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
《声律启蒙》(英译版)一书用读者易于接受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中国传统蒙学读物《声律启蒙》进行了解析,特别是对书中设计的典故和事件进行了通俗的解释,采用了英文意译《声律启蒙》原文,并加注中文注释的方式。全书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有十五个韵部。作者在每个韵部里根据平水韵列出了这个韵的发音和它所包括的汉字,以供读者备查。在对例句进行说明时,用汉语拼音标注了每行的发音,然后用英语给出句子的意译,并且指出句子是如何押韵的,句中有哪些对仗,并对句中出现的典故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新编“声律启蒙”》中的《菁莪韵对》以现代汉语普通话韵脚为序,编著大量对韵语段,化用古代诗词和历史典故,并做出注释。《童子对》是明代人曾可前创作的同类作品,编入本书时加入注解。另《对联修辞例话》部分,总结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举例分析。三部分内容皆以对仗为核心,旨在帮助读者学习和创作诗词与对联,并从中学习文史知识。
古典名著犹如世代相传的火种,它点亮了人类的智慧和情感。 古典名著阅读无障碍本,是通过我们对古典名著的解读、注音、注释、翻译等,让广大的一般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减少一些学习古代经典的障碍,让其在较短的时间里穿透深邃的历史时空,和古人的心灵相接、相励!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
《新编“声律启蒙”》中的《菁莪韵对》以现代汉语普通话韵脚为序,编著大量对韵语段,化用古代诗词和历史典故,并做出注释。《童子对》是明代人曾可前创作的同类作品,编入本书时加入注解。另《对联修辞例话》部分,总结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举例分析。三部分内容皆以对仗为核心,旨在帮助读者学习和创作诗词与对联,并从中学习文史知识。
声 律 启 蒙 卷上(上平声) 一 东 / 2 二 冬 / 4 三 江 / 7 四 支 / 9 五 微 /12 六 鱼 /13 七 虞 /16 八 齐 /18 九 佳 /21 十 灰 /24 十一 真 /26 十二 文 /29 十三 元 /32 十四 寒 /35 十五 删 /38 卷下(下平声) 一 先 /42 二 萧 /45 三 肴 /48 四 豪 /51 五 歌 /53 六 麻 /56 七 阳 /58 八 庚 /61 九 青 /64 十 蒸 /66 十一
古典名著犹如世代相传的火种,它点亮了人类的智慧和情感。 古典名著阅读无障碍本,是通过我们对古典名著的解读、注音、注释、翻译等,让广大的一般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减少一些学习古代经典的障碍,让其在较短的时间里穿透深邃的历史时空,和古人的心灵相接、相励!
《声律启蒙(英译版)》一书用读者易于接受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中国传统蒙学读物《声律启蒙》进行了解析,特别是对书中设计的典故和事件进行了通俗的解释,采用了英文意译《声律启蒙》原文,并加注中文注释的方式。全书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有十五个韵部。作者在每个韵部里根据平水韵列出了这个韵的发音和它所包括的汉字,以供读者备查。在对例句进行说明时,用汉语拼音标注了每行的发音,然后用英语给出句子的意译,并且指出句子是如何押韵的,句中有哪些对仗,并对句中出现的典故进行了简要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