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家》的宗旨,是联系世间所有爱书的朋友,倾听他们求书若渴、爱书如命的心声,记载他们访书的辛苦、读书的痴情和藏书的乐趣,从而展现爱书人的思想境界和生活追求。 本辑仍保持原有特色,由老、中、青三代爱书人谈访书、读书和藏书的经历和乐趣。本辑所收录的文章中,既有对历经沧桑劫存的老版本的记述,也有搜藏旧平装书的感受,从中认知历史,增广见闻,并使广大读者大开眼界,汲取知识,使爱书人通过心灵相通,将读书、藏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境界。 本辑《藏书家》编讫,又是春暖花开时节。《藏书系》限于编辑力量,仍每年只能出版两辑,名符其实的“春华秋实”,但仍积极争取每年的春华美丽、秋实丰硕。迄今已出版十四辑的《藏书家》。远重近轻,谈“新善本”、忆新文坛书事的文章仍然偏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书屋”共分10大类、1000个品种。这些图书几乎涵盖了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书屋”用农民的语言、农民的话,深入浅出,使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就能读得懂;“书屋”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农村生活的实际,贴近农民的文化需求,使农民读后能够用得上。 本书为“书屋”当中的一本。它介绍了农村的档案管理,共分七章,内容包括:农村档案与农村档案工作,农村文件材料的形成与归档,农村文件材料的分类和立卷,农村档案的鉴定、保管、统计,农村档案的利用,新型农村档案管理模式的法律分析。
密室逃生、以人为书、书脸阅读、书模表演、阅读疗愈、香氛及手作书籍……这些奇思妙想、好玩有趣的读书方式就是当下正在兴起的时尚阅读。图书馆工作者们用创新思维,让读者在汲取知识营养之余尽享读书之乐。那么这些极具创意的阅读推广活动是如何策划和实施的?效果如何?留给我们哪些启示?本书将为读者展示这些活动的全流程,以期为读者提供可资参考的样本。
《科技档案管理概论》系国家档案局组织编写的档案专业干部培训系列教材之一。本教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国家现行档案法规性文件为依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思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应用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开拓深化,又注重管理方法和操作技能的总结提高,既注意吸取已有的科技档案管理研究成果,又着力反映科技档案管理的新鲜经验,并力求在内容上深浅适度,通俗易懂,方便教学。它不仅适用于档案专业干部岗位培训,而且适用于档案专业函授和自学考试,也可供从事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同志参考。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首次举办的全国范围的监狱类图书展示会,无论是对繁荣监狱类图书的创作创新,还是推动监狱工作的创新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次提出了监狱类图书的概念和内涵,次集中收集展示了监狱文化发展和监狱类图书创作的丰硕成果,次把监狱类图书创作创新工作提到了监狱及上级管理机关的工作日程,开创了中国监狱文化发展和监狱类图书创作创新工作的先河。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图书展示会和研讨会,结合自己所收藏的500多本监狱类图书,缘于对监狱类图书的爱好和对监狱理论研究的执着,结合自己在基层监狱所看所思所闻的有关监狱类图书的现状,分析探讨首次全国监狱类图书展示会的重大影响和作用。
历代遗留下来的书目题跋著作十分丰富,已经整理出版的还不是很多。二○○五年三月,本社选择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排印的书目题跋作二十二种,分成十册,汇编为《中国历代书题跋丛书》辑,影印出版。现在再推出《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第二辑,共十二种,分十册,分别是《读书敏求记校证》(清印钱曾撰,管庭芬、章珏校证)、天禄琳琅书目(清于敏中等撰)、天禄琳琅书目后编(清彭荃孙撰)、滂喜斋藏书记(清潘祖荫撰)、实体堂宋本书录(潘宗周编)、文禄堂访书记(王文进撰)、卷盦书跋(叶景葵撰)、劫中得书记(郑振铎撰)和着砚楼书跋(潘景郑撰)。前九种为首次标点整理,后三种则仍据本社前身——古典文学出版社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旧版影印,相信一定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刘光蒉的著作是他去世后诸弟子编辑刊行的。初由王含初、赵和庭搜集,张鹏一编定为《烟霞草堂文集》lO卷,1914年在西安印行。翌年李岳瑞重编,1918年王典章(字幼农)在苏州出版。其后,王典章又与张鹏一等同门搜集其它遗著,于1921年刻成《烟霞草堂遗书》(17种21卷),1925年出版《遗书续刻》(4种4卷)。《遗书》及《续刻》皆由王典章出资印行,前者出版于苏州,后者在南京面世。这就是现存《刘古愚先生全书》的全部内容。当时印数不多,如今坊间已不易见 到。 综观刘古愚的一生,他受国内时势激荡,锐意改革,从教育入手。但是,地处偏僻的陕西,那里排拒新思想,对于新思潮人物不但不欢迎,反而加以压制,因而刘古愚的事业在陕西难以奠定基础。当然,一时一地并不能决定事业之成败,斯时的中国那能容忍革新的浪潮呢? 刘古愚一生的行事只能说是
保存我国优秀古代文化典籍,培养中华文化传人,使文明薪火代代相传,发挥继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功能,是国家图书馆神圣而重要的使命。 2001年至新世纪之初,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历年轻的领导集体刚刚组建,他们在思考,伴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中华民族古老文明作为现代文明的源头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吸引了更多的人从中寻找现代文明发展的动力,作为中国古代文明重要载体的中国典籍应更多地从文人墨客的书斋、专家学者们的象牙之塔中拓展开来,回到广袤无垠而生生不息的人间沃土,回到生机勃勃而问题四伏的有情天地,成为不断生长的活的文化。作为这样一个时代的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的管理者,我们的使命不仅仅是保护典籍的安全传承,还有义务让这些典籍走近社会大众,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传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北京图
