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本为明朝思想家袁黄的训子书,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 立命之学 、 改过之法 、 积善之方 和 谦德之效 。四篇文章各自独立成文,而义理又一以贯之,讲述 趋吉避凶 的方法;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积善累德、谦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够求福得福,善报无尽。该书糅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学说,运用因果报应、福善祸淫之理,阐明忠孝仁义、诸善奉行以及立身处世之学。通过对此书的阅读,我们可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感性的认识,从而一窥儒、佛、道三家之学的梗概;同时也对我们个人品格的修养大有助益。
《国学经典诵读本》(全16册)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典籍三十余种,采用简体、横排、大字、注音的形式,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经典教材。经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全书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启蒙、孝经》《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阴骘文)》《了凡四训》《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礼记选》《诗经》《易经》《道德经、庄子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心经、金刚经(附:佛说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地藏菩萨本愿经》。
《鬼谷子》是人类文明 轴心时代 产生的一部奇书,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鬼谷子》提出了 捭阖 、 反应 、 内揵 、 飞箝 、 忤合 、 揣摩 等游说和谋略的原则和技巧,对纵横家学说的理论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提供的智慧与谋略至今仍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指导意义。
《墨子》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奇书。 墨子,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其墨家学说在当时与儒家并称 显学 。他提出了 兼爱 、 非攻 、 尚贤 、 尚同 、 天志 、 明鬼 、 非命 、 非乐 、 节葬 、 节用 等观点,并且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老子》一书,大抵为老子总结其老氏家族累世之言编著而成。关于《老子》的成书年代问题,学术界亦有较激烈的争论。我们认为《老子》一书大抵为春秋末、战国初年的作品。 《老子》一书,大抵以道论为理论基础,以德论为治世修身之根基,泛言政治、人生、社会与历史诸现象,其中包含有丰富而深邃的辩证法思想。 老子实为中国思想史上第1位思想家,春秋及战国蜂起之诸子,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老子的思想影响。 本书是新编新注新译《老子》,以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底本,每章顺序与王弼本《老子》不同,导读部分都引出王弼本章次,书末另有章次对照表,以方便读者查阅。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诸门客集体编纂的一部著作。全书分为纪、览、论三个部分。 纪 按春夏秋冬十二个月分为十二纪,如春分三纪,孟春、仲春、季春。每纪包括五篇文章,总共60篇。 览 按照内容分为八览,每览八篇,八八六十四篇(*览有始览缺一篇,现有63篇)。 论 也是按内容分为六论,每论六篇,六六三十六篇。还有一篇序意,即全书的序言(今本已残缺),放在十二纪后边。总括起来《吕氏春秋》全书共160篇,结构完整,自成体系。它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以及它所保留的科学文化方面的历史资料,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
《千家诗》是明清两朝流传极广、影响深远的格律诗选本。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广泛,影响极其深远。《千家诗》虽然号称千家,实际上只录有122家。本次出版以上海锦章书局石印本《绘图千家诗注释》为底本,足本注释疑难词句以及典故;每首诗作一题解,考证写作时间,概述诗歌主旨;凡文字有错讹的,据诗人别集或总集改动。
《兵经百字》,全书一百字条,共分三部分。上卷智部,28字条,主讲谋计的方法原则;中卷法部,44字条,主讲组织指挥和治军的方法原则;下卷衍部,28字条,主讲作战应注意的问题。其书虽名气不能比《孙子兵法》,但却是《孙子兵法》有益的补充和发展,很值得一读。 《唐李问对》是《唐太宗与李靖问对》一书的简称。全书因以李世民与李靖一问一答的形式写成而得名。《唐李问对》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军事著作,被称为 兵家之楷模,用兵之典范 。
《尉缭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它围绕 刑德可以百胜 之说,广泛论述用兵取胜之道。它强调农战,富国强兵,认为 土广而任则国富,民众而治[制]则国治 ,这样才能 威制天下 。它的另一重要观点是注重谋略和战前准备,讲究 廊庙 决策,主张 权敌审将而后举兵 , 先料敌而后动 。在治军上,它主张 制必先定 。 《吴子》是一部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古代著名兵书,据说是战国时著名兵家吴起所作。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为后人所整理和删补,篇目和内容有所亡佚,现只存《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励士》六篇。
