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红楼梦》真作者是谁?什么是红楼梦的真意旨?这些问题历来争论不休。本书是著名心理学家朱建军又一力作,部分作者以梦为切入点,结合心理学分析,爬梳整理十余种红楼作者论证,最终揭秘红楼梦真作者——历史人物朱允炆。本书第二部分则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红楼梦》中各类人物的性格命运,阐发《红楼梦》的微言大义。全书以心理学为出发点,提供解读红楼的独特视角。 n
《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第九卷以德语戏剧文学为重点,译介了歌德、席勒、莱辛、莱斯特、霍夫曼斯塔尔、卡尔·、里尔、赫尔曼·布罗赫、拉朋特、耶利内等作家的剧作,以及狄伦玛特、卡尔·施米特等论戏剧的文章,此外,介绍了图霍尔斯基等的作品,回顾了2014、2015年的德语文坛新作。《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是中国读者了解德语文学的一个窗口。
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祖先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在与自然互动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生存与生产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接“地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它指导古往今来中国农民的农事活动,也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中国人历来根据二十四节气规律去生活、去生存、去发展,去修养身心。二十四节气是自然历法,是农事的自然规律。而顺应自然规律,也是中国人*古老也*智慧的修身养性的方法。我在研究中发现,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人的心理生态系统有密切的联系。比如“一年之计在于春”说的是农事,“一生之计在于志向”指的是人的发展方向;“清明时节雨纷纷”说的是节气特点,“路上行人欲断魂”描写了人的迷乱心情和凄凉境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说的是结露成霜的节气,而“所谓
《文学的绿色革命》是谢冕文学研究的代表 作,是新时期以来部关于当代文学思潮研究的作品,主要内容包括《历史倾斜与文学异化》《巨大的标准化工程》《文化性格的悲剧性》《人性——从废墟醒来的灵魂》,此外因为篇幅原因,本书中还收录了谢冕教授的最重要的文学研究文章《在新的崛起面前》等。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上卷),是作者央视红学系列讲座的纸质结集,也是作者多年研读《红楼梦》的心血结晶。其内容涉及《红楼梦》概况总说、曹雪芹家世与历史背景、各种探佚线索与分析等,并从“金陵十二钗”中的秦可卿着手,详细考证了贾宝玉人格之谜、黛钗结局之谜、王熙凤巧姐命运之谜、妙玉入正册与排序之谜、贾元春死亡之谜等等,一一解读他们的命运轨迹,由此提出诸多认知《红楼梦》的新的内涵。
本书运用语境还原、原典精析、史论融通、中日比较等方法,深度反思中国文体论原初生成与现代嬗变中的诸多问题。首先从概念层面考察从先秦两汉时期主导性的“文”和“文章”观到汉末魏时期出现的“文体”观的演进过程,比较“文章”观与“文体”观的不同内涵,分析古代文体论生成、发展的文学动因和文化语境,揭示“文体”概念和文体论产生的文学史意义。进而追踪中国文体论从传统向现代嬗变的轨迹,在中日交流、古今之变和西学东渐等多重历史文化背景下,揭示以“语言形式”为核心内涵的中国现代文体观的形成历史,具体分析中国传统文体观的日本接受以及日本近代文体观、西方文类学和语体学对中国现代文体观形成过程的不同影响,深入探究中、日、西“文体”观传播、影响、嬗变、转换的内在动力、机制和规律。本书还以经过重释的古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