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勒先生的这本小册子对全世界图书馆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小册子篇幅不大,却涉及到了哲学、科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他利用这些学课理论或方法来阐释图书馆学的基本命题,如用哲学来探索书籍与图书馆的本质,用社会学、教育学来阐述书籍与图书馆的功能,用心理学分析读者的阅读动机与行为,是历史学来分析图书史与图书馆史的内涵与馆员基本知识素养来源。巴特勒讲到的: 书籍是保存人类记忆的一种社会机制,而图书馆则是将这种记忆移植到活着的个人意识中的社会装置。 这一句论事,被无数图书馆学著作所引用,嫣然成为了图书馆学理论的名言。可以说,巴特勒先生的这本小小的册子对图书馆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和思想的基础。
《拥书权拜小诸侯——图书馆馆长访谈录》通过对6个知名图书馆馆长的访谈,了解了知名图书馆的办馆理念,服务宗旨等,同时对图书馆这个行业现状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有一个展望,同时也对图书馆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分析了一些可行的办法,以期许图书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中国藏书文化(第2版)》主要内容包括:藏书家;藏书楼、藏书室;国家藏书与团体藏书;私家藏书;社会文明与藏书;文化情结;专业功力;修身与寄意等。
本书分四章对数字图书馆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行了介绍。章数字图书馆,对数字图书馆缘起、概念、功能和国际国内的运用情况进行了概述;第二章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介绍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和实施情况,对数字图书馆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青岛市和河南省的典型模式进行了剖析;第三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四川的实施和第四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技术运用,着力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四川的运用管理情况进行讲解,系统、全面地介绍有关技术操作规范;附录部分,主要是引用了数字图书馆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有关管理规定。 目前,在国内学者将数字图书馆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相结合进行研究的案例不多、专著缺乏的情况下,作者进行了大胆尝试,由于水平有限,错误和遗漏难免。编
国外关于电子资源绩效评价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和欧洲等国家的一些图书馆联盟或组织相继启动了“电子资源网络统计与绩效评价”、“电子图书馆服务绩效评价”等研究项目。研究者中既有相关领域的学者,又有从事图书馆实际工作的馆员,并且是在全国范围或地区范围,通过图书馆协会或联盟等组织与数据服务商、软件商等合作实施研究工作。研究规模更广、更深入,研究成果的学术和应用价值也相对较高。 国内对于电子资源评价的研究起步于2000年之后。相比而言,我国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的绩效评价研究与国际上还存在很大差距和空白,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都远远滞后于电子资源市场的蓬勃发展。 本书综合参考了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经作者多年理论研究与实践验证,于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和增补后而成。
数字图书馆特色资源是各馆独特的数字文献资源,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由陈维所*的《数字图书馆特色资源共享与服务研究》分8个章节,主要介绍了数字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内容、方法、原则;国内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数字特色资源建设现状;特色资源共建共享原则、策略及实证分析;数字资源特色服务途径、内容及典型案例;特色资源建设的版权问题;国外数字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及特色服务;移动图书馆与移动服务,移动图书馆建设案例。
关于知识社区研究,有人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有人从技术角度,有人从社会角度,也有人企业知识管理角度进行研究,本书则从知识社区在图书馆应用的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考察该问题。本书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拓展而成。全书除引言外共有七章。 主要研究内容: (1)图书馆知识社区的基础理论。阐述图书馆知识社区相关概念,并对相关术语进行辨析,对知识社区在图书馆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介绍图书馆知识社区的理论基础,如建构主义理论、群体动力学理论、图书馆知识管理理论等。 (2)图书馆知识社区的应用模式。提出信息服务型、用户教育型、图书馆学研究型和学科建设型四种知识社区模式。 (3)图书馆知识社区的平台构建。从技术角度指出平台构建的理论框架、构建方法,平台的设计策略和实现技术。 (4)图书馆知识社区的规则设计。
《中医往事:1910-1949,民国中医期刊研究》以民国时期的上海为坐标,通过细致严谨的史料梳理工作,为我们完整呈现了民国上海中医期刊的出版情状,深入探讨了时代大变局中中医期刊对中医学术和行业发展的推动与促进,以及基于中医而引起的整个民族文化生存的论战。 全书行文简洁流畅,读来仿若与作者一道回到了藏身于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翻看故纸堆的那些寒暑,方药单脆黄的纸片顷刻飘出。附录的中医药列表和提要是极其珍贵的参考资料。
《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探微》在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同时,重点阐述了图书馆人力资源及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并结合当前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岗位设置、绩效考核和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未来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进行全面、深入的概括。 本书共十章。章介绍了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特征、作用、构成和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内容、目标、现状,并提出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第二章至第八章系统阐述了图书馆人力资源规划、配置,以及图书馆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招聘、租赁、外包和图书馆的绩效、薪酬等刚性管理,馆员的心理、职业生涯等柔性管理以及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社会保障和风险管理等内容。以上部分是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各章节上下贯通,前后呼应,衔接有序。第九章是国外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本书介绍了公共图书馆的作用与目标;法律与经费制度;适应用户的需求;人力资源;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与宣传等内容。
