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解档案信息化的内容:数字档案馆的建设、电子政务中的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的一体化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面向社会的应用等。另一方面,本书还讲解将业务规则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系统的改进,建立一个基于业务规则的能够支持辅助决策、及时响应需求变化、可充分扩展并具有长久生命周期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具有深远意义。
本书共分为八章,其主要内容包括:纸质档案及实物档案的保护;声像档案的保护;环境条件对档案的影响;档案有害微生物病害及其防治;档案害虫防治;档案馆建筑与档案保护等。
本书主要依据上海市民防办公室与上海市档案局联合颁发的《上海市民防工程档案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市民防工程档案管理实际情况,通过提供民防工程档案文什、表式的规 范制作、填写的范例,洋细讲解了建设单位向民防工程档案管理部门报送民防工程档案的内容和要求。全书共分四章,内容包括民防工程档案管理概述、民防工程档案报送范围、民防工程档案报送要求和民防工程档案范例。 本书可供民防工程档案收集、整理、编制、管理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使用和参考,并可作为相关培训的教材。
《气象与大数据》对大数据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叙述气象预报预测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发展历史与趋势,大数据的内涵特性、核心技术和气象应用潜力,气象数据的属性特性和大数据价值,气象业务的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模式方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等;提出气象大数据规划治理的思路方法;从信息基础平台、分析与应用、挖掘与融合等不同层面设计气象大数据系统;给出气象大数据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本书将库恩的范式论运用于档案学史研究中,通过实然状况与应然条件的对照,界定了档案学从前科学到常规科学的历史演进阶段,探讨了现阶段档案学的发展程度。明确了档案学革命的可能性,认为档案学的未来发展需要在现代性完善的基础上走向后现代,并阐释了档案学共同体在档案学范式的历史演进与未来发展中具有的重要地位。
书的开篇《中国档案史研究的缺憾与出路》,指出当前忽视档案史研究,低估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水平,偏离研究对象,缺乏争鸣气氛等现象,提出改变现状,求真务实地深入探索“档案”词源,研究古代档案官职、档案馆史、档案法规、档案管理以及档案学思想等建设性意见。这也 是给他自己定下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课题。他正是这么做的。除了上面提到的他的研究成果外,他对古代档案库——从周代的天府,汉代的石渠阁、天禄阁,北宋的金耀门文书库,南来的《京城图》上的架阁库,到元、明、清朝档案库的研究都有建树,还列有清代各省、县工82座档案库 的一览表。他对古代档案官职的研究以宋朝的为主,周、汉时期也有涉及。 书的后一篇是《谈教学与创新——从事档案学教育十五年回顾》。这是他接到退休通知后,为自己写的档案学教学与研究的小结,
胡红霞*的《我国档案自然灾害防治机制研究》基于《全国档案事业发展 十二五 规划》中提出的 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提**案的容灾及灾备能力,确保档案安全 的宏观背景以及当前人类生存环境日趋恶化、自然灾害频发、档案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的社会现实,在对我国档案自然灾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并对发达国家档案自然灾害防治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和总结我国档案自然灾害防治的总体思路,并按预防和预警、应急和抢救的逻辑思路系统构建我国档案自然灾害的防治机制。本书从预防、预警、应急、抢救等逻辑环节出发,把预防与预警作为档案自然灾害的 防 的阶段,把应急与抢救作为档案自然灾害的 治 的阶段,从 防 和 治 两个方面对档案自然灾害进行研究,并分析准备与预警、应急与抢救两个环节之间以及各环节中组织体系、处置策略、
档案"泛化"现象主要是指档案界和社会大众对"档案"概念偏离传统的使用,是传统档案概念的延伸、扩张或借用,并保持与传统"档案"语义的关联度。本书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知识系统结构分析法。知识系统结构分析法有三个维度,分别是:"基础维"、"现象维"和"分析维"。 在档案学教材中,一般从档案概念、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档案学三方面现象总结出规律性认识,研究档案的"泛化"现象也是从这三个方面着手,不同的则是后者选取现代社会的档案"热点"现象进行描述和解析。
新媒体包括数字新媒体、网络新媒体和移动新媒体。凭借所具有的网络化、数字化、便捷化、互动性、个性化、多元化等特征,新媒体扩大了信息获取途径,改变了信息读取方式,影响着信息处理过程,创新了人类活动领域。新媒体的应用,为档案信息服务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无限可能。本书全景式地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档案信息服务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从新媒体形式的角度,研究和探讨了档案网站、即时通讯、网络论坛、博客、微博、RSS、Wiki、SNS、图片社交网站、地图社交网站、音视频播客、移动社交、移动应用、早期移动增值服务在档案信息服务中的应用。从档案信息服务方式的角度,研究和探讨了新媒体对档案阅览服务、展览服务、宣传服务、编研服务、检索服务、咨询服务、知识服务的影响。并研究总结了新媒体环境下档案信息服务的变革和未来发展方
