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清谈万选》是晚明书坊编辑的一部小说选本,刊刻于万历年间。晚明时期,江南出版业发达,作为商品的日常读物层出不穷,这些日常读物,既有日用类书,也有各类供人消遣的笔记、小说。为了盈利,一些书坊和书贾也深度参与到这类通俗读物的编写中去。《古今清谈万选》即是此例,编纂和刊刻的人是明代的南京周氏家族,是从事出版行业的世家。明代南京的周姓书坊共有十四家,周近泉大有堂即在其内。除《古今清谈万选》外,周氏大有堂还刊刻过《皇明宝训》等书。 《古今清谈万选》的内容主要为志怪或传奇小说,共收录有68篇,为了招徕顾客,还刻有版画,作为营销手段。内文有版画插图多幅,人物生动,刊刻精美,具有很大的文学价值,同时也为后世的小说选编提供了范本,对《广艳异编》等小说的汇编也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
回文,亦称回环,是正读反读都能读通的句子,是一种修辞手法和文字游戏。回文诗,就是使用了这种修辞手法,使得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桑世昌《回文类聚》分为四卷,卷一为苏蕙《璇玑图》及其各类读法,卷二为诸家杂著,收录 盘中诗 鞶鉴图 等回文诗图,卷三辑录各家所作回文诗,卷四辑录各家所作回文词。清初,朱象贤重刻此书,并辑有续编十卷,附于桑世昌原著之后。据朱象贤所说,其妻胡慧藏有回文钞本二册,加以留心求访,共得图八十九幅,诗二百三十二首,词二十二首,赋一篇,厘为十卷,作为续编。此为清康熙中朱象贤原刻本。
《雪窗谭异》四十种,其内容为各类志怪故事,兼收笔记及晚明清言小品数种。书前有目录,除第一卷外,其余十七卷目录下均注明出某书,如目录卷二下注 出桂苑 ,卷三下注 出语怪 等。然其书内文中并无分卷信息,每种子目均另起页码。从内文来看,这并非是一种名为《雪窗谭异》的书,而是一部收录各类志怪笔记及清言小品的小丛书,考其原因,大概是书坊为了汇印,急于成书,未仔细详察所致,客观上保存了晚明志怪类小说流传的一个剪影,保存了不少明人所撰小型志怪笔记,颇具文献价值。此为明末(何衙藏板)刊本。
本书据明万历刻清乾隆鲍氏知不足斋印本影印,西汉刘向撰,明代仇英绘,汪道昆增辑,共十六卷。《列女传》一书,面世于西汉,叙述先秦至西汉中期一百余位女性人物的事迹。一般认为,其作者为西汉著名学者刘向。民国著名学者罗根泽判断原始文本并非出自刘向之手,刘向只是勘谬校字,整理排序。无论如何,《列女传》开启了中国古代 类传 传统,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文体学价值。万历时,安徽歙县人汪道昆在宋本基础上,对《列女传》进行增删,删去 孽嬖 ,又增加一些人物(增辑人物均出明代,而以歙郡居多。一郡之中,又以汪氏、程氏为主)。人物自 有虞二妃 起,至 熊烈女 止,为十六卷。每则人物故事配一插图,共计三百余幅。
儒家经义,仅靠文字有时并不容易读懂,如《周易》之方位、《尚书》之《禹贡》九州、《毛诗》之十五国、《春秋》之地理、三《礼》之宫室名物,这些内容若借助图表,显然比单纯的经文要直观许多。南宋绍兴年间,杨甲撰《六经图》,为存世最早的系统性图说六经的著作,为《周易》《尚书》《毛诗》《周礼》《礼记》《春秋》六部经书绘制了三百余幅图表。明代人吴继仕在宋代杨甲《六经图》基础上加刊《仪礼图》而成《七经图》。全书共十六卷,分为:大易象数钩深图、尚书轨范撮要图、毛诗正变指南图、春秋笔削发微图、礼记制度示掌图、周礼文物大全图、仪礼会通图共七种,对经书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整理,以图表形式呈现,对阅读经书、学习经学有很大的便利。此为明万历时期吴氏刊本,书中附有插图540多幅,版刻精美。该典籍是国学爱好者的
平山堂位于扬州蜀冈,瘦西湖畔,*初为北宋欧阳修所修建。《平山堂图志》十卷卷首一卷,详述了平山堂之景观、沿革、旧闻。卷首附《名胜全图》百余幅版画,采用连页式绘图,雕工精美,图画细致,为清代版画代表之作。 平山堂为康熙、乾隆两帝南巡驻跸的行宫。乾隆三十年(1765),时任两淮转运使的赵之壁博搜群籍、网罗旧闻,仿照古人左图右书之义编成《平山堂图志》。其中有清代诸帝对平山堂及其周边名胜的御书、题咏,有对当地名胜景观的详细描述,有关于平山堂及其周边景观建筑的赋、诗、记、序、铭等文学作品。
《御制避暑山庄诗》又名《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图》,清圣祖玄烨撰诗,揆叙等注。《御制避暑山庄诗》是一部描绘清代皇家园囿胜景的诗画集。卷首有康熙五十年(1711)御制《避暑山庄记》,卷末有康熙五十一年(1712)揆叙等跋。书中收录康熙皇帝所选三十六景,每景题诗一首,景点名称即诗歌题名,诗题之下皆有小记,诗句有揆叙等人注解。注释双行小字,引文出处用朱线标示,全书有朱色句读,清晰醒目。是书绘制山庄三十六景,此书除了汉文刻本外,同时有康熙五十一年满文刻本。此次出版,据清康熙五十一年内府刊朱墨套印本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