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当中有很多像「内と外」、「世間」、「しつけ」、「けじめ」、「義理」、「遠慮」、「おかげさま」、「もったいない」等词汇很难直译成汉语,即使勉强翻译如果不理解其文化背景,学习者仍然无法掌握其使用方法。本书正是通过对这类词汇的讲解,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日本文化,了解日本人内心的想法。本书以中高级日语学习者为读者对象,同时也是日语老师们的好帮手。
刘师培是晚清学者,其祖、父均为经学家,刘师培继承家学乃至大成。本书辑有其所作《清儒得失论》、《汉宋学术异同论》、《字义起于字音说》、《群经大义相通论》等评论古今学术思想和“小学”、经学、校释群书等方面的著述,从多个方面体现了他的学术思想和成就。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日本论》着力于“学术”与“文化”两方面,所收著作或为学术上开新之作,或为文化上奠基之作。
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真正的中国人就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过着心灵生活的这样一种人。简言之,真正的中国人有着童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 中国文明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文明。它不仅首先公认一种道德责任感,将它作为社会秩序的基础,而且其次还使人们能够完满地获得这种道德责任感。在中国,教育方式、统治方式和所有的社会制度都为这一目标服务,即致力于培养人们具有道德责任感。所有的见习、个人生活的追求等无不被鼓励和设计以服务于人们容易服从这种道德责任感。
近年来,作者从事于中国人权史之研究,因为人权是人类文明进化的核心问题,而一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其最终目的即在增进人类幸福,使人类有尊严地生活,而所有的学术也可以说是达成人权的手段与过程,亦即人权乃是一切学术最终的目标。完备的学术领域研究,可以加速并完整地改善人权,因此研究人权必须综合各种有关学术领域之成果,才能完整地明了人权之全貌。全书包含六篇论文:自然环境与生存权、生命定位与生存权、生产条件与生存权、生产关系与生存权、财富分配与生存权,以及敦煌、吐鲁番居民生存权之个案研究。 这是一本以科学实证为基础、综合多学科的学术著作。著者以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为背景,再辅以法学、经济学、考古学等理论与资料,由古至今贯穿中国历史的各个朝代,企图探讨人权在中国地区发展的情况。
《地球的故事》是房龙关于人类地理的力作。他用文学手法,赋予知识以灵性,把自然地理的规律和人文地理的千姿百态展现在你的面前。
这是一本关于“人的”地理书。房龙独到地从地理的角度来讲述各国的历史演变,分析不同人群的性格特征,阐释人与地球——我们惟一的、共同的家园——的关系。既然我们的行星“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运转当中的公司”,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只有合作——而不仅仅是“拿走”,也不仅仅是“给予”——才能和平而有序。 本书精心插配了丰富的图片,为您直接传递地理、历史信息,使您更好、更直观地理解房龙,理解房龙地理。
本书详细描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人类进步观念走过的历程,揭示了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段人类对进步思想的种种解读。作者指出,人类理性启蒙的过程和科学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只能是一种进步的幻觉而已。本书以及作者的多数著作,是要表明道德的很早就与政治的进步主义分离开来,并把本身系于独立生产者的社会主义。为了保持这种性完好无缺,具有美德的新人必须始终与进步观念相关联的所有观念和制度互相独立——进步观念的目的正在于抹除这些区分的形成而导致的社会冲突。这是索雷尔不把马克思这位阐述阶级冲突和斗争的理论家看作进步主义思想家的理由之一。
