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精华(彩绘全注全译)》在保留四库的风格、韵味的基础上,在卷帙浩繁的四库书海中细心拾撷,精选篇目,按照经、史、子、集的四部编排法,进行了有重点、有选择地收入,力求既突出四库的博大、精深,突出它的历史厚重感和凝重感,又基本上不遗漏各家代表作。经部立足于儒家的四书五经;史部收录了《史记》《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国语》《战国策》中的部分章卷;子部选 为了满足现代读者的阅读需求,编者尽力压缩 钦定 的内容,提高诸子及文学艺术作品的地位和分量,以期本书能成为中华文明的完整缩影。 录了道家、兵家、儒家等派的代表性著作;集部由楚辞开头,继以诗、词、曲为代表的文艺创作。
郑板桥一生创作的对联数量众多,所撰对联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他治印也成就斐然,“印史”中有很高评价。本书集中介绍郑板桥的对联和印章,对其进行赏读、品鉴,饱含深情,似可借品评文字走进板桥先生的灵魂世界。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辉煌时期,先后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数学家。其中被誉为“宋元数学家”的李冶、秦九韶、杨辉和朱世杰的数学工作尤其受到外学界的重视,得到高度的评价。这四位数学家着有数学着作并流传至今,对中国的数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杨辉和朱世杰的数学着作还对朝鲜半岛和日本的数学发展起到过重要的促进作用。比较起来,朱世杰的数学工作专业性更强。他撰写了《算学启蒙》和《四元玉鉴》两部数学杰作,其中《四元玉鉴》以其数学创造性着称,而《算学启蒙》是一部的数学普及著作。
张溥是明末士林的精神坐标,是官场与缙绅、东林前辈与在野诸生联系的纽带,是朝野文人徜徉大江南北交往的枢纽,是明季杰出的文学家、学者、社会活动家。本书是对张溥的全方位观照。
辜鸿铭是清末民初文人,学贯中西,辜鸿铭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面对翔实可信史料的缺失,对于其生平和思想研究中的种种难题无法有突破性的进展。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他精熟于多种西方语言,其主要文章和投书大都发表在欧美各国的报刊上,很难系统地搜寻。本书辑录其100余通现存信函,绝大部分为英文书写,包括私人信函和在报刊上发表的公共信函,译成中文。信函起始时段几乎涵盖了辜鸿铭留英回国后至逝世前6年的全过程。其中绝大多数为未刊资料,极具史料和文学价值。
《艺风藏书记(精)/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八卷《续记》八卷《再续记》四卷,著录缪荃孙所藏所见书籍一千四百多种,详载各书卷数、行款、序跋、书牌以及所钤印记。本次整理,《艺风藏书记》以“庚子刻本”为底本,《续记》以“壬子刻本”为底本,《再续记》以燕京大学1940年校印本为底本。
韦应物,中唐诗人,与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风格冲淡闲远。白居易、苏轼等都非常推重韦诗。传世有十卷本《韦苏州集》,本书为展示韦应物诗全貌,尽收存世诗作五百五十二首、拾遗八首与附录四首,以词作四首殿于卷末,总收诗词五百六十余首。一依丛书体例进行编年、校注、辑评。作者收罗广泛,调查了有关韦庄诗词的各种专著、论文,广采博纳,间出己意,是对韦应物诗词较为详尽可靠的整理著作。
《宋元旧本书经眼录持静斋藏书记要(精)/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包含两部古籍。 《宋元旧本书经眼录》三卷《附录》二卷,为莫友芝于同治四年至八年客游上海等地所见宋、金、元、明古刻旧抄本的随笔记录,共收书130余种,每书皆撰解题,详录各书行款版式,评判版本异同优劣,订正前人讹误,迻录藏书家跋语印记。本次整理,以同治十二年莫绳孙刊本为底本。《持静斋藏书记要》二卷,系莫友芝为丁日昌持静斋藏书所撰善本目录,收宋、金、元、明抄刻本770余种,著录版式、序跋及内容大要,考辨《四库全书总目》误说及版本真伪。本次整理,以民国见文学山房活字本为底本,并他校《四库全书总目》、《中国丛书综录》等文献。
朱有炖(一三七九-一四三九),号诚斋,又号锦窠老人、全阳道人、老狂生等,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周定王朱檮长子,国号“周”,谧曰“宪”,世称“周宪王”。朱有炖贵为宗室,一代藩王,却“勤学好古”,成就斐然,所作杂剧三十余种,音律协美,颇为当时及后人称道。其诗词文“不事呕心,颇能合格”,一题动成百咏,才思不穷,有“宗藩之隽”(《曲品》卷一)美誉。然时易世变,清末以降,朱有炖及其创作成就备受冷遇,批评、呵责乃或误读、曲解层出不穷,前后差别悬殊,令人顿生云泥之叹。章学诚《文史通义》“文德”篇云:“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故欲对朱有炖及其创作“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必先“知其为人之实,是以又考其行也”。
郑板桥一生创作的对联数量众多,所撰对联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他治印也成就斐然,“印史”中有很高评价。本书集中介绍郑板桥的对联和印章,对其进行赏读、品鉴,饱含深情,似可借品评文字走进板桥先生的灵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