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经典入门读物。书中以详实的例证介绍了训诂专书和经典注释书中的训诂内容:一、解释词义,二、分析句读,三、阐述语法,四、说明修辞手段,五、阐明表达方法,六、串讲大意,七、分析篇章结构。除此之外还讲解了容易被人忽视的保存在文献正文中的训诂内容。在训诂的方法上介绍了以形说义、因声求义、核证文献语言和考察古代社会这四种重要的方法。*后在训诂的运用方面除介绍了运用于古代文献的注释工作等传统功能外,还将训诂学与现代语言学的结合作了极具启发意义的论述。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 1928 年由上海大东书局出版。全书内分 4 卷,考证姚际恒《古今伪书考》一书中经、史、子等各类书的真伪。例如,书中考证《周礼》、《忠经》、《庄子》、《山海经》、《尔雅》、《国语》等不伪,《古文尚书》、《孔子家语》、《西京杂记》、《十六国春秋》、《元经》等则为伪书。
西方大学的古典学系没有也不需要中国文史典籍课程,我们的古典学系却不得不修习西方的古代文史典籍。理由 简单:百年来的中国越来越西化,究竟会西化成什么样子,我们迄今谁都没底。认识西方文教传统,是我们的古典学“专业”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 《西方古典文献学发凡(古典学丛编)》中的三篇文本分别扼要介绍了西方的古典语文学史、古代修辞术史和文本考据学,均属于古典文献学的常识,看起来与我国的古典文献学没有太大差别。然而,西方的古典文献学史隐含着西方文明自身内部的问题,唯有关注到这些问题,我们才会意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古典文献学的差异。 《西方古典文献学发凡(古典学丛编)》的作者是刘小枫。
我国历史悠久,并且首先发明了印刷术,历代所印之书,总数虽不可确考,但以一人之力,终其一生,所读之书也不过是存世之书的九牛一毛而已。然而让人纳闷的是,历代读书人写读书心得的书却很多,甚至从东汉起,专门有了“书后”的文体,韩愈、柳宗元文集中屡见之,后人仿效者不少,明代名士王世贞更著有《读书后》八卷(按:前贤郭沫若、钱穆引《读书后》,均在“读书”下加逗号,将“后”字与下文联属,不知《读书后》乃书名,此一时疏于查考所致也)。不过,这类书与诗话类体裁有别,更与近代的书话有很大不同。从严格意义上说,书话是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兴起的,其中为读者熟悉的是郑振铎的《西谛书跋》、阿英的《阿英书话》、唐搜的《晦庵书话》。前年是郑振铎一百一十周年诞辰,中华书局重新编选郑先生的书话文字,印成《漫步书
《医学三字经 濒湖脉学 药性歌括四百味 汤头歌诀浅解(修订本)》皆以诗歌体裁写成,言简意赅,押韵和谐,便于诵记,故在医学界流行颇广,影响颇大,一直为后学者传诵。但由于歌体文字比较简奥,初学者有时难于完全理解。
互联网的发展为科技文献的发表、传递与利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给传统的科技文献出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传统出版物的国民阅读率不断下降,国民上网阅读率却迅速增长。别一方面,科技文献数量激增。网上科技文献出版,与传统的印刷出版相比,具有数据容量大,表现形式丰富生动,出版时效性强,发行方式灵活,信息传播面广,方便读者利用等优势。本书以网上科技文献的出版、利用与评价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网上科技文献的出版、利用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对我国目前网络科技文献出版中两个最重要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与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剖析,并设计出了具体的评价模型;还对网络科技文献出版与利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发展思路。
《猎书客》是一部缅怀英国中世纪和、世纪那些醉心痴迷于图书、一生孜孜不倦收藏的爱书家们的传记,也是一部以丰富翔实的史料介绍西欧各国如何印刷出版和保护图书文献的文化传承摘要。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作者约翰希尔巴顿以诙谐、幽默、写实的手法,从描写猎书家因爱书而在收藏书籍时出现的种种嗜好和怪异行为,以及他们为建立个人藏书而苦心经营的情景开始,依次介绍了那个时代图书市场交易、大图书馆的创建、图书俱乐部的形成和俱乐部的文献出版状况,等等。作者时而带领读者徜徉在文化艺术王国的森林里,时而又把读者引入历史法律文献的峰峦叠嶂中,一路上引人入胜地指点迷津,诙谐地披露所经之处的奇文珍书和伟人怪杰。 读《猎书客》,称得上是一次对西方文化的穿越之旅!
