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以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为坐标,运用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和文化哲学的理论对中国西部民间原生态文化进行的密码解译研究。目的在于揭示中国西部民间原生态文化的永恒魅力和价值,展现其强大的时空穿透力与无可抗拒的精神冲击波。
这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 本书为《国家地理神秘中国》系列之一,书中围绕风俗习惯这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全书包括了周口庙会遗风、钱塘出乾隆、跨越千年的民间信仰等内容。
《共沐阳光》分为“文化观察”、“文化思考”、“文化评论”、“文艺作品”、“文化讲稿”五辑。书中有对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典型的介绍、分析和研究,有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文化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所展开的理论思考,有对国家和省、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示范项目创建工作的点评,有作者创作的散文诗、朗诵诗,作者在全国各地所作的20多场文化讲座的讲稿,内容其丰富。
城市群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和大趋势。有“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之称的中原地区,应把文化城市群作为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战略目标。《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提出建设“全国‘三化’(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摒弃了以牺牲环境、资源和农业为条件的传统发展模式,使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空前突出,为中原文化城市群建设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保障。 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现代化的一面镜子,一方面是农业人口巨大、自然资源相对紧张,另一方面则是历史传统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前者提出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性和严峻性,后者则意味着河南更有条件和能力在“文化强国”战略中有所作为。把“文化发展”作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核心目标,规避走“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性也不例外,我们已经看到,各种性病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全球的患者已有4000多万,并已成为人类的世纪之隐。所有这些,都有表明,在现代社会里,我们更需要开展性的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和精神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享受到和谐的性、健康的性和愉税的性。通过性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全方位的知识,从而在性的世界里从容洒脱;通过性的解析,可以使我们怀爱生活更加和谐美满,让爱得到升华和永恒。tt
《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第41卷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作者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收录了《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再塑造》;《文化自觉: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品格》;《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文化权利》;《中国传统诚信观及其对当代廉政建设的功用研究》等文章。
图像社会或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已经成为当今一种主导性的、全面覆盖性的文化景观,以及全球化时代一个极为重要的学术理论热点,近些年在中国学术界引起了较为普遍的关注。本卷有意辑录新世纪以来围绕这一学术话题和理论问题所发表的重要论文,其基本内容包括对国外视觉文化理论的译介、阐释;对现代、后现代视觉文化景观的研究与论述;图像社会的出现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以文学话语为主导的传统文化)所形成的冲突、挑战,以及所引发的理论思考;对视觉文化的人文性质、人文意义和伴随着视觉文化的兴起、兴盛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的研讨;最后,当然还包括不同学术观点和理论论说之间的重要论辩。
文化的概念之大而模糊,范围之广而无涯,非勇者不敢言,非深思博学者不敢论。抗日战争期间,陈序经教授在西南联大首开“文化学”课,将“文化学”概念和系统的研究学习引入中国的大学讲堂。而陈先生以课堂讲稿为基础写成的《文化学概观》,便是中国文化学研究的奠基之作。 全书分为四册,每册分两编,综合探讨了文化学与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学科的关系,并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搭建了文化学的理论架构。书中采用了作者 在国外留学期间收集的大量文化学研究资料,旁征博引,融贯中西,从中也可管窥作者对于东西文化、南北文化研究的主要观点,其中一些观点在今天仍具备的理论价值,因此这本书正可作为学习和研究文化学的人拔脚起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