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成10种语言,英国亚马逊五星评分,至今长踞心理咨询、心理教育图书榜单 ◆超级硬核,凝聚作者20多年心理学研究及临床咨询的专业经验 ◆超级治愈,帮助大众读者战胜抑郁和自卑,积极快乐地生活 ◆超级有用,帮助专业读者学习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技巧,自助助人 ◆轻巧便携,用纸优质,环保护眼 蛤蟆先生一向爱笑爱闹,如今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他一个人躲在屋里,连起床梳洗的力气都没有。朋友们非常担心他,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在10次心理咨询中,蛤蟆在咨询师苍鹭的带领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逐渐找回了信心与希望 为了向大众读者普及心理学知识,告诉大家心理咨询是怎么一回事,作者借用了英国文学经典《柳林风声》的故事主角,让蛤蟆先生和他的朋友们再次登场,演绎了这个关于心理
没有人会无缘无故陷入情绪困扰,在这本书中,我将结合多年来的心理咨询经验,教你如何走出困境,帮助你找到心理平衡。亲爱的读者,希望这些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为你的生活带来正向的改变。 本书作者 恩斯特弗利德 哈尼希 看起来像「蚊子」一样小的事,背后的情绪却有如「大象」一样大。阅读这本书就像是亲身经历了一场疗愈之旅,我们得以从情绪中找到勇气,找到突破僵局的方法。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蚊子和大象,而经过这场疗愈之旅,大象将会走出蚊子的背后,找回属于自己的平静。
心流 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 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还有工作的时候。 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 契克森米哈赖在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 心流 的概念。本书系统阐述了心流理论,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阐述如何进入心流状态。对心理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心流》是理解积极心理学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理论素材;对大众读者来说,这更是一本提升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动指南。
创伤事件不仅仅包括偶发的、严重的刺激性事件(如战争、天灾、恐怖事件),还包括在成长过程中遭受的羞辱、贬低、欺凌、背叛、情感忽视、过度控制等伤害。这些伤害或许你难以诉说,但带来的创伤却可能远甚于单一事件。 有太多的人因为忽略了这样成长过程中的创伤, 莫名 地产生了人际关系障碍、情绪上的痛苦,甚至被误诊为边缘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 本书作者皮特 沃克是享誉国际的创伤疗愈大师。他曾患有严重的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综合征(CPTSD),根据自身的疗愈经历和三十多年作为心理治疗师的从业经验,他写下了这本经典之作。在书中,他深度剖析了CPTSD的起因、症状和类型,并提供了有效的自我疗愈工具,以帮助读者打破在情绪、思维与身体层面的恶性循环。这种完整、系统的多元化疗法,让读者更
面对一份 煎熬 的工作,究竟要不要继续 苟下去 ? 面对一段痛苦却又不舍的关系,该选择忍受还是脱离它? 面对一成不变又迷茫的生活,怎么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样子? 面对外界环境意想不到的变化与冲击,如何让自己做好应对的准备? 无论你是对当下的生活感到纠结、内耗,还是陷入了某种瓶颈、低谷期,都可以翻开这本书! 陈海贤老师从近百个成功完成转变的真实案例入手,梳理出一套帮你实现自我转变的系统方法 4大阶段、15个站点,包含发展心理学、存在主义心理学、家庭和亲密关系等多领域的知识,帮你在不确定中找到确定性,成为想要成为的自己。 你想成就自己,没人拦得住你!
《我喜欢这样的自己》聚焦个人成长、亲子关系、恋爱婚姻、人际交往等重要人生课题,讲述都市工作生活的年轻人面临的精神困境。 徐慢慢心理话团队,以暖心治愈的漫画,展现18个心理咨询经典案例,专业有深度,重现真实心理困境。用心理学的科学眼光剖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比用文字更真实、更疗愈、更直达人心。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允许一切慢慢来。 相信自我接纳的力量,从今天起,坦坦荡荡爱自己!
