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葛洪所撰《神仙传》是一部志怪小说集,共10卷,是其所著道教经典《抱朴子 内篇》的案例辅教之作,以具体人物事迹阐释他的 神仙实有 仙学可致 的主旨。其中的故事,情节大多复杂、奇特,想象丰富,记叙生动,体现了魏晋时期的神仙观念及魏晋文士风气。其中不少人物常为后世养生文献所引用,一些成语和文化典故,如 沧海桑田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杏林 橘井 等,大众耳熟能详,已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次整理以收录神仙数目较多且文字内容较为丰富的广汉魏丛书本系统的《道藏精华本》为底本,并附录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中的《太阴女》《太阳女》《乐子长》3篇,共计97篇、101位神仙的故事,是目前较为完整的一个整理本。
《山海经》为周代中后期之地理著作。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ZUI早的有关文献。
墨子(前468-前376)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家的创始人。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墨家在战国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现存《墨子》一书,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后世多散佚。至清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乾隆时,卢文昭、孙星衍互校此书,略有端绪。毕沅在卢、孙二人基础上,"遍览唐宋类书、古今传注所引,正其讹谬,又以知闻疏通其惑"。 此版《墨子》选用浙江书局《二十二子》本为底本,进行标点,除明显的注文错误径改外,皆依原本。毕沅校注抽出,作为注释至于每段之后,更加便于作者阅读。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 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的情况,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此次影印本为国家图书馆藏元刻本。 《三辅黄图》为古代地理书籍,作者佚名。记载秦汉时期三辅(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的城池、宫观、陵庙、明堂、辟雍、郊畤等,间涉及周代旧迹。各项建筑,皆指出所在方位。此书条理清晰,为研究关中历史地理尤其是汉都长安*重要的历史文献。原书一卷,后有二卷、三卷、六卷版本。现今六卷本的格局,学者推测始自元刊本。此次影印本为六卷本,国家图书馆藏元致和元年余氏
曹雪芹编著的《红楼梦》是清代乾隆年间诞生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的 前八十回,其作者是伟大作家曹雪芹;对高鹗续作后四十回,目前学术界尚 有争议。这部巨著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联系广阔的社会背 景,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深刻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 的奢靡丑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书中所表现的以反封建 主义的叛逆精神为思想内容的爱情,富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此书在创作艺术 上成就巨大,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成为 不朽的艺术典型。结构宏大完整而又自然浑成,使千头万绪、参差错综的种 种事件和众多的人物活动,紧密联系贯通,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语言洗练 、自然、形象,极富艺术表现力。《红楼梦》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创 作艺术上,都代
代书法名家王澍《虚舟题跋》十卷、《补原》三卷,包括先秦至清代刻石、墨迹书法及少量论画题跋。王澍基于清代考证之风基础,将历史和书法风格紧密结合,从而使考辨论述更为详确。本次出版以易鹤轩本为底本,校以墨妙楼本和忏花盦本,力求为学界提供一个精审的整理本。
荀子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融合了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诸多学派的观点,并对儒学做了创造性的发展。其中关于人性、礼法、人的地位、名实关系的学说,构成了荀子整个思想体系的基础。《荀子》一书就是荀子思想的集中体现。 本书以清人王先谦《荀子集解》为底本,重新进行校点、注释和翻译。选文除《大略》及 荀卿及弟子所引记传杂事 五篇之外,包括其他所有的篇目,有部分为节选。本书编纂体例分为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四部分。编者在参考前贤古本的基础上,略有校改,加以自己的理解与认知,力求做一个详细、通俗的文本。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近三百首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具有极高成就的诗歌,有诗人的代表作,有各类题材的作品精粹,也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名片佳句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唐代诗歌的全貌,有效地帮助读者了解名家名诗的概貌和更深入地领悟唐诗的意蕴。 ①本书以诗人活动时间的先后为顺序,集合了唐代诗歌的精华。 ②本书除了唐诗原作之外,还设置了以下几个相关辅助性栏目。 ③ 注释 部分除对难懂的词语进行注释外,还对诗中的典故进行了详解。 ④ 译文 力求忠于原作,使读者能直接了解原诗的语言风格。 ⑤ 赏析 部分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和意图、诗歌的意境和写作特点,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及作品的意义。
《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少有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其内容主要记载了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全书共36篇1130则,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至刘宋初年近三百年间的人物故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学、思想、习俗、民生等各个方面。它真实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生活和社会风貌的同时,更显现出来其在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所具备的很高价值。《世说新语》自问世以来,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以其独特的文体特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通过阅读《世说新语》,不仅可以领略魏晋名士的风范,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也可以学习书中人物的洒脱、高洁、谦逊、正直等品质,培养自己的独立人格。
《世纬》是明代袁袠在广西提学佥事任上所写的一部针砭时弊之作。《明夷待访录》包括 原君 原臣 原法 等二十一篇。该书以《续修四库》影印道光十九年钱氏《指海》本为底本点校整理而成。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部名著,包括 原君 原臣 原法 等二十一篇。该书以《续修四库》影印道光十九年钱氏《指海》本为底本,以道光二十七年潘氏《海山仙馆丛书》本为校本点校整理而成。
古文观止》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吴兴祚审定,成书于康熙三十四年,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选材上起《左传》、《国语》,是历代中国文言文散文总集。本书全面地反映了从周至明数千年的文体变迁,所选之文多为千古名作,能于 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形式新颖,融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读者通过阅读,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对古汉语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三百年来,它受到了读者的势烈欢迎,在一般群众中流传之广,成了初学文言文的课本;辛亥革命以后,仍有很多学校用它作为国文教材。
《礼记》共49篇,是一部以儒家礼论为主的论文汇编,内容涵盖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等,阐释礼经意涵,可指引后人阅读礼经的思考方向。 本书的编纂体例分为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四部分。题解的部分,除了介绍篇名由来、郑玄《目录》对该篇的经典评述外,另对每篇经文的思想主旨、内容构成、文本特征等加以简介,旨在帮助读者从整体上对每篇经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原文部分,在参考前贤古本的基础上划分段落,加以校点;注释部分,一是参考权威辞书词典条目释义,二是结合上下文意,三是参考先贤古本的注释,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解注;译文部分,平文大义,则随文直译,而一些晦涩难懂的地方,则酌情疏解,但求言简意赅,易于理解。
《唐诗三百首》众体皆备,广收经典名篇,家弦户诵,流行*广,至今仍是影响力*的唐诗选本。 本版《唐诗三百首》按体裁编排,先录古体诗,后录近体诗,分为五言古诗(40首)、七言古诗(42首)、五言律诗(80首)、七言律诗(51首)、五言绝句(37首)、七言绝句(60首)六大类,每类下附列乐府,如此便涵盖了唐诗的所有体裁。每一体裁所录诗作,又按诗人所在的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年代编次,依序阅读可以窥见时代投射在诗人创作上的影子。 本版以清光绪十一年四藤吟社刊本为底本,删落蘅塘退士的批注及上元女史的补注,对诗作重新整理、注释: 一、介绍诗人生平履历,颂其诗,读其书,知人论世。 二、每首题解。解释诗题的含义,介绍诗作的创作年代或背景,概括诗作的内容或主旨。对底本诗题、作者讹误之处加以说明。 三、注释详尽。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