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简要的《史记》概论,分为二十个专题。主要讨论《史记》的编撰问题,考证重《史记》重要篇章的史实,以及太史公司马迁的生平、行实、事迹编年,简明扼要,严谨扎实,是一部真正意义的 大家小书 。本书篇幅仅数万字,但并非泛泛而谈,作者精到细致,长于考据,往往详人所略,略人所详,所述问题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于作者生前并未刊行,此次出版,系据作者讲义稿整理而成,并参考了湖南师范大学所藏作者批注的自校本,点校体例严谨精当。
《古典目录学浅说》简要地介绍了目录学的兴起、类别、体制、作用、发展脉络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后谈到了古典目录学的研究趋势。逻辑清晰,深入浅出地叙述了目录学的一些基本常识以及作者的研究心得。读者借此还可以了解关于书籍的文化史以及历代藏书家的风貌。
引文分析(Citation analysis)是对学术和科学文献参考模式的探索,早已应用于影响分析、知识流和知识网络等多个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中。其也具有重要的信息科学应用,特别是在知识表示和信息检索中。 近年来,引文分析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该方法有助于解决研究、管理或信息服务问题,如大学排名、研究评估或知识领域可视化。这一复兴和日益增长的兴趣源于书目数据的数字化(包括引文和全文)和相关计算机技术的可用性和可访问性的显著改进。前者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而后者则是研究人员进行新类型的大规模引文分析的必要工具,即使没有特殊数据收集的特殊访问权限。激动人心的新发展正在以这种方式在引文分析的许多方面出现。 本书批判性地考察了引文网络分析和可视化的理论和实践技术。为了确定主题背景,本书首先讨论了引文分析的
回鹘文献中的梵语借词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回鹘文献梵语借词存在是回鹘与古代印度文化在语言上存在的 化石 ,本研究不仅为语言学、语音学提供了较好材料,同时也为民族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学科提供新的研究路径。本研究广泛地搜集各种回鹘文献中的梵语借词,尽努力作穷尽式搜集回鹘文献中的梵语借词。基于梵语借词材料,作 回鹘语 梵语 语音对音研究,这是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此外,对梵语借词在回鹘文献中分布、存在缘由作了简要的分析。
本书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的典型经验,选取30条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方法,涵盖调查研究、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学会“弹钢琴”、举重若轻、不争论、兼容并蓄、“摸着石头过河”、抓好典型、牵住“牛鼻子”、系统观念、敢于啃“硬骨头”、“绣花”功夫等方面。通过深入阐释每个工作方法的内容、历史脉络和哲学内涵,旨在引发党员干部对工作方法的思考和重视。全书内容精练、语言通俗,通过生动的故事强化了每个工作方法的可读性,有助于推动党员干部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工作能力、增强工作本领、克服“本领恐慌”。
孙桂荣编的这本《变动时代的性别表达--新时期女性文学与文化研究文献史料辑》从原始史料、重要文献、回忆与自述、历史图片四个层面,对新时期以来,主要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女性文学与研究进行翔实的资料整理,并增设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的译介简况、女性文学研究的学术团体与机构活动、女性*述与期刊等附录章节,以期对这一时段的女性文学与研究进行全面、丰富的资料索引。原始资料部分是女作家的文艺理论研究,重要文献部分收集的是探讨性别意识的话题,回忆与自述是王安忆、张辛辛等*名女作家对自己走上文学道路历程的回顾总结。
本书将《千顷堂书目》置于明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中国目录学史的多维视角下,通过对《千顷堂书目》采访图书的范围与途径、著录图书的内容与数量、著录体例等方面的详细分析,客观、准确地论述《千顷堂书目》的性质、体例以及与《明史 艺文志》关系等较有争议的问题。由此入手,通过比勘明代其他书目,尤其知见性书目,同时参考明代的地方志、登科录及其他史料,对《千顷堂书目》著录的图书、作者小传等内容进行考订,以求考订史料之真实准确,并以此为基础对《千顷堂书目》与《明史.艺文志》的关系进行考订。从而辩证肯定《千顷堂书目》价值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千顷堂书目》的目录学价值、文献价值和史学价值。
知识管理与知识发现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显现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发现与集成,与计算机领域、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高度交叉。在当前信息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及智慧管理的背景下,知识管理的研究正面临理论、方法、应用的多重挑战,一方面伴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发展,知识管理的研究也需要嵌入法律及市场等知识应用环境的研究,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基于信息素养的知识管理技能培养战略和策略研究。知识就是力量,只有当海量知识被高效集成管理时才是真理。因此,知识管理与知识发现相关研究对于提高知识型经济社会的企业管理、社会管理、知识服务的效率和效益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有较快发展,取得了具有建设性与开创性的丰硕成果。本书从党内法规体系的发展历程、党内法规体系的加快建成、党内法规体系的框架构成和党内法规体系的守正创新四个方面,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在党内法规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引导读者循序渐进了解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了解中国共产党在党内建设探索之路上的创新与成就。
