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百话》是施蛰存先生晚年创作的一部集唐诗研究和欣赏于一体的著作,旨在 用漫话的方式,自由活泼地与读者漫谈唐诗 ,文风典雅、语言晓畅,于赏鉴中夹谈典故的意义,每首诗所反映的时代、风俗,诗体的源流及关于诗史、音律和有关的文学基础知识。 全书由 初唐诗话 13讲, 盛唐诗话 29讲, 中唐诗话 35讲, 晚唐诗话 17讲组成,另有 唐女诗人 六言诗 联句诗 唐人诗论鸟瞰 唐诗绝句杂说 历代唐诗选本叙录 6讲专论,合为 百话 。施蛰存先生选诗有自己独到眼光,每讲一诗务要选取一定角度,讲出新意或讲出相关诗史、诗体等的综合知识。讲解既全面又从个体艺术感知出发,言之有物,简而不繁,为读者了解唐诗、鉴赏唐诗提供了入门之径。
《读通鉴论》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所著的一部史论。全书约60余万字,分为30卷,借引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载史实系统地评论自秦至五代之间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分析历代成败兴亡,盛衰得失,臧否人物,总结经验引古鉴今探求历史发展进化规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大思想家顾炎武的学术巨著,对后世影响巨大。该书是一部经年累月、积金琢玉撰成的大型学术札记,以明道、救世为宗旨,囊括了作者的学术、政治思想。主要内容划为八类,即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虽然时代已经变化,但书中提出的很多问题,至今依然值得重视和借鉴。 本书以潘耒刊刻的清康熙三十四年遂初堂本《日知录》为底本。所选文章反映顾炎武学术宗旨、经世思想、研究精神、研究方法,以期对于清代学术思想以及清以后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研究有所助益。
《乐律全书》是明代的音乐论著。明宗室郑恭王厚烷之子朱载堉撰,成书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共45卷,包括《律学新说》、《乐学新说》、《算学新说》、《律吕精义》内外篇、《律历融通》、《六代小舞谱》、《小舞乡乐谱》、《二佾缀兆图》、《灵星小舞谱》、《圣寿万年历》等15种。作者秉承父志,钻研律学、数学、天文学等,前后花了19年,方完成此书,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一部重要典籍。
本书既不是注释本,也不是白话本,而是对经典《传习录》原文含义及启示的深入解读。根据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杨军教授给弟子讲课录音整理而成,语言深入浅出,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当代实际,充分阐释了 心即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 的核心精神,是立足于当代对儒家精神浅近直白的阐释。
《读通鉴论》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所著的一部史论。全书约60余万字,分为30卷,借引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载史实系统地评论自秦至五代之间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分析历代成败兴亡,盛衰得失,臧否人物,总结经验引古鉴今探求历史发展进化规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
计算是数学的地基,而巧算则是计算思维的精妙体现。学习巧算,不仅能提高计算的效率和正确率,更能让孩子深入理解数学概念与思想方法,体会到思考的乐趣。本书借由15道经典的巧算问题及15道相关拓展题,结合计算的底层算理,介绍了如数列求和、最值问题、数字谜等问题中的计算技巧,展现了从特殊到一般、逆向思维、数形结合、假设调整法、整体换元等思维方式。希望读者能在阅读本书后摆脱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从简单的例子开始真正学透计算,一探巧算背后的大学问。 本书适合小学生和初中生阅读,也可作为家长和教师的数学教育参考书。
作者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揭示出国学的主要义理与理据。有时,国学爱好者读了大量经典释义类的书仍然一头雾水,不知国学到底为何物。本书就是为去除这一困惑而写的。读过本书一定会产生全新的感觉:国学乃是古人对大自然认真体悟与虚心效法的产物,所以国学才能妙合天地之道。学习国学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寻得生命之根与活力之源。 本书由国学义理篇、经典篇、天人篇、语文与汉字篇、文化生活篇、儒教篇、东西方比较篇七部分组成。七个篇章紧密关联,国学以义理为纲,纲举目张;目以经典为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天人合一是皮之内里;内里用汉字表达;展开则为中华文明丰厚的文化生活;儒教则通过礼来保证秩序稳定与祥和;为确定国学的意义与价值少不了与西方进行比较,从而确立文化自信。
本书既不是注释本,也不是白话本,而是对经典《孔子家语》原文含义及启示的深入解读。《孔子家语》相比《论语》,其故事性更强。本书根据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杨军教授给弟子讲课录音整理而成,语言深入浅出,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当代实际,是立足于当代对儒家精神浅近直白的阐释。
本书既不是注释本,也不是白话本,而是对经典《孟子》原文含义及启示的深入解读。《孟子》是 十三经 之一,更是儒家经典。本书根据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杨军教授给弟子讲课录音整理而成,语言深入浅出,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当代实际,是立足于当代对儒家精神浅近直白的阐释。
本书既不是注释本,也不是白话本,而是对经典《论语》原文含义及启示的深入解读。《论语》是 十三经 之一,更是儒家经典的核心。本书根据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杨军教授给弟子讲课录音整理而成,语言深入浅出,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当代实际,是立足于当代对儒家精神浅近直白的阐释。
本书将敦煌壁画分为本生、佛传、因缘、史迹、经变、神话、供养人、山水、建筑和图案画十个类别,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00幅作品进行重点介绍。作者从以壁画中有趣的人物或动物故事为切入点,介绍不同时代的及故事内容中涉及的民俗习惯、中西交流等知识。本书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对敦煌壁画代表作品进行讲解,使他们愿意读、读得懂。