2006年9月,国家档案局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共同启动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工作。试点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公共文献基础数据库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等六个主题,分别由16家中央及部分省市、企业档案部门承担。经过一年多的试点实践,试点单位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2007年9月27—28日,国家档案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在福建联合召开全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总结会,总结了一年来开展试点工作的情况,试点单位分别介绍了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成功经验。
《校雠蒙拾 读韩蠡解》一书由两部分构成。《校雠蒙拾》是作者任教于上海师范学院历史系时,为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学生开设校勘学课程而编写的教材。该书从“正名”、“冯依”、“体用”和“辨讹”等四个方面阐述在校勘古籍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读韩蠡解》一文是作者校读韩愈诗作的心得札记,主要就韩愈诗中的疑难字词作考证和探讨,此研究成果在学界有一定的影响。
此书为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管理办公室为全国农家书屋管理员编写的工作指导手册。书稿采用问答式,注重实用性,简明易懂。内容包括(一)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地位、作用、岗位职责、素质要求。(二)农家书屋管理员应知的出版物常识。(三)农家书屋的出版物管理。(四)农家书屋的基本服务。(五)农家书屋的延伸服务。(六)如何获得出版物信息。(七)农家书屋优秀管理员介绍。此外,该手册还收录了柳斌杰署长致全国农家书屋管理员的一封信及《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和《各地农家书屋协调组织名录》。该手册对于全国广大的农家书屋管理员更好地开展工作,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朋友服务,推进文化工程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文献资源建设一直是近十几年来图书情报界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不但表现在发表了众多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和著作,而且其实践活动正在不断增加新的内容。但考察我国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研究的过程发现,还缺少对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体系的系统研究。这就不能适应或不完全适应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需要,尤其不能适应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需要。因此,建立新的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体系,就成为图书情报界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书力图以建立新的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体系为基点,努力体现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的整体性和现实性特点。整体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新的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体系有别于传统的藏书建设的理论体系上,把文献资源建设当成是一个整体去研究。在这个整体中,不但包括文献资源建设总论,而且揭示宏观文献资
伏跗室是浙东著名藏书家冯贞群先生的藏书室,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冯贞群先生一生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力搜集、保存和研究古籍文献,积累达十余万卷。作者骆兆平长期负责伏跗室管理工作,对冯贞群生平及伏跗室藏书史深有研究。 本书记述了作者在伏跗室管理工作中的亲历的往事和藏书概况,并介绍了伏跗室所藏的古籍善本;记述了冯贞群先生学术成就、事迹年表等。
此书系世纪文库大型丛书中大学经典部分中的一种,为著名学者钱基博撰写的我国现代部版本学专著。 该书的看点有二:一是“会通古今”的“义例”,二是“重在校勘”的“义理”。 上世纪初叶,“宣统辛亥岁除”,湘潭叶德辉《书林清话》撰成付梓,“民国二十年四月”,无锡钱基博《版本通义》初版开印,版本学*早的两部学术专著相继问世。《书林清话》出版近百年来,翻刻重印,络绎不绝,凡学古书习版本者,没有不读或不知的,而《版本通义》及今亦已八十馀年,却是传本寥寥,知者无几。后世厚此薄彼,何以殊之若此?是因为《书林清话》早了十多年,还是《版本通义》没有新见创意,或者是我们自己阅读不到位、理解不深刻?想我初涉版本之学,即承教起潜、景郑诸师,奉《书林清话》为启蒙读本,手披笔录,常备案几,而获知还有钱基博先生这部
《脾胃新论:中国当代医疗百科专家专著(一)》内容分概论和各论两部分。概论写中医脾胃学说的传统理论及诊断特点、论治纲要和古今名家治法。各论采用中医病名为纲、西医病名为目,分门排列,要求在符合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条件下,纲举目张,且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内含208法、180个方剂。所选用的方药,大都经过数十例,乃至数百例临床观察证明确有实效者。并坚持病机不同,则方药不同,病机相同,则方药统用的原则,做到专病专药,一证一方。同时还选录了单方验方124首,病例选介45例。《脾胃新论:中国当代医疗百科专家专著(一)》始终注意突出中医特色,文从字顺,精炼易懂。 《脾胃新论:中国当代医疗百科专家专著(一)》可供中医师、乡村医生和西学中人员临床使崩,亦可作为中、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临床课和毕业实习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