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勒先生的这本小册子对全世界图书馆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小册子篇幅不大,却涉及到了哲学、科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他利用这些学课理论或方法来阐释图书馆学的基本命题,如用哲学来探索书籍与图书馆的本质,用社会学、教育学来阐述书籍与图书馆的功能,用心理学分析读者的阅读动机与行为,是历史学来分析图书史与图书馆史的内涵与馆员基本知识素养来源。巴特勒讲到的: 书籍是保存人类记忆的一种社会机制,而图书馆则是将这种记忆移植到活着的个人意识中的社会装置。 这一句论事,被无数图书馆学著作所引用,嫣然成为了图书馆学理论的名言。可以说,巴特勒先生的这本小小的册子对图书馆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和思想的基础。
本书为有关我国古典文献收藏的汇编。包括了《澹生堂藏书约》《藏书纪要》《流通古书约》《藏书十约》等数种,均系我国古代有关图书保存、阅览的规章制度,从中可以看到私家藏书(藏书楼)文化向公共图书馆的转变。其中《澹生堂藏书约》 为 ,该书中国现存 早的一部为藏书家写的古籍善本保管规则。是历代藏书家鉴定版本真伪价值、修书、晒书、防虫,保存的宝典,堪称千古 唱之奇文。本次点校工作,以《藕香零拾》所刊本为底本予以标点,其中《澹生堂藏书约》分别校以南京图书馆所藏抄本以及上海图书馆所藏抄本。总之,希望通过本次整理工作,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完整的、可靠的、便于翻检的读本。
《拥书权拜小诸侯——图书馆馆长访谈录》通过对6个知名图书馆馆长的访谈,了解了知名图书馆的办馆理念,服务宗旨等,同时对图书馆这个行业现状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有一个展望,同时也对图书馆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分析了一些可行的办法,以期许图书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图书馆名言集》收录了有关图书馆的名言200余则,从古代至,上至圣贤,下至普通民众,对于图书馆在人类发展中的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给予了各具自己特色的理解。对于图书馆员,他能给予心灵的慰藉与鼓舞,而对于图书馆的使用可,可以更加深入了了解图书馆、喜爱图书馆,从而更加走进图书馆。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中国目录学史》是近代以来部以《中国目录学史》命名,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目录学发展历史的学术著作,是了解、研究中国目录学史的参考书。作者认为,在中国目录学发展史上,“时代之精神殆无特别之差异”。因此,该书不以时代为序,而分叙论、溯源、分类、体质、校雠、史志、宗教目录、专科目录、特种目录、结论等篇,通古今而直述,使其源流毕具,一览无余,颇具现代学科理论建设的气象。其谋篇布局采用主题分述法,极富特色,颇为新颖,没有落入一般专史写作的俗套。应该说这是一部别具匠心的学术佳作。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中国目录学史》详尽阐述了中国目录学的产生与发展,并概括叙述了20世纪30年代西方图书分类编目理论传人中国以后中国目录学发生的变化。全书贯穿着作者的目录学观点,即认为目录学
《书乡放谈 书骨精 王波系列:快乐的软图书馆学》是一部别开生面的图书馆学随笔集,分 大话书府 、 书案煮酒 、 书庄会盟 、 书丁解书 四辑,以 直而不肆、谑而有矩 的态度,以生动有趣的文笔,分别放谈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人、图书馆界专业会议、图书馆学新书,说理严谨,幽默诙谐,堪称图书馆界的《世说新语》。《书乡放谈 书骨精 王波系列:快乐的软图书馆学》是快速了解当今中国图书馆界现状的极佳读本,适合对图书馆工作感兴趣者、学习图书馆学专业的学生、已从业者和从事图书馆学教学和研究的学者等各类与图书馆职业相关的人士阅读。
《现代图书馆馆员职业技术培训丛书:现代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立足于国内外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现状,介绍了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概念、类型与种类、属性;研究了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内容、原则;针对图书馆特色资源的保存与利用、图书馆特色资源评价、图书馆特色资源共建共享、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法律、图书馆特色资源与特色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对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对其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 《现代图书馆馆员职业技术培训丛书:现代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可作为各类图书馆资源建设实践的参考书以及图书馆工作者的研究用书。。
《书乡放谈·"书骨精"王波系列:快乐的软图书馆学》是一部别开生面的图书馆学随笔集,分“大话书府”、“书案煮酒”、“书庄会盟”、“书丁解书”四辑,以“直而不肆、谑而有矩”的态度,以生动有趣的文笔,分别放
伏跗室是浙东著名藏书家冯贞群先生的藏书室,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冯贞群先生一生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力搜集、保存和研究古籍文献,积累达十余万卷。作者骆兆平长期负责伏跗室管理工作,对冯贞群生平及伏跗室藏书史深有研究。 本书记述了作者在伏跗室管理工作中的亲历的往事和藏书概况,并介绍了伏跗室所藏的古籍善本;记述了冯贞群先生学术成就、事迹年表等。
本书为北美东亚图书馆员中国文化研究的论文集,内容涉及图书馆学、版本学、文学、哲学、文献学、史学、宗教等各方面。书稿以中国文化为研究对象,以中西方的研究视野来审视中国文化,其研究视角独特,研究方法严谨,丰富了中国学研究的内容,为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和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新的文本。
本书介绍了作者引用认同和作者引证形象的概念,提炼了作者引用认同和作者引证形象的特征,并与传统的作者被引分析进行了比较;从狭义和广义上介绍了期刊引用认同和期刊引证形象的概念,构建了期刊引用认同和期刊引证形象的指标体系;界定了机构引用认同和机构引证形象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机构引用认同和机构引证形象的实践意义;提出了引用认同和引证形象的分析角度和研究难点;并从作者、期刊和机构三个角度进行实证研究。
《中医往事:1910-1949,民国中医期刊研究》以民国时期的上海为坐标,通过细致严谨的史料梳理工作,为我们完整呈现了民国上海中医期刊的出版情状,深入探讨了时代大变局中中医期刊对中医学术和行业发展的推动与促进,以及基于中医而引起的整个民族文化生存的论战。 全书行文简洁流畅,读来仿若与作者一道回到了藏身于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翻看故纸堆的那些寒暑,方药单脆黄的纸片顷刻飘出。附录的中医药列表和提要是极其珍贵的参考资料。
俞国琴主编的《上海图书馆藏书发展研究》探讨国外图书馆关于藏书发展政策的一般规律,总结其对上海图书馆可资借鉴的经验。本书分析当前上海图书馆藏书现状和面临的形势,以及新现实的趋势给上海图书馆藏书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建议实行上海图书馆藏书发展战略的转型。本研究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图书馆藏书进行了创新性研究。提出图书选择、经费和管理等在藏书中的地位、功能及各自量化的表现,并以此为基础对藏书提出要求,使藏书发展政策研究更有现实基础。本书用科学、有效的量化方法,分析和改进业务流程中的关键因素,减少缺陷,缩短运营周期,降低成本,从而提高读者满意度和实现优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