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说什么 有声书频道:https://e.dangdang.com/touch/products/1960446298.html?channelId=30010 《金刚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它全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经名中的 蜜 ,一作 密 ),一卷,由姚秦鸠摩罗什于弘始六年(四〇四)译出。问世之后,即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纂要、注解、夹颂、宣演、义记、采微、集解、科释、宗通、决疑、大意、直说等各种注疏达一百多种。经中主要论述了 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 ,一切现象(物理的和心理的) 性空幻有 的理论。 本书为南怀瑾先生有关《金刚经》的讲记。依据梁代昭明太子的分法,将《金刚经》分为三十二品(相当于章),然后逐品做了讲解。每一品均以一首偈颂做总结,以阐发自己的研究心得。《金刚经》中的疑难之处,于中剖析得淋漓尽致。
20世纪20年代,德国汉学家卫礼贤将《太乙金华宗旨》德文译本寄给荣格,请他撰写评论,这个长篇评述就是本书的由来。当时荣格处在与弗洛伊德决裂后的至暗时刻,他开始自发地画下来心中和梦里出现的意象,这些意象经常是曼陀罗图案。荣格读完这部东方文化经典后,声称文中所述关于曼陀罗及中心趋向的想法,给予了他做梦也不曾想到过的证实,帮助荣格解决了研究集体无意识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作者以其 大历史 观而闻名于世,本书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 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 。本书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 《万历十五年》是一部改变中国人阅读方式的经典,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融会黄先生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治学体会与一体,首次以 大历史观 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发人深思。书名虽为万历十五年,然而其内容却俯瞰了整个明朝的兴衰,并且告诉我们与以往历史书中
长生不老 一直是千百年来世人的向往与追求。究竟如何修炼,方家各有所见。为答复学人的咨询求教,南怀瑾先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修习实践,以及古今述作,撰写了《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一书。书中着重叙述了佛、道、儒三家的静坐修持法。内容包括:静坐的姿势与要点;静坐中体内气机的反应,与由此而引发的心理与生理的变化;中医经络学说中的气功,为纠正讹传误修、怡生养年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在《法华经》的思想中,菩萨行的观念也得到充分地阐释,这些丰富的修x思想着重体现在《安乐行品》及《常不轻菩萨品》中。所谓 菩萨行 ,是指志求佛果的众生(菩萨)为证佛果, 而必须精勤修习的自利利他的各种方法。如在《常不轻菩萨品》中,记述了常不轻比丘随见四众悉皆礼拜赞叹,无论人们对他怎样轻骂侮慢,他都对众生礼敬如故,并预言众生皆当作佛。这可被认为是较早出现的 一切众生皆可成佛 思想。如东晋时期的竺道生,即对当时中土流行的所谓 一阐提人不得成佛 的思想提出异议,而提出 一阐提人亦当成佛 的观念,他之所以孤明先发地提出这一观点,实则与他对《法华经》真实思想的解悟不无关系。这一点可以从他所作《法华经疏》中看出。如在注疏《譬喻品》时有言: 闻一切众生,皆当作佛。 在《见宝塔品》的注疏中言: 既云三乘是一,一
本书以专题研究的方式,系统阐述禅宗与道家的宗旨、源流、修持和影响。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 禅宗与佛学 ,对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大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禅宗的传承,奠定后世禅宗思想基础的六祖慧能的事迹等,做了精湛的论述。下编为 道家与道教 ,对隐士和方士的由来,养神、服气、饵药、祀祷的派分,老庄之学,齐燕之风,阴阳五行,神仙丹道,道教的形成与演化,以及道家与道教对古代天文、历算、地理(堪舆)、物理、化学、医药等自然科学的贡献等,做了深有见地的剖析。
《冰鉴》是中国传统识人术*奇书,曾国藩一生识人心得的总结。曾国藩能在晚清吏治败坏并*腐朽的环境中揽尽天下英才,与他独到的识人才能密不可分。曾国藩的识人术,重神兼之以形,重常而辨之以奇,重礼而导之以术,就相论人,就神取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观察人的归宿。现代人阅读《冰鉴》,对于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中甄别人的优劣,极具实用性和启迪性。 《挺经》是曾国藩十年七迁,青云直上,连跃十级,掌控晚清官场的精华总结,被后世众多知名人士列为建功立业的必修典籍。 《冰鉴挺经》将两者兼合,以经典重现、指点迷津、古文译读,前言诠释的综合形式来解读曾国藩*经典的两部著作,从而让读者能够更好地走进曾国藩的心灵深处,解剖他的内心世界,领会他的思想智慧,获得他的人生谋略,将之学为己用。
