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卖书记及其他》主要包含两本书,即《金陵卖书记》和《汴梁卖书记》。 1901年8月29日,慈禧太后发布上谕,要求"一切考试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代替它的是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和外国政治及学术的论文,以及清晰地论说《四书》、《五经》。1902年,金陵(南京)举行乡试,《金陵卖书记》的作者公奴一方面"以长者命赴试金陵",一方面本着"播文明之种子"的目的,"担筐挈箧,贳椽彼都"。一个多月的"闻见",公奴身历其境,现身说法,生动地描述了考生们购书、赶考的种种表现,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人们在考场内外亦悲亦喜的窘态和丑相。 1903年,乡试在开封举行,《汴梁卖书记》的作者王维泰单纯以卖书而赴汴梁。《汴梁卖书记》文字虽平实,但如实呈现了开明书店的从业宗旨、从业原则以及操作程序和步骤;同时,也呈现了书商们的新方式同旧观
人的行为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话题之一:为何那么多人热衷拼酒、劝酒?女人的乳房是派什么用场的?男人四处风流和女人培植备胎的心理有何不同?婚姻制度还能存续多久?人类会越来越聪明吗?这些问题,在本书中都有从人类生物学、文化学角度考察得出的答案。 当然,还有很多形而上的问题:文化、生活环境、基因遗传等如何影响了我们的饮食习惯?语言如何创造了我们?制度差异也有遗传基础吗?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传统的影响何如?看似高深,实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那么,人性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恐怕本书无法提供确切答案,只能说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考察在人类进化历史的大背景下人性所具有的文化性、社会性的由来。总之,本书知识量密集,适合高端读者。
《空谷幽兰》是美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作家比尔 波特于20世纪80年代末,亲自来到中国寻找隐士文化的传统与历史踪迹,并探访散居于各地的隐修者,借此表达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赞叹和无限向往,从而形成风格独特的“文化复兴”之旅。 空谷幽兰,常常用来比喻品行高雅的人,在中国历史上,隐士这个独特的群体中就汇聚了许多这样的高洁之士,而今这些人是否还存在于中国广阔的国土之上?这是一直困扰着作者的问题。
本书初名《二十世纪青少年的思想与心理问题》,由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于1977年9月出版,1984年3月第3版时改为《新旧的一代》。它是著名学者先生所作的专题演讲。在演讲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对本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及其对人们心理状态的影响,作了透辟的论述,提出了许多值得审思的问题。内容叙及:清末民初的社会思潮;重大的政治事变;中西文化的冲撞;学术思想的演变;古代的文化教育制度;现代的道德价值观念;老少之间的代沟;新旧不同的读书;旧八股与新八股;私塾与家教;尊师重道;安身立命;以及青少年的个性、学识、心理、经验、行为,等等。言语委婉,知识丰富。
近代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万方多难之期,济济多士,或豪雄壮士,或骚客美人,都要逞引风流。浪花淘尽之日,繁花辞目之时,不免哀歌足以动人,挽联足以招魂。本书以挽联故事的形式记录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孙中山,袁世凯,胡适,陈独秀等近代名人对生死之感慨,对时事之追怀,对人物之评价。
《空谷幽兰》是美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作家比尔 波特于20世纪80年代末,亲自来到中国寻找隐士文化的传统与历史踪迹,并探访散居于各地的隐修者,借此表达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赞叹和无限向往,从而形成风格独特的“文化复兴”之旅。 空谷幽兰,常常用来比喻品行高雅的人,在中国历史上,隐士这个独特的群体中就汇聚了许多这样的高洁之士,而今这些人是否还存在于中国广阔的国土之上?这是一直困扰着作者的问题。
两千多年前,各种各样的地域文化,在不同的房间着衣起床了,在每个人的身上烙下了一个胎记,有一种东西与生企来地植入了每个人的骨子里。 两千多年后,一本名为《河南人惹谁了》的书在人们手上争相传递,一首名为“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歌曲在人们口中传唱,不同地域的人们都在追问。 河南人惹谁了?湖南人凭什么?东北人是咋了?在这里,我们提供的一个中国人的性格地图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性格基因如果你有所思、所想、所悟、心情还不错的话请与我们联系。
