹道武学却依然逡巡在大道门外的武学爱好者以及广大的摄生爱好者,令人人得悉内丹术之长寿摄生秘诀。
这是一本中国当代漫画作品集。 大约二千五百年前,在中国春秋时期列国并存的乱世中,出现了一位“神龙不见其首尾”的智者,人们把他尊称为老子。老子在全体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名符其实的精神教父。 老子依靠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神秘而新奇的体验以及与天地的自然沟通,创立了一个包罗万象而气象森严的庞大的思想体系。这个体系把天地、万物、自然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从人类充满肤浅的对待中解放出来,通过微妙的途径而细心地衔接起来;这个体系把现存的国家、社会、生活和人生之间的不正常关系进行调整后,再精心地连接起来;这个体系把时间和空间之间的遥远距离通过心灵和精神加以升华后,而与生命融为一体。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子由此而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巨人,其《道德经》则成为全体国人的生命读本。 下面,就让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之一,被梁启超誉为 “道家最精要之书”。作者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楚国苦县( 今鹿邑县)人,被后世称为老子,曾做过周朝管理图书的史官,后因不满于当时动荡变革的社会现实而悄然隐退,不知所终。 关于《老子》的成书年代,一直存在着争议,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奠基于春秋末年,定型于战国初年。成书后共分上篇《道经》和下篇《德经》两个部分,八十一章,约五千字,集中体现了老子的哲学系统,即由论宇宙而论人生,再由沦人生而论政治。老子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语如长河瀑布,催人警醌。他的整个思想中,“道”是最高范畴,也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其社会政治观则集中体现为 “无为而治”,后世帝王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多
本书是《上海城隍庙·现代视野中的道教》丛书之一。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道教协会副会长、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丁常云撰写。全书通过道教经籍《道德经》、《太平经》、《太上感应篇》等的介绍和阐述,揭示道教伦理道德的特征和真谛。通过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道教伦理道德的渊源和内涵,而且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净化心灵,规范言行举止,提升人格魅力。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述道家及预备道教底种种法术,下编述道教发展中教相与教理。
道教始于东汉末年,形成于魏晋之际,兴盛于唐宋,鼎盛于元明,如今已经成为塑造中国人性格的一条主流。道教推崇贴近自然,对于当今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道教圣地/阅读中华国粹》介绍了道教圣地、圣地构造、膜拜圣地、圣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