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管理学是博物馆学的基础学科,是一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自然科学渗透到社会科学的综合性新兴学科。本书力求全面反映当前博物馆藏品管理学理论研究若干前沿课题、热点课题的进展情况和博物馆藏品管理实践发展趋势,结合 外博物馆藏品管理相关案例,对博物馆藏品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论述。全书共分为十二章,其中 章总论部分系统阐述了藏品、藏品管理、藏品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学科理论问题,第二章到第十二章则分别对具体问题及其原则方法进行了系统论述,修订并增补了有关我国博物馆及藏品管理等领域近年来新的实践及研究成果,同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正所谓海纳百川,博物馆便是汇聚人类文明成果的海洋,肩负着对藏品按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等标准予以分类研究的任务,承担着为公众提供知识介绍、学术教育和艺术欣赏的使命,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文化设施。《BR》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的博物馆已**收藏、研究与展示等功能,开始向沟通、经营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努力与参观者建立互动关系等目标迈进。多元化的使命仿佛让博物馆从让人膜拜的知识殿堂变成了无穷奥秘的大千世界,博物馆的内涵与外延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BR》 本书既有对博物馆源流与历史的全面梳理,也有实践经验的总结,可帮助读者走进博物馆欣赏知识之美,体会博物馆动人心弦的魅力之所在,探知博物馆背后的理念,享受“发现”的愉悦。
此书是《读书与藏书之间》(中华书局2005年11月版)的续集,是作者在2006至2007年间撰写的与古籍收藏、鉴赏、阅读相关的文章的结集。与前集相比,此集里面购书藏书的记录仍然生动而有分量;读书品书依然勤奋而深入;有向书籍史、印刷史、目录学史和历史文献学等方面更多用力的倾向;收入了一组缅怀黄永年、周绍良等文献学界与藏书界前辈的文章。此集20篇文章编为“怀念与景仰”“防书肆与赶书市”“收藏与鉴赏”“文献学与版刻史”等四个专题。
肖同庆编著的《国家秘藏100年中国书(爱书人的精神家园)》内容简介:一部书籍的历史,就是人类超越动物阶段,寻求更高价值和意义的历史。《国家秘藏100年中国书(爱书人的精神家园)》是如此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于我们把自己所处的世界视为一本书。这样,生活就成了阅读的同义词。
本书对我国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运营服务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现状进行论证、梳理与分析、在剖析我国公共图书馆社会化运营的典型案例,以及借鉴域外公立图书馆管理外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运营服务的完善路径和改进策略,从而为推进我国政府购买图书馆运营服务的科学发展提供研究与智力支持。本书对政府部门、图书馆、社会服务机构等具有很强的实用参考价值。
21世纪以来,信息计量学作为一门采用定量方法描述和研究信息的现象、过程和规律的学科,已经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理论、方法和工具体系。本书对信息计量领域的应用工具进行了理论梳理和应用分析研究。首先对信息计量分析单元进行阐述,并介绍了信息计量分析工具的内涵和特点、类型及发展历史与现状,其次阐述了信息计量分析理论与方法,并构建了信息计量分析框架与模型,然后辅之以各种工具的介绍及实例演示,*后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其应用领域与应用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本书由刘华杰主编,定位为半学术性的读物,旨在为博物学研究者和热爱博物学的社会群体提供雅俗共赏的博物学文化论坛。古今中外、一阶二阶与博物学相关的内容都在讨论之列。 第四期分为“纵横”“二阶研究”“自然探究”“图书与人物”“生活世界”五个栏目,内容包括植物学家的区系考察、哲学教授的博物反思和实践活动、博物学文献和史料研究、自然教育工作者的成功案例,以及关于 出版的博物图书与科学家博物生活的介绍, 是几篇介绍国外古代金矿、家乡田园生活和少数民族风情的小品文。
《藏书家》的宗旨,是联系世间所有爱书的朋友,倾听他们求书若渴、爱书如命的心声,记载他们访书的辛苦、读书的痴情和藏书的乐趣,从而展现爱书人的思想境界和生活追求。本辑收文26篇,使读者从随笔式的文章中体味到读书的乐趣,提高读者的品位,并能藏以致用。