诺曼·文森特·皮尔被誉为“积极思考之父”和“美国人宗教价值的引路人”,他致力于向全世界传达他积极思考的主张,他平均一年向一百个团体发表演说,直到他九十三岁那年,亲耳聆听过他的教诲的听众多达两千万人。他曾应尼克松总统之邀向美国国民传递积极思考的讯息,也曾获得里根总统颁发的自由奖章。 《坚强的乐观者》是皮尔博士的代表作和道德管理学派的经典著作。40余年来,全球数以千万计的人们因为受到本书的激励,从而焕发出强大的内心力量,战胜了世间种种艰难挫折和悲观失望,赢得了财富和尊严,终找到人生价值和心灵平静。本书因为深入浅出地传递了基督教的精神内涵,成为美国政府、军队和众多机构提升“精神力量”和“战斗力”的*读本,更是美国“基业长青”型公司长期应用的员工培训范本,为企业的历久长新奠定了深厚的精
《北河沿日记》收录了苏民生的日记、散文、诗书画评论等十余篇,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他的日记、散文,有许多关于老北京风情人物的记叙,其中提到的一些地方,至今仍然存在,譬如榆树馆,就在今天的西直门附近。也有一些地名已经发生了变化,譬如骆驼庄,应是罗道庄的旧称,现如今不光名称变了,文章中所描绘的村落景象亦不复存在,今昔对比,颇有些感慨在其中。 苏民生年少时便对绘画发生了兴趣,后入日本京都大学专攻美术和美术史,从此与书画便有了一生的缘分。苏民生颇擅长中国书画的鉴赏,本书亦收录了一部分他对于诗书画的评论文章,譬如《游居鉴赏录》、《故宫书画略评》等,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他对于一些我们耳熟能详或未曾耳闻目睹的作品一番不同的解读。 书中还有一些苏民生所记的日常小事,颇有意趣。譬如他有一大段文
钱锺书先生是我国当代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学者、作家,有“文化昆仑”、“一代鸿儒”之誉。其著作博大精深,融贯古今中外,被视为人类文化中具有经典性的巨著。“钱锺书研究”已成为当代人文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普遍的重视。“钱学”方兴未艾。 为全面系统地展现近年来钱学研究的成果,亦为今后的钱学研究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我们决定编辑出版《钱锺书研究丛书》。 《钱锺书研究丛书》是一个开放的天地,它以容百家之言、促学术交流为已任,以反映钱学研究的*成果和总体面貌、推动钱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为目的。它是所有钱学研究者的园地。 本书为《钱锺书研究丛书》中的一册,作者试图通过揭示钱钟书先生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交融的历史过程中的复杂心态,来对钱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的独特地位作出客观评价。
本书是脱离无信息阶层晋升到有信息阶层的行动指南。对有信息阶层来说,当你觉得周围的信息过多而感到为难时就要引起注意。书中有许多信息也会自动地输送到你眼前。是非常有益的经典之作,是一本使其不坠落为无信息阶层的教科书。 “我炒股赚了5000万日元,放在手里怎么去赚钱呢?”艺能作家梨无胜先生常常留意司机副座上的东西,如发现有赛马的消息,就与司机聊赛马。如果把决不便宜的出租车费不单单看成是运输费,还作为信息收集费的话就值了。 到从不去的书店柜台看一看,有一家熟悉的书店对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频繁利用在公司附近或车站前一家较大的书店会很方便,应该定期去书店转一转。 你能把熟悉的书店里书的排列情况画在白纸上吗?这很难。如果能画出来,那么你就能把书店当作自己的书房来用,记住哪个架子上放着哪类书,
本书是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全国各年画产地的人士和国内权威学者共同从事的一项文化工程,是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冯骥才先生总其事。《集成》将年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了综合考察与研究,不是把年画孤立地当作民间美术的一种形式,而是在充分的田野调查基础上,更关注年画与其产地的历史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民俗生活以及文化心理的血缘关系,综合运用了文化学、人类学的方法来研究对象。《集成》还将年画作为一种动态的过程来考察和研究。不仅关注年画作品本身,而且包括年画的生产、销售与张贴。与此相关,对年画的制作工序、工具材料、销售方式等都有详尽的介绍。同时,对与年画的产、销密切相关的艺人、作坊、画庄(画店)和张贴习俗也有介绍。
本丛书的写法是以科学事实为基础,文字朴实无华,让读者从大量的科学事实中,自己去体味,去总结,去认识科学对人类的重要性。没有长篇大论,也没有浮泛描写,尽量避免大量的数字统计与深奥的专业报告,以免使非专业人员感到枯燥无味。它是普及性的科学入门读物。书中大量生动的科研事例,尽可以引发青少年读者的兴味。所涉及的方面乃是人类生活密切、影响*的方面,而且又是和当前与未来人们生活关系重要的方面。
我岙边的不少青年朋友很喜欢读人物传记之类的作品,想从中得到人的启示,这当然是件好事,不过我希望他们也能多读一些有社会学味道的记者作品,这对了解我们所处的社会将大有裨益。自然千姿,社会万态,正确地认识社会、变革社会,谈何容易!多读些真实反映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的有深度的记者作品对于启迪我们的智慧,好处颇多。作为高级记者的马玲同志还很年轻,她的人生旅途还有很远,很远。我默默地祝愿这位能力的才女在她全身心扑在了的新闻事业上不懈追求,不断深化自己作品的独特风格,更好地滋补读者,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