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中华民族的历代文化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并为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 提供精神助力,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特此编纂《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 本书选入的101篇经典作品,包括先秦诗歌、辞赋及历代论说、语录、史传、奏议、碑志、杂记、序跋、尺牍等各种文体,不仅涉及哲学、社会科学,还涉及科学技术、中外关系、军事思想等领域,尤其注重那些关乎修身立德、治国理政、伸张大义、嫉恶刺邪、亲情伦理的传世佳作。
本书以明嘉靖十四年袁褧嘉趣堂刊本为底本,校以龚斌先生《世说新语校释》(增订本)、余嘉锡先生《世说新语笺疏》、徐震堮先生《世说新语校笺》诸本。底本分卷上、卷中、卷下,每卷复分上下,本版依36门次序排列、不另分卷,各门条目按底本次序排列并加序号。书中人物众多,常以名号爵里相称,各种称谓总合逾千,为方便阅读,本书于人物名号称谓之上直接标注人物姓名。 同济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刘强老师全本解注 白话全文翻译 特制《世说新语 阅读指南》 精美插图四色彩印 全书胶版纸印刷!
汉字是世界上的表意文字,承载着古人造字时的时代特点和人文气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典型的 活化石 。每一个汉字都渗透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汉字里的国学》选取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些汉字,按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逻辑线索,通过解读汉字的本源、流变,将与这个汉字有关的国学知识融会贯通其中,挖掘汉字背后传递出的人文精神,用以指导人们的生活。 本书缘起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同名国学课程,作者同时建立 汉字里的国学 微信群,每周讲解一个汉字,深受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的喜爱,有家长评价 刘老师讲课善用实例,生动形象,语言干脆利落,见解独到犀利,通过一个又一个貌似简单的汉字,配以若干古今中外的小故事,为我们图文并茂地讲述深藏于汉字背后的传统文化之精髓 。
中国兵家历史源远流长,智略雄冠中外。本书从起源流变、代表人物、传世著作、经典战例等多个维度,对中国兵家做概略性考察。 源流篇 以时间为轴,选取古代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军事家,总结其军事理论与实战贡献,系统梳理中国兵家的发展演变脉络。 分野篇 通过列举中国兵家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军事著作,分析军事谋略、练兵方法、军事制度、军事装备等方面蕴含的重要思想。 战例篇 则以具体的战争、战役为研究对象,着重论述中国兵家的军事实践,对那些能影响历史进程、开创战争模式,或是能为后人提供经验教训的战例进行分析,从正反两方面丰富中国兵家的历史形象。
“给孩子的数学三书”包括《马先生谈算学》《数学的园地》《数学趣味》。《马先生谈算学》是著名数学教育家刘薰宇写给中小学生的数学科普经典。本书以“马先生”的口吻,围绕如何用图解法求解一些算术四则运算问题,收集了100多道题目加以讲解,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数学严谨的态度。《数学的园地》是著名数学教育家刘薰宇写给中小学生的数学科普经典。本书比较系统地说明了函数、连续、诱导函数、微分、积分和总集等概念及它们的运算法的基本原理。抽象、枯燥的高等数学内容,经过作者巧妙的手法写出来,只要是学过初等代数和几何的人,就会很轻松地读完并掌握,所以本书完全可以作为中小学生常备的重要自学书。《数学趣味》是著名数学教育家刘薰宇写给中小学生的数学科普经典。本书中所收录的都是作者在日常生活中陆续写作积累的数学文章
本书按照历史先后顺序,从典源、是以、书证、考据等方面介绍了我国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这是一个十分有趣也十分有意义的选题。邯郸是我国有名的成语之乡,拥有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这其中包括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廉颇蔺相如的将相和、信陵君的窃符救赵等一大批成语典故,因此这样一部关于邯郸成语典故的工具书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
.
