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是作品文本结构中小的材料单元,表面上看来是单纯、个别的意象,实际上却蕴藏着浓缩了的文化信息,一经读者的柔情触摸和文化解读,便会释放出无限的能量,以充实和丰盈我们的审美感受。《红楼梦》中“红楼”、“水”、“花”、“门”、“镜”、“玉”等诸多意象,宜当饱含文学的、历史学的、民俗学的、语言学的更多文化信息,从而在平淡无奇的叙事进程中透射出更为丰赡的言外之意、韵外之致来。 本书乃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透析《红楼梦》种诸多意象所蕴涵的文化象征,以求得文本解读和文化阐释的融合。
这是一套专门为大众读者精心打造、由名家倾情撰写的系列丛书。 国家,每当我们听到这个词,都会由衷感到亲切而充满温情。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即使身在别处,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情感也植根于此,我们的思念也缠绕于此。因为,这是我们的国度、我们的家园。 然而,这个家园实在是太大了,她的历史也极为悠久,曾在其中生活的各种各样的人,上演的一幕幕戏剧,所发生的一个个事件,他们的思想与情感、欢乐与悲伤,我们并不都能听得到、感受得到,更不用说去真切地领会了。所幸的是,在我们周围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长久地徜徉于这个家园的某一个区域,爱她并研究她,熟知其中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石,甚至于她的一颦一笑,他们将带领我们去领略这个家园的风景,了解她的过去,倾听她的诉说。 这样一群人就是这套丛书的作者。他们将
《爱的艺术》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爱情不仅仅需要爱,还需要懂得艺术与技巧。需要一些智慧的谎言、掩饰和矫情,需要经营、宽容与隐忍。当爱情趋于平淡,更要懂得如何让爱情保持活力,这样才能让爱情长久。 《爱的艺术》全书共三卷,*卷《如何获得爱情》,第二卷《如何保持爱情》,第三卷《女人的资本》。*、二卷从指导男子如何追求爱情,以及如何保鲜爱情。第三部分,则从举止打扮、内涵修养等,指导女子如何俘获心上人,鼓励女子主动追求爱情。 《爱的艺术》中,奥维德以诗般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一个个精妙绝伦的爱情寓言,谆谆善诱地向人们传授着爱的哲学与技巧。文中穿插着许多罗马神话故事和典故,格调高雅,笔触轻松自然,而又不流于淫秽。
对于一代美学宗师朱光潜先生来说,书既是他通向学术 的必经途径,也是他深厚修养和丰富灵魂的重要源泉。朱光潜著的《朱光潜谈读书(剪纸漫画珍赏版)》收入的是先生关于读书治学的随笔,其中既有高屋建瓴的方法心得,亦有平易近人的亲身体悟。作者以行云流水、深入浅出的文字,传授读书方法,探寻书中佳妙,分享治学体悟,读之不但有益于提高阅读素养,还能感受到书是如何滋养、丰富、成就这位美学大师的。
当我们研究北大才子时,常常发现;他们高考的成功一直可以追溯到他们拿起书籍的那一天。大量事实可以证明:知识宝库的钥匙只给予勤奋、诚实的人,良好的读书方法也只垂青于那些有科学思维头脑的人。只有这些人,在经过自我奋斗后,才能摘下北大的甜美果实。有人说,读书就如登山一样,考北大何尝不是登山一样?登山必须从山底起步,从山底到山腰,从山腰到山顶,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
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People)又名《中国人》,是对中国国民性的呈现和深刻总结。凭此书,林语堂一举奠定了他在国际文坛的重要地位。本书以幽默轻快的笔调道出了中国人的思想与生活方式,并在此过程中挖掘出国人灵魂深处的信仰和精神特质,展现了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的现状。这是描绘中国社会世情的瑰丽画卷,更是剖析国人灵魂的史诗巨作。
当一对男女不再为传宗接代走到一起,婚姻意味着什么? 徐明海和秦芸组建的就是这样一个不要孩子的“丁克”家庭。在他们自在展现社会首肯的独立发展与和谐的鱼水之欢相伴的的生活形态时,父母的期盼,朋友的劝导,社会主流文化的提倡和传统观念的桎梏,让“丁克”之路一波三折。在他们准备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时,徐明海一次酒后错认导致其怀孕的农村小保姆抱着孩子出现在他们面前…… 《丁克家庭》的作者亦属丁克一族,熟谙个中的酸甜苦辣,所以其笔触生动饱满,而将这个人群的欢乐与痛苦,矛盾与抗争表现得淋淳尽致。
历代社会的人们,都处在自己的位置上,都有自己角度的观点,汇集成了一个繁荣全面的“文化”圈子。集中起来看,其中有许多“根本性”的相同点。这个“相同点”越来越扩大起来。这是“全人类”的必然趋势。 本书概括了欧阳中石先生平素娓娓道及的关于“文化”的思考。既有睿智而深邃的求索和凝练而透彻的论断,也列举了人生、社会以及书法、国画、戏曲的一些现象及事件,从文化的角度,一一阐释,层层鞭辟,显示出他深厚的格物致知的功夫。其论显仁显智,无不在揭示《易·系辞》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深刻内涵。对读者朋友会有启示。本书还收录了欧阳先生一些书画作品以及京剧表演剧照,有助于理解书中相关内容,极具可读性和收藏性。
时代现代感、最个性化、最有趣的“中文甜点”! 盘点专家《新周刊》与知识分子联手编选!《2012语录》包含1000条语录·1000幅人物肖像·1000个时代现代,是创意人群的案头!