这个世界宽广而辽阔,人类的感官如此弱小,你如何证明,我们习以为常的一切,就是它的本来面目? 很少有人想过这个问题,也很少有人真的愿意面对它。 精神病人除外。 他们生活在各个角落,有着远超常人的敏感、无懈可击的逻辑和匪夷所思的行为,那些比疯狂的梦境还要疯狂无数倍的世界,却正是他们的真实人生。 带着复杂的心态,高铭耗时四年,深入各大精神病院,对谈了数百名精神病人。 他们之中,有人坚信细菌拥有自我思维,人类不过是细菌的奴隶。 有人认为,世上存在的四维生物,时间压根儿就不流逝。 有人为了追求异能,给自己做颅骨穿孔手术 这本书收录了六十篇对谈,展现了数十个我们前所未见的世界观。每一个故事,都会让你感到深深的震颤。 所以,无论你在书中看到了什么, 请一定不要对号入座!
在对成功的数十年研究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 德韦克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她在《终身成长》中表明,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 她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与成长型,它们体现了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你认为才智和努力哪个重要,能力能否通过努力改变,决定了你是会满足于既有成果还是会积极探索新知。只有用正确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达成人生和职业目标。 德韦克揭示的成功法则已被很多具有发展眼光的父母、老师、运动员和管理者应用,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通过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做出改变,人们能以*简单的方式培养对学习的热情,和在任何领域内取得成功都需要的抗压力。
知名心理学者武志红继《为何家会伤人》之后,有关自我、自恋和关系的又一重磅作品。 独创自我认知工具 人性坐标体系 ,帮读者用直观、可执行的方法衡量自己的心灵健康程度,或一份关系的健康程度。通过这一工具认识自我、找到问题症结。 深度剖析情绪内耗根源 全能自恋 ,引导读者重新审视内心,识别和摆脱情绪操控;培养读者建立自己与人、事物和世界的深度关系的能力,从而拥有做成事的能力、爱的能力。 真正帮读者活得真实、松弛、实现蕞根本的疗愈。
《自控力:斯坦福大学广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是斯坦福大学广受欢迎心理学课程。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讲述了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发生作用,以及为何自控力如此重要,又应该如何培养自控力,拿回人生主导权! 作为一名健康心理学家,凯利 麦格尼格尔博士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管理压力,并在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多年来,通过观察学生们是如何控制选择的,她意识到,人们关于自控的很多看法实际上妨碍了我们取得成功。例如,把自控力当作一种美德,可能会让初衷良好的目标脱离正轨。所以,麦格尼格尔要求她的学生了解影响自控的生理学基础、心理陷阱和各种社会因素。 凯利 麦格尼格尔吸收了心理学、神经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洞见,为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项目开设了一门叫做 意志力科学 的课程,参与过这门课程的人称其能够 改变
人一旦开了窍,就会实现爆发式成长。作者用26个当代年轻人一定会遇到的成长困惑为主题,展开论述对应的解决方法论和B备思维,例如人生到底有何意义,如何情绪稳定,如何对抗拖延症等,作者以生动的案例通俗地教给年轻人和同龄人拉开差距的思维方式,给当代迷茫的年轻人们一剂有力的情感良药,让你在复杂的时代做一个明白人,在容易迷茫的年纪目标清晰。
亲密关系与泛泛之交有什么区别;大丈夫与小女子真的般配吗;吸引力的秘密是什么;男人与女人真的是不同的动物吗;同性恋真的是由基因决定的吗;单亲家庭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离婚吗 什么是爱情?由什么构成?能持续多久?两性在发生一夜情及选择终身伴侣上有什么差异?爱情和性欲是由不同的脑区控制吗?亲密关系美满的秘诀是什么?有什么方法能让婚姻持续一生?米勒教授在《亲密关系(第6版)》中回答了这些问题,尤其澄清了通俗心理学所宣扬的经验之谈,甚至某些错误观点。 《亲密关系(第6版)》汲取了社会心理学、沟通研究、家庭研究、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演化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及家政学等学科的*成果,研究实践和理论建构并重,学术标准与大众兴趣兼备。全书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语言生动、启发思考,既通俗易懂