本书选取了黄负生、施洋、刘子通、张太雷、林育南、恽代英、陈独秀、陈潭秋、董必武等早期共产党人,详细介绍了他们于1919~1927年期间在武昌所从事的革命斗争工作以及他们的英勇事迹,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响应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本书通过研读党内法规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文献,进一步对党内法规的基础理论和制度建设进行研究。本书主要分为上篇基础理论篇和下篇制度建设篇。上篇内容为党内法规学科建设的意义、构成、任务以及学术界的各种论点,主要从党内法规学科建设、党内法规研究方法、党内法规理论实践脱节、 党内法规研究范式转换、党规体系建成时代任务、党内法规研究机构使命展开阐述。下篇主要对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完善等制度建设进行探索研究,主要内容有党内法规制定党员参与、公共卫生法治体系中党规作用、党政联合发文法治化、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特色、法治一体建设地方试验模式、党内法规制度实施具体化。
《藏文化通论:藏文》由桑本太著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体现,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喜怒哀乐,张扬着中华民族的性格。阅读古典名著,品鉴古今智慧,涵养精神世界、阅读古典名著,领悟先贤哲思,修养自动心灵、阅读古典名著,体味圣哲隽语,塑造个人风骨,创造人生辉煌、阅读古典名著,知往古来今事,明天地人间理、阅读古典名著,改进处世方法、工作态度、努力程度。思维方式和心态信念。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为帮助国内外读者学习了解这一重要文献的主要内容和丰富内涵,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新华通讯社、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编辑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摘编》,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正文摘自二十大报告,各章标题为编者所加。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为帮助国内外读者学习了解这一重要文献的主要内容和丰富内涵,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新华通讯社、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编辑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摘编》,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正文摘自二十大报告,各章标题为编者所加。
黄旭华同志是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2019年9月29日他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并在颁授仪式上发言,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为了使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科技工作战线上的党员干部更全面地了解黄旭华同志的先进事迹,在黄旭华个人奉献精神和人生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自主创新对推动中国科技进步的重要价值,特地约请曾经深入采访过黄旭华同志的新华社记者完颜文豪编写本书。同时精选黄旭华同志各时期照片,收录于本书中,以画传形式展示黄旭华同志的人生经历,列入人民出版社人民英模丛书中。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三章:第一章 弃医学工报国志;第二章 隐姓埋名三十年;第三章 “潜”心永恒铸重器。
《从纸张到数字:信息时代的文献》介绍了数字文献的独特性质、保存的不确定性、学术出版的改变和纸张未来的可能角色等,一幅令人信服的图景显现出来。对在线阅读和纸面阅读的偏好可以看出是随着环境的、文化的和性别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自己早年就是图书馆员的刘教授针对这些变化,对图书馆和其他信息服务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 入的探讨。
本书侧重介绍了计算机联机检索、光盘检索、特别是有关利用网络条件检索文献信息的一些知识。这些都是在现代化条件下检索文献信息的知识。其中,有关网络的介绍的比较系统,这是基于本书也可以独立地作为一本网络指南用书的考虑,上文检课的时侯可以有选择的摘用。同时,考虑到纸介文献信息资料的价值、地位及其历史和现状等情况,本书也对传统手工的文献信息检索方法作了介绍。因为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传统的文献信息仍将继续发挥它的一些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相关检索方法也必须掌握,所以,对该部份知识本书也作了比较详细地介绍。
《藏文化通论:藏文》由桑本太著
本书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全面汇编党的监督、奖惩和保障方面的党内法规。例如,监督方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等,奖惩方面:《中国共产党党内功勋荣誉表彰条例》《国家功勋荣誉表彰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保障方面:《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中国共 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等。本书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的推荐工具和资料用书。
本书为汉英对照竹林七贤诗赋作品选集,收录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七位名士中阮籍、嵇康、向秀、刘伶等四人的代表诗赋作品约八十首,如《咏怀诗》《幽愤诗》《思旧赋》《酒德颂》等,中美籍华裔学者吴伏生和英国诗人格雷厄姆?哈蒂尔合作翻译。两位译者以无韵自由诗的形式翻译中国古诗,译文准确流畅,是古诗英译实践的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