《颜氏家训》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国学经典著作。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该书成书约为公元6世纪末。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此书是传统家训成熟期的代表作,堪称典范,在历史上影响深远,享有 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的美誉。《颜氏家训》在继承传统的儒家思想基础上,深刻阐发了一套教子、治家、修身、处世、治学的原则和方法,目的在于 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世人 。颜之推撰写《颜氏家训》的初衷,是希望以此来教育颜氏后人,但其产生的实际影响却远远超出了一家一姓的范围。《颜氏家训》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经典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蕴含的深邃思想、教育理念、人生智慧等等,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
《 朝花夕拾 精讲》是由海淀名师郭郭老师全新打造的“经典名著一站式阅读“系列的第一本。《朝花夕拾》作为鲁迅先生生平专享一部回忆性散文集,能够帮助读者了解国人特性、民族基因,读透了才知道情感的“可贵”与“可贱”、人际的“可近”与“可远”、社会的“可爱”与“可怕”,它是中学生书目,也是中考语文必考书目。鲁迅独特的讽刺鞭挞式文风、使用大量隐喻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得鲁迅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成为难读、难懂的作家之一。但关于鲁迅的内容,又是小初考试重要的部分。读懂鲁迅成为中小学生必修课。《朝花夕拾》作为鲁迅的散文集,相较于鲁迅其他作品而言,是很好的阅读切入口。《 朝花夕拾 精讲》的编注者郭郭老师具有多年语文一线教学经验,尤其擅长语文阅读专项方面的教学。本书包含他对《朝花夕拾》的独特解读,通过课前
本书由“魅力敦煌”“妙音篇”“曼舞篇”“敦煌乐舞鉴赏”和“古韵新声”五个主题组成,每个主题下设若干专题,以诗歌、舞蹈形象、热点话题等作为切入点,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带领读者去欣赏反弹琵琶的惊艳、细数琳琅满目的乐器、探寻神秘的霓裳羽衣舞等。本书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介绍敦煌乐舞的一些基本知识和鉴赏要点。书中也介绍了敦煌学研究者和艺术家们为了再现敦煌乐舞曾经的辉煌所做的努力和尝试,以激发青少年读者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担当意识。
世说新语》是对中国文学乃至思想文化、特别是士人精神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一部古典名著。以其生动传神的笔触,优美精炼的语言,分门别类记录了魏晋时期的历史人物和名士风流,广泛反映了这一时期两百多年间的政治斗争、学术思想和社会风尚,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世说新语》分类系事,篇幅短小,截取精彩片段,记载轶闻隽语。它是我国笔记小说(或曰文言小说)的典范之作,其文体和风格对后来的笔记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世说新语》以记载魏晋士人的言行逸事为主,集中、充分、生动地表现了魏晋风流,借用书中顾长康的话,可谓是魏晋风流的 传神写照 ,而此书恰成了观察魏晋风流的 阿堵 。
《淮南子》是淮南王刘安和他的门人宾客共同撰著的一部著作,成书于西汉初期的景帝时代(前156 前141年),距今已经二千多年。这是一部内容丰富的著作,既保存了先秦以来的许多思想材料,又有汉初思想综合的时代风貌,显示了其作者试图 牢笼天地 的雄心。
本书根据《红楼梦》难读、难懂和难教的问题,从文本解读、课程设计与教学安排三个方面回答。作者广泛研究了红学研究的成果,根据中学教学实际,进行必要的转化与优化,注重通识性与共识性的内容,注重教学的实效。全书无论在文本解读还是教学设计上,充分渗透理性思辨的精神,既有实用性,也有很强的教学与学术引领性。本书汇集了二十多个《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秀课例,大部分设计者都是《红楼梦》阅读教学的名师专家,也有几位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并请知名红学专家或语文名师作点评。可以说,这是一本“红楼教学大观”。
《文字的奥秘 穿越时空》 中国的文字,自甲骨文演变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中所蕴涵的智慧令人叹服。《文字的奥秘.穿越时空》将带你追溯文字的历史,了解它们的演变故事,认识它们的英文名称,学习与它们有关的趣味知识。感受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领悟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尽在《文字的奥秘.穿越时空》!
《50:伟大的中国短篇小说》收录了39位名家的50篇短篇小说,以发表时间的先后汇为一编。自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开始,中国现代文学已经走过百年。在浩如烟海的现代文学作品中,我们为读者披沙沥金,挑选出50篇经典的短篇小说。这些篇目有的来自有名高校中文系编选的权威教材和各类权威现代文学丛书,有的来自国内一线文学刊物的历年排行榜作品选,还有一些来自在市场中口碑较好、获得较大影响力的作品。这些作家除了在海内外屡获各类文学奖外,也多有作品被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进入了一代国人的集体记忆,他们的小说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和积淀,称得上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同时,我们在编选时注意兼顾不同读者的偏好口味,除了“中国正典”外,也收入了近年来广受关注的、较为年轻的作家作品,以及表现少数民族地区生活的写作,他们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大蒙古国时代杰出政治家,同时也是著名的天文学家与诗人。《湛然居士集》是耶律楚材的诗文集,共14卷,该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典籍。本书选编《湛然居士文集》中的诗文200篇加以解读,注释详尽明了,通俗易懂。结合耶律楚材的生平和所处时代,介绍其诗文的内涵和特点,反映耶律楚材不同时期的文学和政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