爱是一门艺术吗?回答是肯定的。因此,它需要知识和努力。 艾里希 弗洛姆 在《爱的艺术》这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弗洛姆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在这里,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通过磨练增进技巧即可获得。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95后是第一代进入青春期时不断接触互联网的人群,即Z世代。 手机式童年 取代了 玩耍式童年 ,构成了这一代孩子的 新童年 :一方面,父母在现实生活中的过度保护,这让孩子无法在成长中获得足够的挑战。另一方面,社会对孩子在网络上的保护不足。这对孩子产生了4大伤害:社会剥夺、成瘾、注意力碎片化、睡眠剥夺。 Z世代数字原住民在虚拟世界遭遇成长危机:对女孩来说,社交媒体让女孩重度焦虑:①滤镜、美颜、社交媒体经过美化的生活会让女孩产生外貌焦虑,加剧青春期女孩的不安全感。②女孩更容易分享情绪,让焦虑情绪传播。对男孩来说,游戏和视频让男孩深陷孤独:网络游戏和智能手机让男孩有更多途径逃避现实,沉浸在虚拟世界中。 高度依赖手机和社交媒体会导致人类的精神退化,已经成为一代人的危机。作者呼吁要全社会共同行动来结束
《中年觉醒》是一本关于如何在事业下行时找到新的成功和幸福的励志书。 作者阿瑟 布鲁克斯是一位知名的社会科学家、哈佛教授和幸福专栏作家,他在职业生涯的高峰之际,开始了一段为期七年的探索之旅,试图摆脱 奋发向上者的诅咒 ,找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在本书中,他分享了他的发现和经验,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实用的路线图,让他们有机会从容度过人生下半场。他教你如何放下过去的成就,接受现实的挑战,思考生命的意义,培育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归隐自己的内心世界,投身于有意义的事业。他用六字法则总结了这些建议:接受、放下、思考、培育、归隐、投身。 阅读这本书,你可以摆脱对未来感到恐惧和不安的心理状态,找到一种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让你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面对自己,更好地改变自己。你也可以从真实故事中获得
一个人的生命,终究是为了活出自己。 如果你有幸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告知这一点,并身体力行,那么你或许会有一个非常不同的人生起点。 自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武志红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断深入,到现在已有25年。在这期间,他通过十几本书、几百万字文字、上千篇文章,不断向自己和广大读者传达一个观点:成为你自己。他不仅一直在身体力行这一哲学,还借助心理咨询和大量真实案例对当代社会人的心理状态有了细致入微的解读。 2019年,武志红老师推出迄今为止zui重要代表作《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将自己多年的思考集中到这套书中,分活出自我篇和终身成长篇两册。其中, 活出自我篇依次讲述命运、自我、关系、动力、思维、身体、情感; 终身成长篇依次讲述觉知、空间、创造、现实、自由、无常。 本书为活出自我篇。 通过模块化的
《自私的基因》于1976年首次出版之后便畅销全球,是20世纪百大经典名著之一,是一部不仅在基因领域更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典作品。 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识自己?《自私的基因》以充满想象力的叙述回答了这些重要命题。道金斯在本书中提出大胆创见:我们生来是自私的,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复制、变异和淘汰这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大千世界所有生命现象的林林总总。 《自私的基因》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道金斯在书中将进化论从基因层面升华至文化层面,创造了 觅母 (meme,即文化基因)这一新型的复制因子名词,特指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文化进化,并提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因子的暴
《理解人性》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代表作,以 自卑感 社会情感 为核心概念,强调个体的多种心理现象,如知觉、记忆、情绪情感、思维和性格,都是以独特的、个性化的方式来表达,并服务于个体所追求的生活目标的。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人类行为的物质基础、内在驱力和发展规律,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性格特征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多种性格特征的发展过程和表现形式、社会情感对个体性格特征的调节作用。 《理解人性》认为个体的行为模式起源于童年早期,自卑感是其行为的重要驱力,它为人们发展社会情感、识别并调整自己性格和行为中的缺陷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照。《理解人性》旨在使普通大众了解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此同时,也对这些原理在日常关系处理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阐述。这里所说的日常关系不仅包括人与世界