《了凡四训》本为明朝思想家袁黄的训子书,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篇文章各自独立成文,而义理又一以贯之,讲述“趋吉避凶”的方法;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积善累德、谦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够求福得福,善报无尽。该书糅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学说,运用因果报应、福善祸淫之理,阐明忠孝仁义、诸善奉行以及立身处世之学。通过对此书的阅读,我们可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感性的认识,从而一窥儒、佛、道三家之学的梗概;同时也对我们个人品格的修养大有助益。 尚荣、徐敏、赵锐译注的《了凡四训》分为原文、注释、点评三部分,并且彼此照应。
本书所收三种蒙学著作,都是古代启蒙教育中较有影响的著作。《弟子规》中的内容主要是教导儿童怎样学习、怎样待人接物、怎样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内容简明通俗、浅显易懂,《弟子职》记弟子事师、受业、馔馈、洒扫、执烛坐作、进退之礼,类近今之 学生守则 。《弟子职》是一份非常真实、非常完整、非常宝贵的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教育史的文献。《朱子治家格言》,又名《朱子家训》、《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为了帮助读者阅读理解,本书对所收三种启蒙教育读物的章、节、段落和语句大意作了简要的讲解和翻译,对个别生僻字和古今意义区别较大的字词作了必要的注释。
《黄帝内经》是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 阴阳五行学说 、 脉象学说 藏象学说 等。
本书是《鬼谷子》的注释本,由许富宏译注。 本书每篇均包括题解、注释、译文三部分。题解以简要的语言概括本篇的主旨和内容。注释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难认的字在字后加注汉语拼音,难以理解的字词或文化常识等出注,他人有价值的注释亦择善而从,以供读者选择。译文力求直译,直译不顺畅之处采用意译,以便于读者迅速理解文意。
《医学源流论》属医论著作。分上下二卷,清·徐灵胎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著,时年灵胎65岁,此书是其主要的医学论文集,共收其评论文章九十九篇。上卷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下卷论治法、书论、各科、古今。内容纵横捭阖,触及之处,每有新见,发前人所未发,言常人所不敢言,针砭时弊甚多,道理论述深湛。如其在《人参论》中称人参为“医家邀功避罪之圣药也”;《用药如用兵论》“传经之邪,而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要道也”影响了后世截断疗法的产生;《涉猎医书误人论》“涉猎之人,久而自信益真,始误他人,继误骨肉,终则自误其身”。此等评述,切中要害,妙语连珠,今日观之,亦拍案叫绝。清代纪昀谓此书‘‘持论多精凿有据。切中庸医之弊”,将其收入《四库全书·子部》中。本书以清乾隆二十二年半松斋刻本为底本,选择清
《内经知要》为李中梓所撰。李中梓(1588~1655)字士材,号念莪,明末华亭(今江苏松江)人。为明末著名医家,-生对中医理论研究十分重视,兼取众家之长。其论述医理,颇能深入浅出。所著诸书,多能通俗易懂,《内经知要》是其影响较大的著作,对《黄帝内经》删繁从简,进行选择性的类分,编成《内经知要》一书,使《黄帝内经》的内容更加精实简要,后人学起来更加容易。《内经知要》共有上、下两卷,分成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病能八类,将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概括无遗,所以至今仍为后学者所欢迎。本次整理,以乾隆二十九年甲申扫叶山房刻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
《难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经典医学著作之一,全书以问答的方式编撰而成。其中一难至二十二难讲脉学,二十三难至二十九难讲经络,三十难至四十七难讲脏腑,四十八难至六十一难讲疾病,六十二难至六十八难讲腧穴,六十九难至八十一难讲针法。适合中医工作者、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伤寒论》,古代汉医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脾胃论》(1249 )金.李杲(东垣、明之)著。全书三卷。作者依据临床实践,结合医学理论,认为脾胃在人体生理活动中最为 重要,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张。全书遵崇《内经》“人以水谷为本”的宗旨,以“人以胃气为本’的思想为基础,着力阐发“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病机理,倡导培补脾土、潜降阴火的治则思想,形成较为系统的脾胃内伤病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书中用方虽多延用《内外伤辨惑论》,但又作了进一步的理论阐发,总以培土补中,甘温除热,甘寒泻火为原则。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的著名军事著作,被誉为 兵学圣典 。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北齐书》是通常所说《二十四史》中的一史。顾名思义,它是记载我国历史上北齐朝的史书。主要包括:神武帝纪、尉景传、斛律金斛律光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