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卖书记及其他》主要包含两本书,即《金陵卖书记》和《汴梁卖书记》。 1901年8月29日,慈禧太后发布上谕,要求"一切考试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代替它的是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和外国政治及学术的论文,以及清晰地论说《四书》、《五经》。1902年,金陵(南京)举行乡试,《金陵卖书记》的作者公奴一方面"以长者命赴试金陵",一方面本着"播文明之种子"的目的,"担筐挈箧,贳椽彼都"。一个多月的"闻见",公奴身历其境,现身说法,生动地描述了考生们购书、赶考的种种表现,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人们在考场内外亦悲亦喜的窘态和丑相。 1903年,乡试在开封举行,《汴梁卖书记》的作者王维泰单纯以卖书而赴汴梁。《汴梁卖书记》文字虽平实,但如实呈现了开明书店的从业宗旨、从业原则以及操作程序和步骤;同时,也呈现了书商们的新方式同旧观
《空谷幽兰》是美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作家比尔 波特于20世纪80年代末,亲自来到中国寻找隐士文化的传统与历史踪迹,并探访散居于各地的隐修者,借此表达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赞叹和无限向往,从而形成风格独特的“文化复兴”之旅。 空谷幽兰,常常用来比喻品行高雅的人,在中国历史上,隐士这个独特的群体中就汇聚了许多这样的高洁之士,而今这些人是否还存在于中国广阔的国土之上?这是一直困扰着作者的问题。
两千多年前,各种各样的地域文化,在不同的房间着衣起床了,在每个人的身上烙下了一个胎记,有一种东西与生企来地植入了每个人的骨子里。 两千多年后,一本名为《河南人惹谁了》的书在人们手上争相传递,一首名为“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歌曲在人们口中传唱,不同地域的人们都在追问。 河南人惹谁了?湖南人凭什么?东北人是咋了?在这里,我们提供的一个中国人的性格地图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性格基因如果你有所思、所想、所悟、心情还不错的话请与我们联系。
本书初名《二十世纪青少年的思想与心理问题》,由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于1977年9月出版,1984年3月第3版时改为《新旧的一代》。它是著名学者先生所作的专题演讲。在演讲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对本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及其对人们心理状态的影响,作了透辟的论述,提出了许多值得审思的问题。内容叙及:清末民初的社会思潮;重大的政治事变;中西文化的冲撞;学术思想的演变;古代的文化教育制度;现代的道德价值观念;老少之间的代沟;新旧不同的读书;旧八股与新八股;私塾与家教;尊师重道;安身立命;以及青少年的个性、学识、心理、经验、行为,等等。言语委婉,知识丰富。
近代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万方多难之期,济济多士,或豪雄壮士,或骚客美人,都要逞引风流。浪花淘尽之日,繁花辞目之时,不免哀歌足以动人,挽联足以招魂。本书以挽联故事的形式记录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孙中山,袁世凯,胡适,陈独秀等近代名人对生死之感慨,对时事之追怀,对人物之评价。
《空谷幽兰》是美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作家比尔 波特于20世纪80年代末,亲自来到中国寻找隐士文化的传统与历史踪迹,并探访散居于各地的隐修者,借此表达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赞叹和无限向往,从而形成风格独特的“文化复兴”之旅。 空谷幽兰,常常用来比喻品行高雅的人,在中国历史上,隐士这个独特的群体中就汇聚了许多这样的高洁之士,而今这些人是否还存在于中国广阔的国土之上?这是一直困扰着作者的问题。
本书是脱离无信息阶层晋升到有信息阶层的行动指南。对有信息阶层来说,当你觉得周围的信息过多而感到为难时就要引起注意。书中有许多信息也会自动地输送到你眼前。是非常有益的经典之作,是一本使其不坠落为无信息阶层的教科书。 “我炒股赚了5000万日元,放在手里怎么去赚钱呢?”艺能作家梨无胜先生常常留意司机副座上的东西,如发现有赛马的消息,就与司机聊赛马。如果把决不便宜的出租车费不单单看成是运输费,还作为信息收集费的话就值了。 到从不去的书店柜台看一看,有一家熟悉的书店对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频繁利用在公司附近或车站前一家较大的书店会很方便,应该定期去书店转一转。 你能把熟悉的书店里书的排列情况画在白纸上吗?这很难。如果能画出来,那么你就能把书店当作自己的书房来用,记住哪个架子上放着哪类书,