《徐灵胎医学四书》主要包括内经诠释、难经经释、伤寒论类方和六经病解。
《书目答问》是张之洞于同治十三年(1874)任四川学政时,因“诸生好学者来问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而“告语生童而设,非是著述”。此书共著录图书两千二百余种,设经、史、子、集、丛书五部,下又分小类、子目若干,突破了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又于各书下注明卷数、作者、通行易得本等,间有简明按语,指示读书门径。未有附录二:一别录,举初学可用群书读本:二分类列举清著名学者的姓名、籍贯。张氏在其所作《书目答间略例》中说:“此编所录,其原书为修《四库》书时所未有者十之三四,《四库》虽有其书,而校本、注本晚出者十之七八。”可见此书有补《四库全书》之用。但由于张氏所处的时代及自身的局限性,是书不收小说、戏曲及所谓的“越轨”书,亦为一大瑕疵。另外其中的疏漏讹误亦不在少数。 本书设经、史、子、集、丛书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手册》由中国法制出版社编
《猎书客》是一部缅怀英国中世纪和、世纪那些醉心痴迷于图书、一生孜孜不倦收藏的爱书家们的传记,也是一部以丰富翔实的史料介绍西欧各国如何印刷出版和保护图书文献的文化传承摘要。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作者约翰希尔巴顿以诙谐、幽默、写实的手法,从描写猎书家因爱书而在收藏书籍时出现的种种嗜好和怪异行为,以及他们为建立个人藏书而苦心经营的情景开始,依次介绍了那个时代图书市场交易、大图书馆的创建、图书俱乐部的形成和俱乐部的文献出版状况,等等。作者时而带领读者徜徉在文化艺术王国的森林里,时而又把读者引入历史法律文献的峰峦叠嶂中,一路上引人入胜地指点迷津,诙谐地披露所经之处的奇文珍书和伟人怪杰。 读《猎书客》,称得上是一次对西方文化的穿越之旅!
《中医药文献信息检索(供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专业用)》从中医院校本科生对文献信息的实际需求及检索工具的应用情况出发,主要介绍中医药文献信息的获取与利用。全书共分六章,章为绪论,简要介绍中医药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性质、意义、学习方法,以及中医药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发展概述;第二章为中医药文献信息检索概论,按照中医药文献、中医药文献的检索工具、中医药文献的检索方法的顺序,介绍中医药文献信息检索的原理、方法等理论知识;第三章为中医古代图书检索,主要介绍如何利用书目、丛书目录等手工检索工具查找中医古代图书;第四章为中医药古代专题资料检索,主要介绍如何利用类书、年表、医典等手工检索工具查找中医药古代专题资料;第五章为中医药文献的电子计算机检索,详细介绍计算机检索理论与方法、中医院校常用的中国生
《杏林阐微:三代中医临证心得家传》通过秘法薪传、针灸绝技、妇科扼要、临证得失、灵验外治、病案选析、医话医论七讲,详细阐述了作者家传中医秘笈及其多年行医心得,介绍了作者对方药应用及妙用针灸治疗部分疾病、对妇科疾病治疗的思路与方法、临证得失、外治妙法妙用、典型病例分析,以及他人成果的学习与总结等,并以大量的医案证实其中医临床之心法。《杏林阐微:三代中医临证心得家传》内容丰富,语言通俗,理法方药兼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适合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药研究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用一次挂号费,请来专家,全面了解病情,多方呵护健康!本书主要介绍神经衰弱的一般常识、病因和病理、症状、诊断和检查、治疗、预防保健、发病时的临床处理方法、医疗后的护理等。通俗易懂,内容有论述,有案例,专家带你入门,让你健康一生。 《挂号费丛书:专家解答神经衰弱》是一本神经精神系统方面的医学科普书。本书分西医和中医两部分阐述。主要介绍神经衰弱的一般常识、病因和病理、症状、诊断和检查、治疗、预防保健、发病时的临床处理方法、医疗后的护理等。书中除提供中西医一般治疗外,还介绍目前医疗检验技术和新理论,以及解答病人关心的一些实际问题。 本书通俗易懂,内容有论述,有案例,很容易引人人门,加深理解。 本书除适合一般医务工作者阅读外,更方便病人及其家属,容易患神经衰弱的人群随身携带翻