《上学记》是著名学者何兆武先生的个人口述史。何先生生于1921年,在北平读小学和中学,在西南联大读大学和研究生,共七年,读过四个系,之后在清华大学任教。《上学记》写的就是何先生1949年的求学生涯,其中西南联大的七年是主要篇幅。何先生以治哲学史和思想史的思想底蕴,以谦和率真的学者姿态,以历史亲历者的回忆和感受,讲述在特殊的年代,尤其是抗战烽火中,一代人的青春和理想、知识和风雅。书出版后,好评如潮,当然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但何先生说: 为尊者讳、为贤者讳,并不是真正对人的尊重。一个人的思想本来是活泼的、与时俱进的,又何必一定要把它弄成一种思想上的木乃伊,让人去顶礼膜拜呢? 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上学记》不止是一本口述史,更是一本打开历史之门、知识之门,乃至真理之门和思想之门的启蒙之书。当然
东晋葛洪所撰《神仙传》是一部志怪小说集,共10卷,是其所著道教经典《抱朴子 内篇》的案例辅教之作,以具体人物事迹阐释他的 神仙实有 仙学可致 的主旨。其中的故事,情节大多复杂、奇特,想象丰富,记叙生动,体现了魏晋时期的神仙观念及魏晋文士风气。其中不少人物常为后世养生文献所引用,一些成语和文化典故,如 沧海桑田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杏林 橘井 等,大众耳熟能详,已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次整理以收录神仙数目较多且文字内容较为丰富的广汉魏丛书本系统的《道藏精华本》为底本,并附录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中的《太阴女》《太阳女》《乐子长》3篇,共计97篇、101位神仙的故事,是目前较为完整的一个整理本。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 第3册)/普通高等教育 十二五 国家规划教材》包括三个内容:1.文选;2.常用词;3.古汉语通论。这三个内容不是截然分离的三个部分,而是以文选为纲,其他两部分跟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第1个单元包括为文选、用词、通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说明、背景介绍,该书对于研究学习古代汉语文学、政治、经济、社会形态,大有帮助。
《抱朴子内篇》与《外篇》同为东晋葛洪撰述。作者认为道本儒末,《内篇》属道家,《外篇》属儒家。《内篇》论证神仙的存在、论述金丹和仙药的制作方法及应用、各种方术的学习应用、各种道教书籍;是对战国以来、直至汉代的神仙思想和炼丹养生方术所作的系统的总结,为魏晋神仙道教奠定理论基础的道教经典。此次,我们约请业内专家,以清孙星衍平津馆校勘本《抱朴子内篇》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精心解题、注释、翻译,以飨读者。
《唐诗三百首诵读本》(插图版)是 中华经典诵读工程配套读本 之一,专为4 12岁的青少年儿童编写,我们依据版本收录《唐诗三百首》全文,并附有拼音,对难字、难词、难句做了精炼、准确、易懂的注释,同时,配有大量与文字密切关联的图片,让读者在愉悦的审美中,品味经典的魅力。
近些年来,文化因素在人类进步中发挥的作用,受到了全球性的关注。 本书从文化与经济发展、文化与政治发展、文化与性别、文化与美国少数民族、亚洲危机和促进变革等几个方面人手探讨文化问题。国际政治问题专家亨廷顿和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员哈里森,召集世界多方专家学者,在美国艺术科学学会举办的 文化价值观与人类进步 研讨会上,探讨何种文化在何种程度上促进或阻碍了经济发展?文化与政治、文化与民主有什么样的联系?文化是否有优劣之分,应该承认一种文化比另一种好,还是要尊重所有文化?文化在男女平等和少数民族问题上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了全球经济运作模式?对于文化变革,我们应如何面对,持何种态度,采取何种措施呢? 本书将有助于我们在诸多文化问题上的理解与探讨。
《声律启蒙 笠翁对韵诵读本》(插图版)是 中华经典诵读工程配套读本 之一,专为4 12岁的青少年儿童编写,我们依据版本收录《声律启蒙 笠翁对韵》全文,并附有拼音,对难字、难词、难句做了精炼、准确、易懂的注释,同时,配有大量与文字密切关联的图片,让读者在愉悦的审美中,品味经典的魅力。
《劝学篇》是晚清名臣张之洞(1837 1909)撰写的近代思想著作,共24篇,4万余言。全书贯穿 旧学为体,新学为用 的论点,主张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基本原则下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技术,猛烈攻击维新派的 开议院、兴民权 的学说。此书深得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赏识,得以 挟朝廷之力以行之,不胫而遍于海内 ,据称发行数百万册。
《晏子春秋》是一部别具特色的古书,被称为中国古老的传说故事集。全书既有子书的特点,又有诸如《战国策》等史书的风貌,共8卷,由短篇故事组成,刻画了晏子及其身边诸人物形象,所载史实,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书相互印证。
