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在我国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军字一号”医院信息系统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收集选取了30余个故事,将其分为“蓄势准备,赢得机遇”“形成拳头,团队作战”“倾心倾力,打造精品”“科学谋划,创新发展”“斗智斗勇,决战决胜”五个部分。所有故事的主题旨在从人文视角记录、揭示“军字一号”医院信息系统研发和应用群体的精品意识、创造思维及敢于担当的负责精神和科学严谨的作风。因为“军字一号” 医院信息系统的研发和应用群体很大,精彩的创作事件很多,这里收集的仅是其中的点滴。
本书聚焦中国当代文学10部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品,按照语种译本、传播范围(馆藏数据)、主流读者评价(研究者数据)三个层面,梳理了10部作品的世界影响力数据,勾画出了这10部作品的世界文化地理分布。本书试图通过定量分析与评价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影响,借助传播效果评估研究方法,探索中国当代文学获得世界影响的基本概况。此类探索具有的创新性,相关研究成果尚不多见。
本书是“隐匿的汉语之光 中国当代诗人研究集”丛书第四卷,收录了关于诗人张枣的重要、研究成果。这些被成果被精选、编排为专论、读扎、述往、访谈等部分,系统深入地梳理和探讨了诗人作品的概貌、对诗人及其作品研究视角的变迁,藉此捕捉到了诗人对汉语写作进而言之对汉语本身做出的贡献。张枣作为新诗话语谱系中重要的诗人,对其的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着丰厚的积累,本书弥补了张枣研究有成果而无总结之缺憾,为大学文艺批评专业教学活动提供了范本,为诗歌教学者、相关专业学生,及诗歌爱好者提供了优质且必要的资料。 张枣是当代著名诗人、学者和诗歌翻译家。1962年出生,湖南长沙人,著有诗集《春秋来信》,代表作包括《镜中》《边缘》等。他而感性的诗艺,融合和发明中西诗意的妙手,将不同的语言融合在自己的诗歌中,一直无数
本书着重分析移民时代现代人之“身份的虚设与命运的实存”,对海外华人写作、欧美中国文学研究进行调查,对中外作家作品、文学形象与文化视野中的普通当代人人格流变做出分析。其一,着重考察新移民作家生命移植后事业有否拓展,心灵有否新的顿悟,其个体生命经过大的波折与挣扎有否达到了 “涅槃”或“蝶变”,其对族裔国与寄居国文化各保留与扬弃多少?其二,对海外大学“中国学”课程设置,汉学家及其硕博学生的论文英文杂志进行了细读,总结了其教学、研究的总体规律与兴趣着眼点。其三,对西方哲学、文学、艺术等影响下的中国人认知习惯、人格塑成、思维范式及生命观的转变等进行了典例研究。
《走向文明诗学》是一本原创学术文集,收入作者历年来所撰写的理论文章和学术书评。如《穆旦与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心智》《新诗90年:叙事仪式中的“传统”在场》《后形而上学的可能性?》《“后津味文学”:经济理性时代地域文化的认同困惑》《现代史诗的艺术开拓》《关于“元文论”的若干问题》等涉及文艺学理论、文学评论、文学史研究等方面。 《走向文明诗学》属于文艺学范畴,全书导向健康,研究角度独特,具有的学术价值。读者对象为专业研究者、青年学生、文学及学术爱好者。
本书将关注亨利·詹姆斯纽约修订版的美学含义,通过对比分析《一位女士的画像》中早期版本和后期纽约修订版之间在人物描绘、叙述技巧和主题渲染上的变化,进一步理解詹姆斯小说艺术的思想和理论。全书对詹姆斯纽约版选集的修订进行文本考据,考察修改痕迹和文本变化的规律,有助于动态地看待亨利·詹姆斯小说叙述技巧以及现代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变化。
孟昭毅著陈建华主编的《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靠前2卷亚非诸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精)》涵盖的范围包括除日本、印度之外的亚非重要国家和地区。本卷考察了中国对上述国家或地区的文学进行研究的历程,在整体梳理中国的亚非文学研究状况的基础上,归纳了各阶段的研究特点,并对一系列重要国家或地区、一批重要的作家和作品,进行了具体探讨,评价了中国学界在相关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不足。本卷由天津师范大学孟昭毅教授领衔撰写。
“五四”以来,周作人传播接受的过程是复杂的曲折的。在周作人传播接受的读者中,既有处于平行状态的鲁迅、胡适等兄长朋友辈对周作人的传播接受,也有处于垂直状态的晚辈废名、沈从文、苏雪林、司马长风和张中行等对周作人的传播接受。周作人的传播接受,表面上主要是对其散文及其抒情小品文的接受,实际上,在具体的传播接受中,还涉及了周作人的文学思想他文学中的思想启蒙性,他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他一生坚守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批判精神的传播接受。 研究周作人的传播接受,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是一种不小的挑战。它需要论者拥有较为开放的思维、宏大的视野、渊博的学识;它需要在阅览周作人一生所有文本、重点读者的所有文本以及熟悉已有的对周作人文学传播接受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逐步完成。本书通过对“五四”以来周作人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