本书收集《万象》杂志中以城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文章为合集,这些文章以解读城市为视角,以文人视角观察处于时代洪流中的城市的变迁,为读者描画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的生活百态,提醒我们某个特定时代里的城市的文化与流行,讲述着历史变迁给城市留下的独特标记。更重要的是,这些出自文学大家的文章,多从对城市的解读出发,穿透时代扬起的尘埃,洞察世间的风云变化,带领读者感悟生命的真谛。 《城市记忆》收集的作品都处于知名大家之手,这些作家具有的市场号召力。基于杂志本身的口碑和我们对于产品的包装定位,能赢得量的读者。
《阴阳脸》之中出场的骚人墨客性格各异。他们多半才高八斗;然而,现今看来,他们身上又有如此明显的人格弱点。龚自珍虚荣地吹嘘自己的艳遇,郑板桥用装腔作势谋利,黄仲则恃才而放纵自己的乖戾,柳亚子自视甚高因而伸手索官,从郭畀到袁宏道皆热衷奔走于达官贵人的门下,吴梅村、赵孟颊终于从前朝遗民到腆颜事敌……总而言之,许多文人的生活都和政治权势发生了复杂的联系。无论渴望还是失望,投机还是不屑,政治权势始终是他们生活之中不可回避的重心所在。他们的人生必须根据与政治权势的关系来定位。科举应试,卑躬屈膝地索取名流的推荐信,得到一官半职,趾高气扬地顾盼自雄,官场失意挂冠而去,寄情山水,愤世嫉俗,倡优,僧道药酒,或者标榜人格形象,或者觑破了世态炎凉而领悟了人生真谛--许多传统文人基本上就是在上述的生
《聊斋志异》是一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中国古典文学精品,是传世藏书。小说描绘了大量狐仙鬼怪、花妖树精,有吃人不吐骨的面皮恶魔,也有温婉深情的狐仙鬼女;有对社会的尖锐批判,有对丑恶人性的鞭挞,也有对美好、健康生活理想的热情讴歌,一篇篇动人心魂、曲折离奇的故事,令你应接不暇。作家、聊斋研究专家马瑞芳教授精选26个聊斋名篇,作精妙讲析,并附录原文,便于一般读者对照阅读。每篇之后设“相关链接”栏目,介绍与本篇相关相近的三个聊斋故事,达到扩展阅读的目的。
曹伯韩先生的《国学常识》一书,最初由上海文光书店于1947年2月刊行。2002年,时隔55年之后,三联书店将其纳入“三联精选”书系出版发行。在2002年版中,纠正了1947年版中的明显错讹,将原来的繁体直排改为简体横排。为便利读者,在旧式注音符号后加了汉语拼音注释,删去原版书后所附索引。此外,对原书个别处因成书年代早而陈旧过时或不甚准确的提法,也以加注的方式做了说明。此次收入“中学图书馆文库”,即以“三联精选”版为底本,重加修订、编辑,改版发排,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错误或加以更正,或加注说明。 《国学常识》是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国学入门读物。作者以浅显流畅的文字,对中国的语言文字、哲学、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及其代表性的学人、源流、派别及学术观点,一一做了评述。读者可以凭借此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