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一部能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相提并论的教育巨著。作者详述了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结合民主的理念剖析教育事业所面临的问题。书中不仅探讨了教育的性质、作用及目的等抽象的内容,同时也涵盖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例如不同学科价值的定位、教材的性质以及劳动、休闲与教育的关系等。作者被人熟知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教育无目的,成长才是目的;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
本书是 少年问答 系列的第四部作品,收录2022年12月到2024年3月间,50封少年来信。根据孩子们的来信内容,全书共分为7大版块,除了成长的烦恼,亲子关系,学习等较为常见的问题,本书中,如何自律、如何保护自己,成为值得关注的话题。连叔以朋友的身份,在回信中为孩子们答疑解惑,也为家长与老师提供的沟通的范本。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到学科层面,学科核心能力就成为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本书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 学科核心能力 这一关键内容进行阐述,包括学科能力的内涵和构成,学科能力表现指标、测评方法与发展水平、学科能力影响因素、教学改进策略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杜威的教育名篇《儿童与课程》系统阐述了儿童与课程的关系、教育对儿童的指导、经验的逻辑方面与心理方面的关系、教材的心理化等课程论的基本问题。华东师范大学的蒋雅俊从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对此名篇进行了深入的发掘与解读,重点解决当前教学内容难以纳入儿童的经验结构、儿童难以实现内在的知识建构并在没有效率的学习中慢慢失去兴趣等问题。本书有助于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教材与儿童当下经验之间的联系,提升对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认识。
《非遗进校园 剪纸大讲堂100讲(初段 上)》为剪纸入门教材,分为6个单元:剪纸的故事,剪纸知识基础,灯笼花、寿花、喜花、财花的剪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科学设计剪纸课程的目标,选取传统民俗剪纸中有吉祥寓意的部分,为学生介绍中国传统剪纸造型的基本语言:传统剪纹。课程设置中包含知识技法讲解、学生联系、作品展示等各个部分,内容丰富。
这是一部小说集,讲述了出生于农村的 80后 、 90后 关于成长、关于自然、关于动物的斑斓多彩、充满趣味的童年故事。在三个分别跟猪、狗、鸟有关的故事中,你会看到主人公阳光、灵动的童年,这些片段构成了主人公真实而又珍贵的生活细节,成为主人公一生深刻的回忆。
《 幼儿教育学基础 (第2版)复习指导与习题精编》是国家*规划教材《幼儿教育学基础》(第2版)(*师范教育师组编,李季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前面为复习指导部分,按教材章目顺序编排,共分8章,每章设置学习导航、重中之重、应知应会、范例解析、小试牛刀、参考答案与计分标准六大模块;本书后面为模拟测试部分,编写了5套模拟试卷,试卷按照考试题型、分值比例设置题目,全面覆盖了大纲考点。本书紧扣教学大纲,涵盖教材内容、融合学情教情,为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运用知识能力提供全面指导。本书以练为主,使学生夯实专业知识,学会分析方法,明确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提升专业技能。本书是中职学生参加对口升学招生考试的考前复习指导用书。
南怀瑾先生一生极为重视教育,尤其重视青少年教育问题,认为这直接关系到中华文化的发展和明天。针对青少年普遍感到迷惘、彷徨的症结所在,他亲自撰文,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从当时的现实问题,如心理问题、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思想问题等,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历史文化,层层剖析前因后果,句句发人深省。本书中的一系列文章曾于一九七六年陆续在《人文世界》杂志连载,后合编成册,一九七七年以《二十世纪青少年的思想与心理问题》为名由老古出版公司出版,受到社会各界的推崇,引起强烈共鸣,被誉为 当前社会之解剖书 青少年思想教育之诊断书 中西文化交流之过滤书 等。一九八四年三月第三版时改名为《新旧的一代》,我们在重新编辑本书过程中,一致认为本书是南师谈论教育问题的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应引起重视,经刘雨虹老师
现代主义前期,学界普遍认为惩罚的根据是一般威慑。与之相反,康德则被认为是彻底的报应主义的代表。对康德以及随后的费希特和黑格尔而言,公正的惩罚尊重内在于罪犯身上的人性,并且不为外在目的服务:只有罪犯该当,才能发动惩罚。在这种追根溯源性的研究中,梅尔通过严密的文本分析揭示出,这些哲学家事实上并不赞成一种报应主义的甚至是综合主义的立场。相反,在他们的作品中,他所查证并逐渐呈现出来的观点是:赞成威慑和再社会化。梅尔也考察了尼采认为的道德栖身于报应被抛弃之处的观点。在该书后一章中,鉴于当代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关注对危害人类罪的惩罚,他对报应主义立场发起了挑战,并为再社会化进行辩护。