恶贯满盈的罪犯往往经历过怎样的童年? 天生犯罪人 真的存在吗?凶残的系列杀手都是精神病态者吗?好人为何会做坏事?网络欺凌者通常会选择什么类型的欺凌对象?这些都是犯罪心理学家感兴趣的研究话题。 《犯罪心理学》第 12 版基于心理学的视角着重关注犯罪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全面、准确地整合了犯罪心理学的当代研究、理论及实践。本书的内容按照从一般到具体的逻辑进行编排,首先对犯罪进行界定并阐述如何测量犯罪。其次,讨论了诱发违法和犯罪行为的心理、家庭、社会环境、神经生物等方面的风险因素、情境因素,以及使个体避免走上犯罪道路的保护因素,并着重探讨了攻击与暴力。最后,本书的后半部分探讨了具体的犯罪类型,如未成年人犯罪、杀人、亲密关系与家庭暴力、校园暴力与工作场所暴力、性侵害、职务犯罪、网络犯罪等,既有
存在主义治疗是每一个心理治疗师在其临床工作和个人生活中都可能会采用到的一种精神取向,或者说是生活哲学。心理治疗的根本问题与人类存在的核心问题在这里相遇。 在本书中,亚隆教授从临床经验、实证性研究、哲学文献以及其他大量资料出发,围绕着四个 生命的终极关怀 死亡、自由、存在的孤独和无意义 逐一进行深入的探讨,阐述每一个存在性关怀的意义,并论述治疗师应该如何通过对他们的理解来进行有效的临床工作。 本书不仅为那些存在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师提供了一部经典的教科书,同时也为所有流派的治疗师以及所有思考过人生意义的人提供了一个对生命和存在进行反思的空间。
1.武志红心理联合出品:改编自武志红心理销售1000万的爆款课。武志红作序推荐 2.实用的自助工具:从思想和行动双管齐下,让我们活出有个性、有活力的自己。 3.作者背景:作者是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的合伙人,有深厚的专业咨询功底,有咨询、训练营、讲课、写书的多重经验,有固定的学员和用户。 4.武志红平台可配合推广。 差异化卖点: 1.主题: 攻击性本能 是弗洛伊德提出的概念,这是大陆第一本以攻击性为主题的书。 2.理论与自助结合:本书作者黄玉玲集合十余年对攻击性、讨好型人格的观察与咨询经验,提出了6大正确面对冲突的心理关键。 3.真实的案例分析:从亲情、友情、爱情、职场关系多维度代入场景阐述。
《助人技术:探索、领悟、行动三阶段模式》(第5版)作为心理咨询领域的畅销书,根据希尔教授的 探索 领悟 行动 三阶段模式,提出了一种将当事人中心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以及认知行为理论整合起来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导来访者探索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发现适应不良的想法和行为的根源和后果,并依此采取行动,创造积极的长期变化。 本书将作者丰富的临床和课堂经验整合成一本易于阅读的助人过程指南。学习本书,读者不仅能够了解三阶段模式背后的理论原理、掌握助人过程的基本临床技能,还能够批判性地思考助人过程以及运用哪种方法更有效地达成他们的治疗目标。
自我的终极目的是去靠近永恒的真、善、美,其唯一价值是实现生命最大的幸福。 心理学中的生命领域理论认为,自我是个体在生命领域中的展示与反思,是在生命场景中的认知与行动的同一性意识。第三代积极心理学家正在将目光从积极天性、真实的幸福向生命领域延伸,帮助人们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之上,运用更积极的心态在不同的生命领域中创建成功与幸福。 彭凯平教授引领你在心理这一最主要的生命领域,探索更精彩的自我!本书帮助你全面了解心理学历史、心理学概念、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等学科知识,提升科学识见,探寻生命本质。更重要的是,让你绽放积极天性,塑造积极自我,惊喜地发现自我是如此充实而富足! 想象一下,当自我不仅存在于个体,拥有良好的人格、个性、思维、情绪、认知和意识,还会创造美好的生活、文化
《心理学与生活》是一部心理学经典教科书,心理学导论类教材的典范之作,在美国及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美国ETS 将《心理学与生活》推荐为GRE 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书。开创这本书的作者菲利普 津巴多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心理学家,曾因其卓越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而闻名世界,更因撰写《心理学与生活》和主持电视系列片《探索心理学》而被誉为 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 。 我国心理学界有不少教师多年来一直在用本书英文版作为教学用书。怀着对我国心理学基础教育和普及的使命感,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9位教授通力合作,每人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和兴趣各选取一部分,精心翻译。正如王垒教授所言: 这部教材的翻译是北大心理学系教授们集体智慧和团队凝聚力的结晶。 《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中译本在国内出版的十年来,累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