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其中保存了大量极为珍贵的先秦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历史资料,战国时总称为《书》,直到西汉时期才改称为《 尚书》。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 大经大法 , 在历史上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本书以六种文体划分,分别为典、谟、誓、诰、训、命。由于篇幅和内容的局限,本次译注仅仅节选了《尚书》的部分篇目。每一篇都包括了原文、注释和译文赏析三部分。译文赏析的 编写所采取的译文与解读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帮助读者阅读与理解。
《资治通鉴》简称 通鉴 ,是北宋的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共 294 卷,历时 19 年完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载了上起周威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 403 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 959 年)共 16 朝 1362 年的史事。 司马光从开始编撰到停笔花费了整整十九年的时间。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历史的发展脉络,看到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政权的兴衰,看到帝王将相们的处世之道、为政之法,以及他们在历史漩涡中的生死沉浮、悲欢离合。 由于篇幅有限,本书仅从原著所记的三千多个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中,精心遴选其中精彩、典型的故事,以供读者朋友们窥一斑而见全豹。
这是语言学家朱星的一部史学评论作品,全面解析中国皇帝制度。关于帝王名号的释义,皇帝的产生过程,皇帝*的四种特权和四种欲望,皇帝的阴谋诡计——帝王术,等等内容都一一谈到,并进而提出皇帝是人民的灾难、多数皇帝不得好死的观点,后还评析了七个值得纪念的中国皇帝。全书史实严谨,评析深刻,文字口语化,好读易懂,对于久受帝王思想熏染的中国人来说,不啻于一支清醒剂。
《古文献研究丛书》是国家*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的重点科研项目之一。这个项目旨在反映我国当代部分学者研究我国重要古籍所取得的新成就。 我国的古文献浩如烟海,其整理研究工作也源远流长,历代都有贡献。尤其是对一些比较重要的古籍,由于在各个时代反复进行整理和研究,所以巳积累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但由于这些古籍在我国传统文化的构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良个时代的学者叉各自立足于他们的时代,带着各典特征的学术视野、观点与方法来进行再认识;所以,整理和研究的课题虽然一再重复,但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重复的工作在整体上却具有推陈出新、步步深入的特点,是传统文化和传统学术得到创造性传承的一个富有生机活力的进程。这样的进程显然在将来也要继续下去。 前些时候,围绕着如何对待民族传统文化,曾有
★《史记》开创了史学家编写纪传体史书籍的先河。★ 叙事艺术条理清晰,精妙绝伦。1、有因有果,叙述元素丰富,情节饱满。2、人物记述有时间线索,却又不拘泥于此,有以类相从的原则。3、开创“纪传体”通史。★人物描写精彩饱满。1、视角立体,不单一,人物记述方向多元。2、个性明朗有特色。3、传记不再是贵族专利,引入平民人物。★风格雄浑,有历史感。1、传奇式的继续方式。2、有场景感、有画面感、层次丰富、意境深邃。
杜君信孚供职于南京图书馆,1962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同书异名通检》。该书将历代同书异的图书,分别著录其著者、籍贯、卷数、版本共计四千余条,汇成一编,使读者在查阅古书时节省翻检之劳,深得各界的赞赏。 古人著书时题名为什么经常出现相同?这很难怪。古人读书著书,对流略之学较少注意。寒士接触书林的机会不多,古书流传不广,见闻有限。因此他为自己著作题名时,就各行其是。例如,后人为了说明《易》,在做《易说》时,未必知道前人已有《易说》一书。
《程氏续考古编》十卷,是正编内容的补充与考辩的延深,更侧重于考订诸史。这里涉及职官典制、户役政刑、地名沿革、经藉原委等,其中不乏独树一帜的新奇见解,引起历史学家的重视。而如“仁宗厚葬”、“契丹称叔侄”之类富有非凡凡响的学术勇气,更具参考价值。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大国,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以古籍而论,堪称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吾等服务图书馆有年,历稽古籍万千,常见有不署真实姓名而但有字号、爵里、别名、室名之书籍,读者莫识为谁,对内容之理解,亦因而发生困难。 著述不署真名,古已有之。萧统之《文选》,其所引书常但注姓字,不著原名,实为滥觞。此例历隋唐而盛于宋,明清更烈。编者所见早以别号署名之书籍,则为唐宋,如《胎息经》一卷,夷门广牍本,题唐幻真先生撰;《渔樵闲话》一卷,广四十家小说本,题宋东坡居士撰。 古人著作以别号署名,其原因甚为复杂。或因政治见解与当时朝政抵触,故化名以避祸。如《鸳鸯涤传奇》,题海宋道人撰。该书写清兵侵明,痛骂明朝边将无能,清乾隆朝列为禁书。又如《兰易十二翼》一卷、《兰史》一卷,题明蕈
《默记》3卷,主要记载了北宋时期的朝野遗闻;《燕翼诒谋录》5卷,记载了宋朝的典章制度162条,涉及职官、选举、食货、兵刑、地理等多方面内容。
《战国策》是有关战国纷争、军政大事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它并非成于于一时一人之手,其初的集录者是战国未乃至秦汉间的游说之士。西汉末年,刘向在校录群书时,将《国策》、基础,删繁就简,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编排,上继春秋,下迄秦并六国,共二百四十多年,三十三篇,定名为《战国策》。 与先秦其他历史散文多反映儒家思想不同的是,《战国策》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的是纵横家的思想言行。如在政治上,他们崇尚谋略,强调审时度势,追求功名显达、富贵利禄;在行动上,他们游说奔走,功助秦兼并,或合纵抗秦,决定成败。 《战国策》是一部史书,折射着战国盛世的翻云覆雨、波谲云诡,是了解、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文
