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知识丛书》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由民族出版社组织众多从事少数民族研究工作的著名专家学者编撰,按中国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一本书来设计,从1981年出版《赫哲族》书算起,至2002年后一本书《拉祜族》出版,历时21年。因此,不论从作者队伍、丛书规模还是编撰时间的跨度上看,这套丛书都可以称得上是继中国民族问题五套丛书出版后,套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少数民族基本知识的权威性读物。 该套丛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各民族发展的简要历史,各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社会形态,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等。编撰者大都是长期从事民族问题研究的专家,其中许多人还亲身参加过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组织的民族大调查。这些学者学术功底扎实,在写作中不仅引用了丰富的历史丈献资料,同时运用了大量实地调查的手
《卯峒司志》是我国部比较完整的土家族土司志。它以简约的笔触记载了自明初到清朝中后期卯峒司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诸方面情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附录中列出的《向氏谱》、《来凤县志·土司志》对《卯峒司志》的内容做了补充和佐证。对这写内容的校注为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土家优秀文化遗产提供了必要的参考资料。
我国的民族研究传统上主要指的是少数民族问题的研究。对于我国民族在地域上的分布划分,通常的看法都是划分为两大板块:一块是东部汉族聚居地区,另一块是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其实,在这两大块的过渡带之间还有一片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我们称之为中间地带。这一地带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以及自治地方的位置,在全国少数民族发展中都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只是其自治地方相对分散一些,有些地方与汉族地区交错在一起,而很少被民族研究工作者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对象。正是由于这一地带处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间,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带有明显的中间承转性,它的许多方面在少数民族发展中颇具有代表性,地域面积上相对小一些便于分析研究上的把握,我们选取了这一东西部接合地带的少
本书入选的歌谣来自全国56个民族的民间歌手、专家和学者之口,是“中国童谣行动”的成果结集,同时也是“2001年世界儿歌日———各民族少年儿童手拉手童谣行动”的指定用书。 儿歌是儿童启蒙教育和审美教育的一种很好形式,民族民间童谣蕴含着深厚的教育学、民俗学、社会学内容,承载着各民族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和自然人文信息,是促进子孩子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全面发展的精神食粮。 各族童谣是各民族生活的一面镜子,也是各民族历史留下的足迹,如回族、东乡族、撒拉族的“花儿”,壮族的“勒脚歌”、“欢”,蒙古族和藏族的“祝词”和“赞词”,藏族的“鲁体”和“谐体”民歌,白族的“打歌”等,对增进中华和世界各民族少年儿童之间相互了解,为保护和丰富世界语言文化宝库,为促进世界和平事业做一点贡献。 《中华民族童谣
本书主要讲述了怒族发展的简要历史,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社会形态,怒族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等。编撰者大都是长期从事民族问题研究的专家,其中许多人还亲身参加过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组织的民族大调查。这些学者学术功底扎实,在写作中不仅引用了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同时运用了大量实地调查的手珍贵资料,使这套丛书具有鲜明的原创性特点。另外,在编撰体例上和行文方面,这套丛书也注意了知识性和趣味性。可以这样说,有一册民族知识图书在手,即可了解一个民族的基本面貌。因此,本书出版后,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和读者的广泛好评,现本书已成为了解和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的图书之一。
本书主要讲述了蒙古族发展的简要历史,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社会形态,蒙古族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等。编撰者大都是长期从事民族问题研究的专家,其中许多人还亲身参加过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组织的民族大调查。这些学者学术功底扎实,在写作中不仅引用了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同时运用了大量实地调查的手珍贵资料,使这套丛书具有鲜明的原创性特点。另外,在编撰体例上和行文方面,本书也注意了知识性和趣味性。可以这样说,有一册民族知识图书在手,即可了解一个民族的基本面貌。因此,本书出版后,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和读者的广泛好评,现本书已成为了解和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的图书之一。