该书为“怀旧书系”系列之一,记录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于我国的100种老游戏,由于物质条件的发达以及电子科技的发展,这些游戏多半已不再为现在的儿童所知,更不用说玩。作者集结了这些即将逝去的老游戏,结合童年时的玩耍记忆,为我们再现了那个时代儿童游戏中的生活。
90年代以来的中国,进入了一个专业化和学院化的时代。后现代的大潮,颠覆了知识元语话的合法性。在专业化和现代化的双重夹攻下,知识分子死亡了吗?知识分子的公共性是否还有可能,又如何可能?在本书中,以中国知识分子研究而闻名学界的许纪霖,将近年来*的思考奉献给有着共同精神关怀的读者们。其中,既有对新世纪知识分子命运前途的冷峻讨论,也有对上世纪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激情回眸。以学理论证思想,以思想提升学理,成为本书的特色所在。
本书是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全国各年画产地的人士和国内权威学者共同从事的一项文化工程,是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冯骥才先生总其事。《集成》将年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了综合考察与研究,不是把年画孤立地当作民间美术的一种形式,而是在充分的田野调查基础上,更关注年画与其产地的历史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民俗生活以及文化心理的血缘关系,综合运用了文化学、人类学的方法来研究对象。《集成》还将年画作为一种动态的过程来考察和研究。不仅关注年画作品本身,而且包括年画的生产、销售与张贴。与此相关,对年画的制作工序、工具材料、销售方式等都有详尽的介绍。同时,对与年画的产、销密切相关的艺人、作坊、画庄(画店)和张贴习俗也有介绍。
沈阳故宫是大清开国时期的政治中心,也是我国仅存的两座宫殿建筑之一,其历史内涵深厚,建筑金碧辉煌,院藏文物丰富,陈列展览独具特色。它们无不展示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努力将沈阳故宫与福陵、昭陵(即“一宫两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 这本小书向读者介绍有关沈阳故宫宫廷历史、宫殿建筑及文物等方面的知识及轶闻趣事,目的在于加深对故宫历史内涵的了解。
钱锺书先生是我国当代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学者、作家,有“文化昆仑”、“一代鸿儒”之誉。其著作博大精深,融贯古今中外,被视为人类文化中具有经典性的巨著。“钱锺书研究”已成为当代人文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普遍的重视。“钱学”方兴未艾。 为全面系统地展现近年来钱学研究的成果,亦为今后的钱学研究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我们决定编辑出版《钱锺书研究丛书》。 《钱锺书研究丛书》是一个开放的天地,它以容百家之言、促学术交流为已任,以反映钱学研究的*成果和总体面貌、推动钱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为目的。它是所有钱学研究者的园地。 本书为《钱锺书研究丛书》中的一册,作者试图通过揭示钱钟书先生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交融的历史过程中的复杂心态,来对钱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的独特地位作出客观评价。
《书品(2013年第2辑)》主要内容包括:悼念萧启庆先生,萧启庆先生追思会侧记,写在《乐章集校注》增订本出版的时候,红花更需绿叶扶——《苏过诗文编年笺注》出版感言等。
本书通过剖析近20年来流行生活中的关键词,透视中国当代时尚潮流的演变。
本书以怀旧为主题,选取了那些沉淀着古朴气息的行业,这其中既包括打铁铺、打蜂窝煤等颇具男人味的行当,也有小人书出租、卖凉开水等颇有回忆感觉的行当,更有流动照相、流动爆米花等颇为时尚的行当,等等。用轻松雅致的语言,配以小清新的图片,重点讲述这些行业的构成和特点,让读者读来深感字句间透露着文化的味道和旧时光的呼吸,能体会到历史不只是那些文字记载的惊心动魄的过程。这些已经或正在消失的东西,正是被人们淡忘了的历史细节,值得我们自己去玩味去感叹,也值得我们去和老友叙旧,去跟晚辈畅谈。本书可以说是一本质量绝佳的精品随笔。
全书共分三篇,分别从谋事决断、知人善察和巧意传播的角度归类分析了历史上诸多的精妙见识和经验教训。既包括堂堂君子之正谋,也选择了若干小人之奸佞,因为它们在现实生活中都存在着,都有认识的必要,虽然我们只是综罗了其中很少一些片断而已。本书的内容包括知权·创见篇、天外有天、谋中有谋、急危权变、化缓之要、针锋相对、巧于借力、刁诈如此;知人·创识篇、知人难易、用才杂道、乱世风流、其人其谋;知传·创意篇、换个世界、新的标准、众所周知、讳莫如深、卓尔不群、暗送弦波、名的意义、两全其美、为我所用、自有信媒、另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