这本实用指南旨在填补这一空白,它面向那些探索自身世界的男人们,同时也面对那些渴望了解自己的儿子或渴望改善处于困境的夫妻关系的女人们。本书探讨了男子从出生到衰老各个年龄段的健康问题,回答了有关男性身体、性以及如何做父亲等各种问题,如:男人有没有性感区?青少年如何经历初次性生活?要不要亲临妻子分娩的现场?医学能为性享受提供什么帮助?医学能够为和不育症提供什么治疗手段?什么是男子更年斯?发生排尿困难时应该找谁?患某种性传播疾病的体征是什么?对于上述所有问题以及其他问题,本书都给予了准确、实用和详尽的解答。
《财经》杂志记者南下广东,西入山西,遍访北京医院,采写披露SARS疫情真相人,探查灾难根源,同步报道全球疫情,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于是有了这本凝聚了中国最的经济新闻杂志编辑记者们的心血、勇气和职业技巧的书。
在百年之交、千年之交之际,知识经济初露端倪。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责无旁贷地承担着这一历史重任。文化素质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培养创新能力也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本卷重点组织了一批有关知识经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的演讲稿,作为本卷的核心内容。 本卷共收录39篇演讲稿,按内容分为:创新与大学、素质与人才、科学与哲学、中国与世界、文学与艺术、经济与社会等六个部分。 演讲者当中,有享誉海内外的学者:杨振宁、李政道、路甬祥、杨叔子、赵忠贤、柯俊、赵梓森、张勇传、吴小如、张岂之、高清海、蓝翎、顾明远、冯天瑜等。
本书是辜氏最有名的英文著作,曾被译成德、法、日等多种文字。在《中国人的精神》中,辜氏以旁征博引、汪洋恣肆的笔法,论述中国文化的精神要义,对比东方人和西方人的品质差异,在彰显中国传统的独特价值的同时,也揭露了西方文明的深层弊病。新译本附录了相关论争文章,还选配了100余幅图片,与辜氏的雄文相得益彰。
一万年前,黄种人遍布东亚、东南亚、东北亚、北极圈、大洋洲、南北美洲等全球各地; 五百年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启了白种人屠戮黄种人、侵占黄种人居住地的历史; 一百多年前,福泽渝吉发表《脱亚论》,日本人开始“脱亚入欧”,黄种人由此逐渐屈膝于白种人…… 百余年,弹指过,黄种人如何才能走出“普世价值”的迷思,重拾黄种人的自尊,复振黄种人的灵魂? 换个角度看人类历史、看当今世界的主流文化,会发现它的劣迹斑斑,亟需改良。这改良的希望,便在黄种人的崛起与复兴。 习近平主席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醒来的不只是中国这头狮子,更是以中国人为代表的整个黄种人!
俗话说:“一方水上养一方人”,每个城市孕青出不同的人,将城与人读个明白清楚,也会让你整个人部变得通透。全书共选取了34个最有代表性。最有鲜明特色的城市,从男人和女人两个角度,一一阐释他们的性格特征,并探究其性格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帮助读者学习与其相处、交往、共事等方面的方法和技巧。
房龙对于世界地理的解读,不于讨论地球的自然特征,他没有罗列枯燥的数字,没有堆砌深奥的名词,而是把人作为重点,来探究人的生存命运,试图寻找到人类幸福的共通之路。房龙用文学手法赋予知识以灵性,把自然地理的规律和人文地千姿百态展现在读者面前。
我于民国元年,曾写一文曰《厚黑学》,此后陆陆续续写了些文字,十六年汇刻一册,名曰《宗吾臆谈》,中有一文,曰《解决社会问题之我见》。十七年扩大之为一单行本,曰《社会问题之商榷》。近年复有些新感想,乃将历年所作文字,拆散之,连同新感想,用随笔体裁,融合写之,名曰《厚黑丛话》。自民国二十四年八月一日起,每日写一二段,在成都《华西日报》发表,以约有二万字为一卷,每两卷印一单行本,现已写满六卷。我本是闲着无事,随意写来消遣,究竟写若干长,写至何时止,我也无一定计划,如心中高兴,就长期写去,如不高兴,随时都可终止。惟文辞过于散漫,阅者未免生厌,而一般人所最喜欢者,是听我讲厚黑学,因将二十三年北平所印《厚黑学》单行本,略有点窜,重行付印,用供众览。 许多人劝我把《宗吾臆谈》和《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