本书作者大量收集我国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具体案例,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定性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网络调查的形式,通过对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典型案例的实证调查与研究,概述我国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基本状况,总结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内容、特点和作用。指出我国目前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借鉴国外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成功经验,结合国内实际加以创新。并就如何提升图书馆志愿者服务质量给出了具体对策和建议。
我无法告诉你们,我是如何写下自己的故事。在人生的路上,每个人都有着其独特的背景与包袱,等着你去勇敢地扛起或放下。对于那些迷失自己的道路后又重新发现生命的召唤的人,历经艰辛得到成果后的欢愉才更经得起细品与久藏。我可以向你保证,自我探索与努力的旅程,是世界上值得走的一条路。而且我也可以向你们保证,只要还能够呼吸,就应该去满足你灵魂的渴望,并且与他人分享你的快乐,这些事情都永不嫌迟。 在写作的过程中“蜕掉”了那一层披挂了数十年的,像紧箍咒般紧紧缠住我的旧皮,真正脱胎换骨了。我常常害怕失败,太在乎别人的看法,而且过于羞怯。现在,我甩掉了这些枷锁(至少很多时候如此)。几年前,我从未想过会写下这《现代图书馆数字内容管理与创新技术》,甚至动笔之前,都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今,所有的一切都成真了
动态模糊性不仅是图书馆评价中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不可回避的极其复杂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此研究的学者还不多,能查阅的文献也很有限,且多集中在理论研究层面,缺乏与实践相结合的验证研究。本书研究成果不仅解决了图书馆评价中的动态模糊性问题,也使动态模糊理论研究从理论走向了应用。 本书采用动态模糊数学的方法,将图书馆评价引入到动态评价的阶段,从而将图书馆评价的精确性与准确性大大提高,同时这种方法具有普适性,对于其他组织的评价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宫廷藏书与私家藏书,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补充,构成中国古代藏书史的两大主流。目前,由于古代私家藏书活动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研究宫廷藏书的学者则相对较少,以至于人们普遍低估了宫廷藏书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事实上,与变更频繁的私人藏书相比,宫廷藏书以其相对的稳定性、连续性、丰富性与权威性,对古籍的典藏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中国古代各封建王朝开国之君大多重视宫廷藏书建设,致力于搜求遗书,以显其稽古右文的文治之道;宫廷藏书,是历朝历代藏书之主体,其数量多、质量优;历朝历代均设立相应的机构对宫廷藏书进行管理,其保存条件好,保存时间长,一般至朝代的更替才有所流散(当然,私家藏书也有保存时间较长的,如范氏天一阁,但*);图书一经入藏宫廷,其身价自升,为藏书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由北京隆昌伟业印刷有限公司印刷,新华书店经销,2015年12月第1版,2015年12月北京第1次印刷。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综述与理论回顾、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体系、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目标、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相关理论等。
伏跗室是浙东著名藏书家冯贞群先生的藏书室,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冯贞群先生一生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力搜集、保存和研究古籍文献,积累达十余万卷。作者骆兆平长期负责伏跗室管理工作,对冯贞群生平及伏跗室藏书史深有研究。 本书记述了作者在伏跗室管理工作中的亲历的往事和藏书概况,并介绍了伏跗室所藏的古籍善本;记述了冯贞群先生学术成就、事迹年表等。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异构分布式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互操作技术。全书分为6章:第1章介绍了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数字图书馆互操作的概念、研究数字图书馆互操作的目的、意义和面临的困难;第2章对数字图书馆互操作的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综述与讨论;第3章介绍了基于元级搜索服务的数字图书馆互操作解决方案;第4章介绍了数字图书馆包装层的生成技术;第5章介绍了数字图书馆元搜索引擎的实现及评价;第6章介绍了基于移动Agent的数字图书馆互操作方案。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精炼,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撰写过程中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 本书适合计算机、图书情报、网络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生和本科生阅读,也可作为数字图书馆技术研发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本书以编年为主,纪事本末为辅,记载了北京地区不同类型图书馆发生的大事,包括重要会议、主要活动、主要人事任免、机构的建立合并或撤销、主要出版物等,较全面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地区图书馆事业的概况。 本书具有时间*、覆盖面广、内容详尽、编排科学、实用方便的特点。读者通过本书记载的北京地区不同类型图书馆发生的大事,可以全面客观地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北京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概况。 全书编排分为3个部分。部分:大事记。这一部分全面、系统地记载了五十八年来北京地区图书馆大事,为研究新中国建立以来北京地区图书馆史填补了史料连续记载方面的空白。第二部分:部分团体名称索引、人物索引。这部分内容为读者提供了查阅上的快捷。第三部分:公共图书馆馆史沿革。这一部分为关注和研究北京地区公共
基层图书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普惠型、优质便捷型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普及、提高基层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自动化网络化水平,是保证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质量、服务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保证政府投人有效的关键,因而编写《基层图书馆实务丛书》之《基层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分册有其现实意义。 就我国基层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来看,其涉及面广,图书馆众多,发展却极不平衡。有些图书馆与新技术应用保持着同步水平,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服务创新,为读者提供了高效、便捷且人性化的图书馆服务,大大地改变了办馆模式,提高了办馆效益;但更多的基层图书馆却还停留在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的初期阶段,甚至有些仍徘徊在自动化的门槛前,因而在客观上给本书的撰写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