《藏书家》的宗旨,是联系世间所有爱书的朋友,倾听他们求书若渴、爱书如命的心声,记载他们访书的辛苦、读书的痴情和藏书的乐趣,从而展现爱书人的思想境界和生活追求。 《藏书家》在保持了读者已熟悉的办刊宗旨和栏目的基本设立的前提下,主要做了两点调整,一是改变了原开本装帧设计,使之尽可能做到古朴典雅与现代图书特点的结合;二是较之过去扩大了三分之一的文字内容,这样虽然仍似延续每年春秋各出一辑的节奏,却可由此包含更多的文章,算是对此前许多读者所提要求的回应。改版后脸面,应该给读者还会有老友重逢的感觉,同时也会明显看到它经过了一番新的“梳洗打扮”。当然,它能否得到新老读者的接纳和订可,我们的心中颇为忐忑,因此希望仍能不断得到大家的不吝教正。只有各界朋友一如继往的耕耘、灌溉和呵护,这块由
陈红京主编的《博物馆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是在广泛征求全国多所高校从事博物馆学教学和研究的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历经多年反复修改和集思广益而成的。本教材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全面、系统地论述和研究了我国博物馆学理论,充分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博物馆学基本理论探索的成果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内容充实新颖、学术性较强,是一部契合我国博物馆事业建设和博物馆学理论人才培养需要、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博物馆学教科书。本教材也可作为全国博物馆入职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参考读物。
周生春、何朝晖编写的《印刷与市场国际会议论文集》从2009年7月30日至31日,由浙江大学儒商与东亚文明研究中心主办的“印刷与市场”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精选了十八篇论文。论文的内容涉及:版刻与印刷术的传播及其影响,刊印成本、书价与市场,印数与书籍市场,从业者与市场。
本书集中了数字中国有关各领域的一线专家学者,通过手资料,全面、系统地阐述近年来数字中国的发展现状、所取得的成果和发展趋势,提出数字中国发展理念,即“立体感知、智能计算、协同服务、绿色体验”,并从不同领域分别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并向智能化过度的进程。全书包括4个部分和1个附录,4个部分分别是进展篇、研究篇、案例篇、展望篇。进展篇阐述了数字中国的发展历程、取得的丰硕成果、延伸的各个角落、成为中国信息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并逐渐走向“智慧中国”;研究篇具体阐述了数字中国发展的16字理念,即“立体感知、智能计算、协同服务、绿色体验”;案例篇从智慧行业、智慧省区、智慧城市三个维度提出数字中国向智慧中国迈进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案例;展望篇描绘
《转型时代的图书馆·新空间·新服务·新体验:第七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论文集》共收到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论文近百篇,收录入论文集的优秀论文共有71篇,组委会选择了其中48篇论文在7月10日的主旨报告、大会报告以及7月11日的专题交流会环节进行了交流。本届论坛以“转型时代的图书馆:新空间·新服务·新体验”为主题,并设立了“数字人文背景下图书馆的角色和挑战”、“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网络社会实体图书馆的定位与发展”、“图书馆多元化服务与核心竞争力”、“全媒体时代图书馆员技能要求和职业愿景”、“全民阅读(数字阅读推广)与图书馆”6个副主题,论坛注重图书馆转型与创新,强调图书馆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转型时代的图书馆·新空间·新服务·新体验:第七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论文集》不仅为国内外业
《儿童博物馆建设运营之道》既是一本指导手册,也是一本启发新思路的工具书。它的内容包括了儿童博物馆行业的实操和标准,以及一些前人的成功案例。这些由专业人士撰写的文章所提供的方法,稍加调整就可以满足具体的需求。尽管建立儿童博物馆并没有 的正确途径,但仍有一些专业实践值得每位创建者参考。 本书既为正在筹备的新建儿童博物馆所写,也同样适用于那些已经运营了一段时间此时正在思考未来发展方向的场馆。
国内现存的《白氏文集》主要版本有宋刻本(即此本,已考证当为宋绍兴间杭州地区刻本)、明万历马元调刻本、《文苑英华》本、清康熙间汪立名校刻《白香山诗集》本、《四部丛刊》本(所用底本乃日本翻宋大字本)等。朝鲜、日本亦存有白集旧抄本、刊本,在此不多赘述。此次所选之《白氏文集》,乃国家图书馆藏宋刻七十一卷本,其中卷三十二至三十三配明影宋抄本,其他卷次间有抄配,《中华再造善本》所用之本亦为此本。此本乃现存白集zui早刻本,卷首有元稹《白氏长庆集序》,卷端则题 白氏文集卷某 。《爱日精庐藏书志》著录 白氏文集七十一卷,宋绍兴刊本,玉兰堂藏书 ,并载: 案《读书敏求记》云,宋刻白集,从娄东王奉常购得,后归之沧苇。此本玉兰堂、王烟客、季沧苇俱有印记,盖文氏故物后归王氏,转入钱氏、季氏者。 辨识书中钤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