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辜鸿铭*影响的著作,书中他以极大的热情将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西方世界,在中西文化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代日本人的意识解读》是关于日本人的价值观、思想意识等方面的调研报告。该项调查始于1973年,每5年进行一次,到2008年为止,总共进行了8次。该项调查的内容覆盖了日本人的家庭、工作、生活目标、人际关系、政治、国际化等诸多领域的问题。通过对35年间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人们不难了解,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本人的思想都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与此同时,人们还可以就此展望日本社会的未来方向。 《现代日本人的意识解读》的作者是NHK放送文化研究所。
本书是辜鸿铭具有较大影响的著作,书中他以极大的热情将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西方世界,在中西文化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论人类学与古典学的关系》是作者于1960年在布朗大学为“查尔斯·K·考弗讲座”(Charles K. ColverLectures)所做的主题演讲,显示了其在人类学学科史以及古典学方面具有渊博的知识。在演讲中,他对哲学、文学、语言学以及人类学著作所涉及的内容,都能信手拈来。他的主题演讲分为三部分。部分,他回顾了人类学与古典学的历史关系,然后探讨了对人的研究和以人为中心的文化,后试图对希腊文化的特征作出界定。主要涉及人类学学科史上“摇椅人类学家”这一代人的研究,第二部分则主要谈及希腊人类学的问题。从哲学著作中分析希腊人的思想观念。第三部分围绕涉及希腊神话人物的戏剧、诗歌等材料来分析希腊文化所具有的“一元”与“多元”等九对二元对立的关系。
对于人生在世有什么意义,每一种文化都有着独特的答案。然而,我们的现代文明正在吞噬着不同的声音,世界变得越来越平。作者带领我们踏上世界边缘之旅,向我们展示了诸多不一样的智慧。 在 玻 利尼西亚,我们跟着航海家出海远航,他们的祖先远在公元前一千年就在太平洋上定居;在亚马 孙 丛林,我们与一个失落的文明的后代相遇;在安第斯山脉,我们发现大地充满着律动;在澳大利亚,我们试着了解澳洲原住民这群首批出走非洲的人类的精妙哲学;在尼泊尔,我们与一位智者不期而遇,她已经过了四十五年的隐居生活;*终我们来到婆罗洲,看到这个*后的雨林游牧民族在为他们的生活挣扎。 这趟精神之旅所挖掘的事物,将是我们下一个世纪的任务。在我们这个时代,核心的挑战是如何重新学会欣赏通过文化表现出来的人类精神多样性。否
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说:“人类经过千万年的努力,才将国家领导人关在笼子里,对他的权力进行了必要的限制”,而摩罗却在经过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人类学视角的研究之后,大声宣告说:“远古时代,国王的权力不是建立在暴力基础上,也不是建立在玩弄权术的基础上,而是确确实实建立在为老百姓谋求福祉和利益的基础上”。摩罗认为国王以王权施行独裁,不过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的三千年的事情,他大声说,“人们把独裁者的时代命名为文明时代,真是绝妙的讽刺”。
在这项令人振奋的新研究中,作为全球*杰出人类学家之一的;莫里斯 布洛克向我们提出,对认知科学的理解将会丰富(而非削弱)社会科学家的研究。他对社会与文化人类学的自然主义进路进行了论证,向我们介绍了各认知科学学科的发展(如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并探讨了这些发展对人类学的各种核心议题而言有何意义。这些议题包括个人或自我、宇宙观、亲属、记忆和全球化。在开篇,布洛克带领我们探寻了人类学的历史,并说明了在此过程中自然主义进路为何与如何遭到了抛弃。他认为,这些曾经合理的理由如今都已不再有效了。然后,布洛克向我们展示了对社会与认知科学工具的同时使用,如何能够对诸如自我、记忆、时间概念化等议题的探讨有所裨益。本书必将在诸多学科的学者和学生中激起新的辩论。
《沙发图书馆·星经典·牛津六讲:人类学与古典学》由牛津的安德鲁学院的6次课程讲座编辑而成,主讲者包括A.j.伊文思、安德鲁·朗、弗雷泽等著名学者。该讲座后来就以安德鲁·朗的名字来命名。《沙发图书馆·星经典·牛津六讲:人类学与古典学》主要讨论了人类学和古典学科之间的关系,如历史、文学、语言学、艺术、地理学、神话学等等,坚持将人类学知识作为探讨各个民族整体文化的一部分。
迄今为止,总共有 179 位犹太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形成了诺贝尔奖中独特的“犹太现象”。犹太人占世界人口总数不到 0.3% ,但获诺贝尔奖的比例却占诺贝尔奖金总数的 22.35% ,尤其是匈牙利犹太人,被誉为科学大师中的“火星来客”。这些“火星来客”到达地球以后,怕别人发现他们的火星人口音,便冒充匈牙利人,因为匈牙利人在讲外语时口音特别重,而且他们的天才大多散居世界各地。 钱学森的老师“科学奇才”冯·卡门、化学家波拉尼、“和平之父”西拉德、“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美国“氢弹之父”爱德华·特勒、“当代罕见的数学奇才”保罗·爱多士等,全都是匈牙利人。
编写的这本《民族学通论》是一部力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原则为指导,主要运用国内各民族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资料,以及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一些有关的最研究成果,来阐述民族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的著作。
一部另类的《中国通史》;一部探究中国人文化基因的力作;一部具有文化穿透力、令人豁然开朗的“大历史观”。大视野:历史长河中的中国人性格的风土模塑。 大纵深:上下五千年中国人性格演进之踪迹。 大揭密:双重性格下的中国人生存之轨道。
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亚瑟 亨 史密斯先生的经典著作。开创了研究中国国民性的先河,是一本探讨这个问题的带有社会学性质的著作,也代表了一个时代外国人的中国观,因此对后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共总结了二十七条中国人的特性,引证丰富、或褒或贬,无不言之有据。