我们首先重点选取我国古代哲学、历史、文学、科技各领导域具有典型意义的不朽的历史巨著又兼及历史上脍炙人口世代流传的著名选本。 本书是为了继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使文明古国的历史遗产得以发扬光大我们特推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库》丛书。这套丛书本着推陈出新弘扬传统之宗旨。 精选我国历代经史子集名著40种以古籍名著今译的形式出版,是为了让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都愿意去读,都能读懂,以便从中得到教益。 另外,该套丛书采用图文双色的形式推出,即人们在欣赏,赏读文字的同时,又能看到著名的山水画,使人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
我们首先重点选取我国古代哲学、历史、文学、科技各领导域具有典型意义的不朽的历史巨著又兼及历史上脍炙人口世代流传的著名选本。 本书是为了继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使文明古国的历史遗产得以发扬光大我们特推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库》丛书。这套丛书本着推陈出新弘扬传统之宗旨。 精选我国历代经史子集名著40种以古籍名著今译的形式出版,是为了让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都愿意去读,都能读懂,以便从中得到教益。 另外,该套丛书采用图文双色的形式推出,即人们在欣赏,赏读文字的同时,又能看到著名的山水画,使人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
《吹网录》是经史主要是纪传体正史的考试,卷二是专为《通鉴》作的考证,卷三考证金石主要是碑刻,卷四和卷五考证评议其他书籍,从古籍到清代人的,卷六对他祖上宋人叶梦得的著作和事迹作考述。 《鸥陂渔话》的卷一至三记亭元以来尤其是明清人的遗事逸闻,卷四卷五杂谈明清人的诗文,卷六谈书画,后附加几条他所认为的奇闻。从质量上来比较,当估比不过朝气喜全成时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以及钱大昕、段玉裁等人的那些名著,不如他们的规模宏传而有点近于零星琐屑。但从不局限于传统的经学训诂学,把领域扩展到历史和文献这点来看,汉有不说是给翰喜考证之学打开了一些新路子。至于对太平天国持敌视太席,则彼时文人往往如此,毋庸苛责。有个别语涉迷信之处,读者亦自能鉴别。
暂无内容简介。。。。。。
《战国策》简称《国策》。相传原系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等不同名称。 这部书主要记载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它反映了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各个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文字生动流畅,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材料。 《战国策》是彪炳千秋、影响深远的一部谋略宝典、论辩宝典、文学宝典,它记录了波澜壮阔、活跃自由的战国时代的谋臣策士们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谋略权术和词锋潜厉、汪洋瓷肆的雄辩口才,是当时的英雄才俊们制不定期各项事业战略策略、用言辞游说政要辩驳对手的真实记录和生动写照。其中众多的游说辞、论辩辞文采与义理都堪称绝唱、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千百年来,《战国策》被广泛运用在政治、经济、军事、
这里校点整理的《史略》六卷,作者高似孙是这么安排编写的:卷一全部讲《史记》;卷二讲《史记》以后从《汉书》起到宋人撰修的《唐书》、《五代史》等所谓纪传体正史,其中《汉书》占了大部分篇幅——这是因为《史记》、《汉书》在我国史书中向来是声誉*的两部,给他们作注解作评论的多;卷三除开头讲《东观汉记》外,主要讲历代春秋、历代纪、实录、起居注、时政记等编年史,还附带了会要和玉牒;卷四讲史典、史表、史略、史钞等门类,后讲通史并 着重讲了《资治通鉴》;卷五讲霸史、杂史、《七略》中的古史以及历代藏书情况和史官姓名,殿之以刘勰《文心雕龙》里的《只传》篇;郑六讲了《山海经》、《世本》等古籍。写法是既开列书目和作者,又或多少地介绍内容并作评论。全书总共引用了四十四部古籍,介绍了六百多种史学著作。大家
你喜欢读书吗?能从书里得到智慧和快乐吗? 由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部纪传体通史。书中记载的许多生动真实、充满哲理的故事,展示出中国历史的丰富多彩和层出不穷的聪慧人物。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许许多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充满了智慧和快乐,不过你得用心去读,仔细去想,才能从中获得这些珍宝。 读完后说一说,你从书中明白了哪些道理。
本书分为五个专题,以生动的笔触介绍了上自我国古的历史文献《尚书》,下迄清代官修的我国古代卷帙*的丛书《四库全书》,中间包括《二十四史》、《资治通鉴》、《永乐大典》等,为读者了解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开启了一扇明窗。 《中国历史小丛书》初是由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同志创议、主编的我国套大型普及性历史知识读物。自一九五八年至今,四十寒暑,经过几代文史研究专家的不懈努力,累计出版近三百种,印数逾,劳绩斐然可观。它以灵活多样的体载,包罗宏富的内容,短小精致的篇什,通俗洗练的文字,比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于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和陶冶审美情趣都是很有益处的,因而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青睐。 这套集知识性、权威性、趣味性、大众性于一体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