该套丛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各民族发展的简要历史,各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社会形态,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等。编撰者大都是长期从事展族问题研究的专家。其中许多人还亲身参加过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组织的民族大调查。这些学者学术功底扎实,在写作中不仅引用了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同时运用了大量实地调查的手珍贵资料。使这套丛书具有鲜明的原创性特点。另外,在编撰体例上和行文方面,这套丛收也注意了知识性和趣味性。可以这样说,有一册民族知识图书在手,即可了解一个民族的基本面貌。因此,这套丛书出版后,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和读者的广泛好评,现该书已成为了解和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的图书之一。
本书是一本老少皆宜的通俗读物,我们不求在有关民间习俗、神话传说方面成为大全,而只是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采撷一部分麟角凤毛,围绕吉祥如意的主题,叙述生动活泼的民俗风情,以使大家在这方面有所了解。 了作了春节风俗以外,应广大读者之需,按照十二生肖所列分别介绍相关故事,也尽其风趣怡人,偶尔会使你开怀大乐,抑或不经意间增添了欲求追根溯源的雅致。生肖的生字指的是一个人出生年份,肖字的本义为相像,这里指的是某种动物。也许正缘于此,中国人历来非常看重生肖,尤其是自己的属相。 我国的语法修辞中有明喻、暗喻、借喻、隐喻等不同的比喻手法,而本书在讲述一些神话故事的同时,又单列一节隐喻的运用,读者只要在理解词语的本义及其典故的基础上,就可以带来正确表达意思的乐趣。有些词语含贬义,古人常用来表
原始民族对于事物的进展没有充分的知识,每借自然界的征兆来指示行止。但是自然征兆不能常见,必得用人工来考验,于是占卜的方法便产生出来。占卜是借外界事物的动静与常变向非人的灵体询问所要知道的事物。它与说预言不同,每每用两可的回答使占者去猜。由古至今虽然有许多人不信占卜为真;但到现在,在文明的人群中间还有对它深信不疑的。 占卜是拟科学的一门。它的构成是由于原始的推理的错误。原始人的推理力和孩童的一样,每把几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络起来,构成对于某事物的一个概念,如打个喷嚏同时又听见鸦啼,就把那两件事来与明日的旅行联络起来,断定在旅途中会遇见不吉利的事情。预兆是自然的,用人工产生朕兆就是占卜,所以它也可以被看为交感巫术的一种。占卜大体可以分为两大部门:是象,第二是占。象是征象的本身已
Chawmawd khawd(谚语)是拉祜族民间口头流传极为广泛的一种语言形式,也是一种结构严谨、固定而简短的特殊语言现象,相当于汉语的谚语、俗语,但又非谚语、俗语的全部。Chawmawd khawd多以骈骊的形式在口头广为流传,它以精炼、简洁的语言,概括拉族祜人民在征服自然及社会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训,阐述事物的发展规律,揭示事物的本质,具有启发、教育和警世、箴言作用。它是拉祜族人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Chawmawd khawd(谚语)对研究拉祜族语言或口头文学作品,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材料,同时对探讨拉祜族的社会历史、哲学、宗教、典章制度、风土人情、伦理道德、人际关系、婚恋等方面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Chawmawd khawd(谚语)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制度的更替等而变化发展,它往往以旧的方式(思维模式)充实新的内容,不断丰富自身的
学无涯也,而人之知有涯。积无量数之有涯者,以与彼无涯者相逐,而后此有涯者亦庶几与之为无涯,此即学术界不能不有学术史之原理也。苟无学术史,则凡前人之知,无以为后学之凭借,以益求进步。而后学所穷力尽气以求得之者,或即前人之所得焉,或即前人之前已得而复舍者焉。不惟此也,前人求知之法,亦无以资后学之考鉴,以益求精密。而后学所穷力尽气以相求者,犹是前人粗简之法焉,或转即前人业已嬗蜕之法焉。故学术史甚重要。一切现象,无不随时代而有迁流,有孳乳。而精神界之现象,迁流之速,孳乳之繁,尤不知若干倍蓰于自然界。而吾人所凭借以为知者,又不能有外于此迁流、孳乳之系统。故精神科学史尤重要。吾国夙重伦理学,而至今顾尚无伦理学史。迩际伦理界怀疑时代之托始,异方学说之分道而输入者,如槃如烛,几有互相冲
独弦琴是京族人民喜爱的民间乐器之一。独弦琴只有一根弦,琴弦长80厘米。演奏时右手扶琴,左手以小竹片拨动琴弦,可以奏出四个音和装饰音,声音委婉动听。独弦琴单纯美清雅,音域宽广,风格独特,一般用于唱哈时伴奏,有时也用于舞台演奏,是京族文化的象征。
在针对我国女性人口状况调查研究后,本书力求全方位、系统综合地审视中国女性人口的现状。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共有二十四种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三分之一,分布地区占全省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自古以来,云南各族人民开拓着祖国西南边陲,创造了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古籍,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少数民族古籍,包括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天文、历算、地理、医药、美术、生产技术等,范围很广,种类很多。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特殊的地理条件,各少数民族不仅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上不平衡,呈现历史发展阶段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而且在继承和保存民族古籍的方法上亦有显著的不同。有的民族创造了文字,谱写丁本民族光辉的历史;有的民族虽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但他们用口碑方法,世代言传口授,从而保存自己的民族文化遗产,这些都是研究历史、民族学等不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