《档案法制与标准》系上海市档案局组织编写的档案人员专业培训教材之一。 本书章主要介绍档案法制工作的内涵、法定原则和档案法律调整的范围等基本问题,阐述档案法制工作的基础知识;第二章概要介绍档案立法的主体及其立法权限、立法原则、立法的形式与程序,以及我国档案法规体系的内容构成等;第三章简要讲解档案法制宣传教育的概念及主要目标、任务,开展档案普法宣传活动的途径和方法;第四章主要介绍我国档案工作法定的组织机构的类型、性质及其承担的主要工作职能;第五章依据档案法律法规规定,简述法定的文件和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和要求;第六章根据档案法律法规并结合一般的法学原理,主要介绍档案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的基本知识;第七章根据行政法学一般原理和档案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档案领域的特点,重点介绍档
“文书与档案管理”是文秘专业的一门技能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在秘书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文书与档案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文书是档案的基础,档案是文书的归结,文书与档案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潘春胜主编的《文书与档案管理(全国职业院校新课程标准规划教材)》以项目、任务、案例、技能训练、实训方案等为载体组织教学单元,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通,操作性强,注重实效,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基于主体认识视角的当代中国档案学术研究》以哲学认识论关于学术研究活动的认识层级划分与影响学术研究的认识主体性因素的剖析作为立论基础,试图对中国档案学术研究传统认识行为进行归纳与评述,并对现实档案学术研究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各种主体性因素进行概述和反思,并从学人的角度去剖析当前档案学术研究主体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以此提高档案学术研究主体的学术研究能力,规范档案学术研究的行为,促进中国档案学的进化与发展的目的。
《档案灾害学研究探索》共分8章。第1章:导论。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现状、选题意义、《档案灾害学研究探索》框架、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研究局限与拓展。第2章:档案灾害概念及其分类研究。包括档案灾害概念的界定和档案灾害类型的划分。第3章:档案灾害系统研究。包括系统论在档案灾害研究中的应用和档案灾害系统指标体系的研究。第4章:档案灾害成灾机制研究。包括熵理论在档案灾害成灾中的应用和混沌理论在档案灾害成灾中的应用。第5章:档案灾害的基本特征与原理研究。第6章:档案灾害风险研究。包括档案灾害风险概念的界定、档案灾害风险系统的构成和档案灾害风险的分析。第7章:档案灾害管理研究。包括档案灾害日常管理和危机时刻管理研究。第8章:档案灾害防治实证研究。主要以北京地区为例,探讨档案灾害防治问题。
《文书与档案管理基础知识((第2版)》为*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文书概述、文书的处理和整理归档,档案概述、档案收集、档案鉴定、档案整理、档案保管、档案检索、档案利用、档案编研、档案统计,以及专门档案管理等。本教材内容翔实,与文书与档案管理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力求全面、系统、准确地阐述文书与档案管理的基本原理,并着重体现文书与档案管理工作实践技能。《文书与档案管理基础知识((第2版)》由邹绮主编,计莉玲、姜红、刘云亮、王志伟、邹成冈、张晓燕、邓倩、叶佳参与编写。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文书与档案管理基础(第3版)》教材的编写是以*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教学计划“文书与档案管理基础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大纲)为依据,在参考了*的档案工作规范和结合档案现代化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增加了归档文件整理和特种载体档案管理等内容。 本教材共有十一章,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二、四、五章系统介绍文书和文书工作、档案和档案工作及归档文件整理的基本知识;其余七章着重讲述收文办理、发文办理、文书档案整理、专门文书立卷整理、声像档案管理、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及档案的保管、统计、利用等九个实践模块的操作实务。每章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练习三个部分构成,内容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练习题型丰富多样,旨在突出培养学生的归纳知识能力、观察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