新增序言,于丹用六千多字的篇幅讲述了她与她的父亲,也是她与《论语》的缘起。 全书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于丹对《论语》的解读,后半部分是《论语》原文。 在前半部分,作者用白话形式重新诠释了《论语》一书,并以 天地人之道 心灵之道 处世之道 君子之道 交友之道 理想之道 人生之道 为主题,分别加以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后半部分,既是对前半部分的补充,使读者更为全面地领略《论语》的魅力;又为一本完整的《论语》小书,供读者不时翻阅诵读。 新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特意为本书手抄的《论语》局部原文插图,四色印刷。
如何在短时间内清晰地了解和感悟人物众多、事件纷繁的中国历史?*简洁的途径莫过于读懂细节。细节呈现真实历史,历史又因细节而改变,撷取历史长河中的点点细节,联结起来,即是一种解读历史的方式。《一本书读懂中国史》就是从细节出发,采用由点到面、繁简结合的编排和写作方式,兼具可读性和工具性,讲述从传说时代到民国时期的中国史。
为更好地挖掘与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彰显并传承其精神及魅力,中华书局推出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 系列。该系列在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读本的基础上加以修订升级。 《诗经诵读本》(升级版)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 系列之一,我们依据权威版本收录《诗经》全文,并附有拼音,对难字、难词、难句做了精炼、准确、易懂的注释,同时,配备全文诵读音频(以二维码的形式分章节附录),旨在让广大学生、家长和教师通过更便捷的方式,享受更优质的内容、体验更纯粹的诵读。
《康震讲诗词经典》为康震教授长期浸淫古典诗词的心得之作,全书共收录自先秦至清代的古代诗、词作品一百余首。每一首作品大致分为四个部分:作者介绍,简要介绍诗词作者的生平行迹; 导读 部分主要介绍诗的出处、诗题含义、诗歌大旨和诗词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等;注释部分主要对诗词中的重点、难点字词进行必要的注疏和解释,个别难解的诗句则对整句进行串讲; 延伸阅读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诗题相关的文化史知识进行简要的介绍,二是简要介绍古今学者对本诗词的点评,三是古代文人学者与诗词作者的唱和酬答及怀念之作。
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冬去春来,岁月递嬗,时光如流,一个个的中国节在井然有序地轮替着。人们依照时节,付出辛勤的劳作,收获丰稔的果实,感受生活的美好,缅怀逝去的亲人 鞭春劝农,新正拜贺,元宵花灯,三月踏青,端午竞渡,七夕乞巧,中秋拜月,三秋尝新,重九登高,冬至馄饨,腊八佛粥,糖瓜祭灶,团年守岁 《图说中国节》叙说了传统中国节日的历史渊源、丰富寓意,展示了中国节日的各种民俗活动。再加上一幅幅形式多样、精美有趣的插图,一个个中国节便形象地再现于我们的面前。 中华民族的每一个节日都是一幅优美的图画,都是一首欢乐的歌。阅读本书,品味节俗,伴随着一个个的节日,我们的生活将更快乐、更美好!
《龙文鞭影》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儿童启蒙读物,*初由明人萧良有编撰,后来杨臣诤进行了增补修订。此书主要是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典故和逸事传说,四字一句,两句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问世后,影响极大,成为*受欢迎的童蒙读物之一。 中华蒙学经典 系列中的《龙文鞭影》,在借鉴和吸收前人注释成果的基础上,对原文重新进行阐释,以原文、典故、插图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出来:原文依据权威底本,并作适当校勘;典故准确,语言流畅,并标明出处;同时配以近百幅与典故相关的图片。另外,全书*后还附有《龙文鞭影》全文加注音,便于读者记诵。
不知您是否意识到,也许您说的每一句话里都包含着 文化 五谷杂粮 有哪五谷? 六亲不认 是哪六亲? 株连九族 都包括谁? 为什么买 东西 不说买 南北 ?为什么 败北 不说 败南 ?为什么说话算数叫 一言九鼎 ,换成 六鼎 七鼎 行不行? 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中国人应知的国学常识》里找到答案。 这里所说的 国学 ,与 中国传统文化 同义,它不仅写在典籍里,更活在我们的生活里、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除了经典常识、制度法律、教育科技,传统的民生礼俗、戏曲曲艺、体育娱乐 也是本书要介绍的内容。 这里所说的 常识 ,有两个重点:一是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二是读书时经常遇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大家知其然但未必知其所以然的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书只是采用杂志栏目式的方式,选取其中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