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润泽乡野,文化涵养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构建》就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作。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有关问题的研究甚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书始终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文化学、社会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视野,深入挖掘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精神资源,尤其是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文化建设上的探索,总结了韩国、美国、德国等国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实践,从中提炼出一些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农村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启示。在此基础上,对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关部署和目标要求进行了理论分析,进而通过大量的实证调查研究,力求客观地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实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从而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
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思维路径和叙述方式,力图在还原思想史实、文化史实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化保完守主义的学理脉络、文化价值及其现实社会功能进行梳理和探讨,力图作出实事求是的评论。
十七世纪中后期在西方掀起的启蒙运动翻天覆地地改变了人的生活状况和精神世界,从五四运动以来,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方向也被启蒙心态笼罩着。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精神来源的儒家传统自那时起遭到了多方面的怀疑甚至否定。但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启蒙的缺失和这些缺失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儒家传统也就在此背景下,作为被启蒙的过分夸张的光芒所遮蔽的西方以外的文化价值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而在当今这全球化呼声日高、地球村概念越加真实的新世纪,现代新儒学运动的研究者杜维明等看出了儒家传统对于建立一个和谐的人类社会的积极的意义。在本书中,国内外多位著名学者对儒家传统的积极意义进行了多方面的鉴别阐释,他们从不同角度,就儒家传统如何能更好地促进新世纪人类社会和谐发展,谈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本书是皮埃尔·莫内的作品,文笔简洁、率直;没有繁多的脚注和大量学术性的注解;各部分之间的衔接适当得体;并且在诸多复杂的主题上他都大胆地提供了简明的概括——比如说,欧洲长达数世纪之久的教会与国家关系史——寥寥数笔,却平实精当。在简约性的外表背后,莫内展示了一种复杂,敏锐,充满论证色彩,时而才华横溢而又时常充斥着各种矛盾的对于现代政治生活本质的阐释,我们从那些塑造和激励了现代政治生活的基本假定和预见中看到了这一点。
本书是一部从思想文化的层面入手、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现代视角切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探讨的著作。作者运用文化学、哲学、历史学等理论和方法,对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变和分期,中国文明发展的特殊道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体、结构和核心、理想人格、价格取向、社会心理、思维方式、基本精神、类型和特点、人文思想等,都作了较为系统深入的事实描述和理论阐析。全书按照专题内容写作,各章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联系;既有史的风格,又有论的特点。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师生、文化宣传教育和新闻传媒人士使用,亦适合其他关心中国文化的人士阅读。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中国文化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学习中国文化、提高文化素质的读物使用。
“西域”是古代中国人使用的一个地理概念,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广大地区,其核心则包括我国新疆在内的中亚地区。 西域历史和文化的复杂性、民族的多元性、语言的多样性,使西域研究涉及历史、考古、语言、民族、民俗、艺术、宗教、哲学、文学以及人类学、遗传学、地理学、生物学等诸多领域,成为一门难度很高的综合性学科。正因为具备殷实充足的内涵,拥有神秘奇美的色彩,艰辛困苦的探索过程中常常伴随着令人目不暇接的惊喜,使西域研究反而充满牵魂动魄的巨大魅力,吸引了大批学者甘为这衣带渐宽,九死不悔。 可以说,西域研开凿了一条时空隧道,让我们能够沿之前往寻觅、触摸几千年来从未间断的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民族与民族、文明与文明之间的交流轨迹。
中国诗歌界,没有诗人能够让笔下的诗与思想随笔“并驾齐驱”,蒋蓝成为了个案。同济大学哲学系副主任、批评家张闳指出:“仿佛蚕丛时代的‘纵目人’,蒋蓝看待世界的眼光奇特。纵目看到的世界,乃是垂直的立面,从这个立面上,可以看到时间断层的沉积物,把过去、现在和未来,放置在同一平面上观察。消失已久的古蜀国的文化幽灵,扇动着现代主义的巨翅,盘旋在蒋蓝的言辞‘城堡’之上,呈现出一副玄妙而又怪异的话语奇观。由对历史幻影的玄学冥想,突然间变成现实的文化意识形态的犀利批判,蒋蓝在虚构话语世界和现实经验世界之间,建立了一条隐秘的通道。但这是一条人迹罕至的幽暗小径,其间隐藏着蒋蓝的话语魔术的大秘密。” 散文随笔当中,思想随笔是蒋蓝近年来最为用力的部分。诸如《有关警报的发声史》《道在屎溺间》《就像左
《初中物理公式定律:R》由朱书超等主编
《金陵卖书记》和《汴梁卖书记》这两部小书,都状写了考生购书时的各种行径和心理状态,生动有趣。如两部书都写到了考生对生理类书籍的心态与行径,描写入木三分,将愚昧者的心态暴露无遗,看了实在可笑可怜。再有描写购书者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伎俩多端,也是两书中的好看之处。 此外,这两本书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作者所闻所见所感的视界里,反映了巨变时代的新旧矛盾和冲突,以及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勾画了社会风习的境况,描绘了世人的心态、观念,表达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呈现了鲜活的历史场景。这些文字,对于文化史、书籍史、商业史、社会史、风俗史研究者来说,是难得的文献史料。 《汴梁卖书记》后附的两个书目,全是新书,且是全新分类,完全可以看出清末开明书店的出版旨趣与追求,代表了沿海大都市新出版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