本书是《大学人文读本》的后续工程,宗旨不变,仍是传播人类文明发展的普世价值谱系,探究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充盈当代国人的人文情怀,刷新人文文化殿堂,奖激大学生“精神成人”。 “人文日新”的境界是本书的追求,也是当下国人的企盼,任重而道远,唯望有识之士助成之。 人文文化是一种自省的文化,人文关怀体现了高度的文化使命感,人文精神指向是真、善、美为核心的人类理想体系,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内核蕴含。 人文教育是“无用”之“用”,因为其宗旨在于促成人作为生命主体,精神主体的完全独立与自完善,在“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这样的大题目上深入,广泛地进行切磋琢磨。 人文教育的地位,从终极意义来说,体现了自由在我们心中的地位,体现了生命意义在人生中的地位,体现了在宇宙中的地位。
苗族,是我国南方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全国苗族人口740万。云南是苗族的主要聚居地。2000年云南苗族人口统计为104.4万。分布特点为分布广散聚居,全省几乎每个市县都有分布。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县有123个。滇南的文山、红河两个自治州和滇东北、滇中地区,是苗族聚居相对集中的地方。 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云南苗语属川、滇、黔方言,但文山、红河等南部的苗语与昭通、曲靖等东北部的苗语有一定的差别。由于长期与汉、壮、瑶、彝等民族相邻交往,故都能兼其它相邻民族的语言。历史上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19世纪20年代,英国传教士柏格里,在昭通地区创造了一套用拉丁字母拼写的苗文,主要用于传教。20世纪50年代,在原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修定,形成了今天使用的苗文。
回族,自称回回、回民、穆民,是由国内、国外的多种民族成分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回族是全国分布广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青海和中原地区也有较多的分布。 满族,是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辽宁省,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等省区及北京、天津、西安、成都等大中城市也有分布,全国满族人口982万。 云南满族,主要分布在昆明、保山、思茅、楚雄、曲靖、红河等地州市。全省有112个市县均有满族散居分布。保山市有3个满族聚居村落,以西邑乡石龙村集中。2000年云南省满族人口统计为1.2万人。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全国蒙古族人口480.7万。云南蒙古族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从北方大草原迁徒到西南的崇山峻岭的。
瑶族,是我国南方的少数民族。全国瑶族人口213万,分布在广西,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省。云南的瑶族,半数以上分布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以富宁、麻栗坡、马关、广南四县较多;此外,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屏边、金平、河口等县,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腊县及思茅地区的景东、江城、墨江等县都有分布。2000年云南瑶族人口统计为29万。 瑶族是古代尤人的一支,是九黎三苗后裔,至今瑶族支系中仍有以尤为自称。瑶是尤的汉语直译。瑶族支系众多,云南瑶族蓝靛瑶、山瑶、板瑶、红头瑶。瑶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语言分为瑶语、布努语、拉珈语和汉语四大集团支系。由于长期与汉、壮、苗等民族相邻而居,一般都兼通汉语,部分兼通壮语或苗语。瑶族原无文字,但历史上重视文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借用汉字标示瑶语读音
藏族,是中国西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的部分地区。云南省的藏族主要聚居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少数散居在丽江、贡山等县,全国藏族人口459万,今天云南藏族人口约12.8万。 藏族统一自称博巴。藏语中博即力博,与汉文献中的记载吐蕃同音;巴即人之意。聚居在云南西北部的藏族自称博巴,汉族称其古宗,纳西族称其古孜,白族称其各弱,彝族称其俄祖。不同的他称都有土地的主人的含义,故有学者认为云南藏族是古代羌人中较早定居西南地区的部落之一。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安多、康三种方言。云南藏族语属康方言。由于聚居区的不同,又有中甸、东旺、德钦、维西等不同地域的语音差异,但语言都能相通。公元7世纪,随着佛教的传入,藏族先民参照梵文创制了拼音
壮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全国壮族人口1549万。云南壮族主要聚居在滇东南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与广西自治区相接,南与越南交界,西邻红河州、北连曲靖地区。其它相邻地区也有少数分布。2000年云南省壮族人口统计为11.4万。 壮族的自称和他称,种类繁多。云南壮族的自称主要分侬人沙人土僚三大类,每一类双分不同的支系,支系下又有不同的自称和他称。壮族的壮字,史书上原实际情况做僮或撞,1965年以壮为统一族称。 壮语源于我国南方古代的越人。壮语称古代越人为布越布雅依布衣等。由此说明,云南壮族是古代越人的后裔。另有学者主张,古代百越系统的濮人,也是壮族先民的一部分。其实一个民族发展的过程是复杂的,不排除在漫长的过程中,与部分外来民族通婚而融合。今天的云南壮族正是通过融合而形成的。
普米族,是一个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的少数民族。普米是本民族自称,意为白人。不同地区因语言的差异,自称也略有差异,但本意是一致的。 2000年云南普米族人口统计约为3.3万。大部分居住在宁蒗彝族自治县和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丽江、彝族、永胜、维西、中甸、云县、凤庆等县。分布特征为大分散小聚居,在同一区域与藏族、开绿灯族、纳西族、白族、充族等民族相互交错杂居。 水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全国水族人口34.6万,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以南。贵州省的西南部是水族的主要聚居地。云南水族,历史上是从贵州迁徒来的,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兴义市与云南省富源县交界的古敢水族乡。2000年云南省水族人口统计为1.3万。 布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全国布依族人口254万,主要分布在贵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