本书着重研讨以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来促进中小学立德树人的教学技术与策略,基于案例重点探讨跨学科融合的学习情境创设、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与评价、学生伦理道德的培养与评价、师生法治素养的提升与评价、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与评价等,对基础教育以及中小学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综合改革、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风靡全球的印度式数学窍门》是一本专门介绍印度数学诀窍的数学普及书。书中不仅全面介绍了印度数学有关加减乘除的速算技巧,而且还包含有平方根、立方根、方程式、三角函数等的简易计算法。这些数学窍门和方法对学生、上班族、数学爱好者及社会中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非常有用。一旦掌握了这些窍门或方法,你在数学学习或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此书在帮助你轻松驾驭数学的同时,还能为你建立强大的数学自信心。
犹太民族历史悠久,饱受磨难,人口不多,国土很小,但其自近代以来取得的科学成就,创造的财富,赚钱的手段,国小而强,几乎是世界奇迹,被很多人探究和学习。犹太裔著名思想家有马克思、弗洛伊德,著名科学家有爱因斯坦、卡门、弗莱明,著名文学家海涅、卡夫卡,著名艺术家有毕加索、门德尔松,著名富豪巴菲特、埃里森、扎克伯格、*、戴尔及罗斯柴尔德家族。获得的诺贝尔奖多不胜数,在很多科技领域处于世界,控制了很多*的财团。犹太人何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这跟犹太人的教育有什么关系?犹太教育有什么秘诀?犹太人有优良的教育传统,对知识极其尊重,是世界上*爱好读书的民族(2011年人均读书64本,中国人人均读书4.3本),人均读书量高居世界首位。他们有很多关于知识的理念和教育的方法很值得探讨和借鉴,本书的出版有利于读者学习犹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是具有中国原创性质的本土化的新兴课堂教学模式。对分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过程的改革和评价,有助于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全书由下述五个章节组成:章阐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产生的理论基础、具体的四元教学流程及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二章介绍教育领域深度学习的内涵、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实现深度学习的教学要求;第三章重点论证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是如何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第四章是对分课堂促进深度学习的高校教学设计及案例分享;第五章是对分课堂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及案例分享。
本书共收录作者在大学任教期间回应大学生关于专业学习、读书范围、读书方法、读书习惯及学养风范等问题的书信75篇。全书图文并茂,共20余万字。循序渐进地回答了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的问题,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养成终身学习习惯的过程。书稿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问题;在形式上,以书信体的形式交流,体现了平等的视角,以案例引入、用案例说事儿,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提供参考。
《书海行舟》是作者顾志兴的读书随笔。上辑读书隨想写作者与图书馆丶图书馆人的深情厚谊,在那里受到熏陶,奠定了研究方向。从心底发出了我爱图书馆声音。中辑记述与马寅初、夏承焘、胡道静、顾廷龙丶陈桥驿丶傅璇琮等的交谊和老作家陈学昭对他的关切之情。下辑想到就写是作者读书的一得之见,对耶错耶,读者鉴评。
陈致成、徐雁、宋旅黄、王宗义编*的《书林揽秀/全民阅读书香文丛》分两辑:上辑 国学问津 含国学经典导读书目、目录学学术评论、国学经典相关杂文;下辑 艺文丛脞 含文史杂文、艺文书话、国外名*相关书目与读藏札记。(作为一个 槛外读书人 的读书藏书、问学近思述记文本,文体不拘一格,文笔雅俗共赏,可谓**品味与见解,尤其适合好学深思的读书人和爱书人品读鉴赏。)
徐雁、宋旅黄、王宗义编*的《书丛人影》*是鲜明地体现了人与书相结合的特色,并以人为主线,贯穿书的故事与书的历史。作者韦泱始终认为,是人创造了书的文化,人是这个创造过程中*活跃的因子,是起决定因素的原动力。这些书人,是读书、写书、编书、出书、贩书、藏书等各个关于书的环节中的一环,是为繁荣书文化不竭努力的文化创造者和文化推动者。书中四十八篇书话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