《书目答问补正》收录了二千二百种左右的书,多是重要书籍,都经过慎熏考虑,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不炫奇示博,也不追求宋元版本,嗜古好僻。所收版本以当时常见且不缺少误的为主。书后还附载清代著述家姓名略,分类列举学者的姓名籍贯,可借以了解清代学术的大概。《书目答问补正》的作用,是为当时的青年学生指点治学的门径,又有简明扼要、切于实用的特点,因此深受读者的欢迎,曾重印再刻,流传极广。
《医学三字经 濒湖脉学 药性歌括四百味 汤头歌诀浅解(修订本)》皆以诗歌体裁写成,言简意赅,押韵和谐,便于诵记,故在医学界流行颇广,影响颇大,一直为后学者传诵。但由于歌体文字比较简奥,初学者有时难于完全理解。
《杏林阐微:三代中医临证心得家传》通过秘法薪传、针灸绝技、妇科扼要、临证得失、灵验外治、病案选析、医话医论七讲,详细阐述了作者家传中医秘笈及其多年行医心得,介绍了作者对方药应用及妙用针灸治疗部分疾病、对妇科疾病治疗的思路与方法、临证得失、外治妙法妙用、典型病例分析,以及他人成果的学习与总结等,并以大量的医案证实其中医临床之心法。《杏林阐微:三代中医临证心得家传》内容丰富,语言通俗,理法方药兼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适合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药研究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提起皇甫谧,人们可能立刻想到他编撰的《针灸甲乙经》。其实,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他一生以著述为业。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通过《中华名医皇甫谧》了解中华名医皇甫谧。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党中央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各项决议、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名单、候补委员名单、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名单,并在附录里收录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主席团常委、秘书长名单,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公报等。
郑氏世医八代,至今历时已340余年,郑家素为书香门第,从儒而习医,精研歧黄,认为医者仁术也,“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世代悬壶济世。兴办中医学校,倾心传道,桃李遍江南,薪尽火传,早已名留青史。世医秉承学不厌、教不倦之旨,学承先贤名医精义,勤研古医方六万余和验方千余,自制经验方百余,精研中药850昧,数十年来潜心医著。集世医家学心传之大成,计医著350余篇,其中仅少数已出版,多数隐而未彰,如经典专论,中药约言,脉学概要,临诊要诀。经方运用,常用方解,专病论治及中医养生和世医医训等,均系衣钵传家之秘笈,不拟私有,精选遗著中值得研讨者。公诸医坛,对初学或精研中医者,不无小补,倘能如此以医会友。共同协力弘扬中医,乃杏坛幸事,欹欤盛哉!
谢国桢博览群书,熟谙版本。他曾到各地鉴定古籍,每见善本、孤本,则作笔记,记述版本情况、史料价值。《江浙访书记》是谢国桢生前最后一部著作,记录了他在江苏、浙江、四川等地图书馆寻访到的古籍善本。所涉书籍范围广泛,文史经哲、天文地理、风俗人情、医理科技,无所不有。所记内容详尽,书名、卷数、馆藏、版本、作者生平、内容提要、有关佚闻以及对是书的评点等等无不一一列举。文章短小,文字优美,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数字图书馆涵盖多个分布式、超大规模、可互操作的异构多媒体资源库群,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知识服务。它既是知识网络,又是知识中心,同时也是一套完整的知识定位系统,并将成为未来社会公共信息的中心和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