《礼记》是我国传统的重要经典之一。本书选择了其中重要的篇章段落,加以注释与点评,即透过文字典故的疏通,浅显的解释与评论,以期读者理解、把握礼乐文化的器物层面、制度层面、价值层面及终极意义层面的内涵。本书围绕《礼记》的若干篇章做一导读,让大家了解这一经典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意义。《礼记》的基本内容及其可以在当下进行创造性转化的,有这样几个重点:第一,《礼记》所蕴含的终极性的内容及其意义;第二,《礼记》所蕴含的生态伦理的内涵与意义;第三,《礼记》所蕴含的儒家政治哲学与社会治理方面的内容及其意义;第四,《礼记》所蕴含的道德哲学,即修养身心性情、培养君子人格的内涵与意义。
本书依据台湾奉元书院 师承师说 的要点,谨遵师训采 依经解经 的编写理念,费时七年完成。其次也遵循毓老师晚年的耳提面命: 将来推广与讲学,务必掌握需要与有用的原则因袭传统而不失其新,与时俱进,发挥实学的至境,一字一义悟天下。 因此,本书依据毓老师讲经的核心精神,战战兢兢地秉承毓师的教诲;同时做系统化、科学化、周延化的延伸编写;让每一章更趋于独立、完整、优质、曼妙,产出更活泼灵动的阅读理解。 由于依经解经的需求,不厌其烦地援引论证,在引经据典的摘录作业上,难免有些篇章所引的四书五经经典会重出。 从读者的角度而言,就章论章,旁征博引,能够晓畅自如、豁然开朗,当有引证的需要时,必要的典籍马上搭配运用,自然能产生适时而醒豁的效果。 本书希望做到语境通神,慧境悟心。在浅显的笔调中,一语道破,将
《巨匠与少年》专为青少年打造,共4册,分别为《范仲淹:乘风破浪的大鲸》《欧阳修:甘当伯乐的千里马》《王安石:立独行的牛形人》《苏轼:闪亮的摩羯星》。四中名师万君以历史时间为线,生动讲述了北宋四位文学巨匠各自生平事迹,侧重展现他们从少年走向巨匠的蝶变过程。通过极具画面感的文字、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精彩鲜活的故事和学生知识相结合。打开此书,穿越宋朝,震撼于他们波澜壮阔的一生。跟随范欧王苏的成长之路,积累巨匠的智慧精华,收获少年成长的力量! 他们是天赋异禀的大神,也是热血的平凡少年。 范仲淹山洞读书发现了金子? 因为朋友的梦和欧阳修的诗,一匹独马名声大噪? 一件民间小案引发王安石和司马光空前大辩论? 是谁和苏轼“相爱相杀”了一辈子,最后还想跟他做邻居? …… 与巨匠同行,发现闪闪发光的自己
全套图书共有6册,分别是:《否定中的肯定:逻辑的故事》《偶然中的必然:概率的故事》《抽象中的形象:图形的故事》《无限中的有限:极限的故事》《未知中的已知:方程的故事》《变量中的常量:函数的故事》。每分册24篇文章,每篇文章都是由精彩的故事开始,至少对一道经典数学题进行拆解,进而引出数学的基本思想、概念、方法,把数学问题中最本质的东西从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演绎出来,让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在富有“故事”性的数学问题中学到与课本知识不一样的东西。整套书包括逻辑、概率、图形、极限、方程、函数等六大板块,非常整齐,是中小学生必学的内容。在经典的数学内核中,紧扣要求,内容充实,文字活泼流畅,趣味十足,帮助孩子快速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点图谱。故事的引人入胜与数学原理的巧妙结合,会
《文明的曙光我们的故事第一册》 这是一套面向青少年读者的中国历史普及读物,作者以全球化的视角,用讲故事的方式,从地球的形成一直讲到近代中国,全面展示了历代中国人的生活图景,注重科技与文化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行文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从地理、气候等一些小细节来书写中国大历史;书中重要的遗址、文物均有配图,旨在引领小读者“回到历史现场”,思考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建立对“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本套书共十五册,每三册为一辑。第一辑讲述了秦朝灭亡之前的中国历史。《文明的曙光》为第一册,主要讲述了地球的形成、人类的产生直到西周灭亡。
本书是基于《论语》而创作的漫画故事集。其创作手法是在深入研究《论语》原典及儒家jingdian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地将《论语》有关内容合理改编为情节生动、幽默风趣的四格漫画故事。 本书共21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一堂孔夫子“亲授”的论语课。通过创建课堂场景,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验《论语》学习,更好、更直接地感受《论语》的魅力。每篇小故事都分为四个小模块,分别是“篇首导读”“漫画论语课”“论语链接”“论语冷知识”:“篇首导读”以精炼的语言概括故事的背景、要义和价值,是故事的引子;“漫画论语课”将《论语》中的一些重点以漫画的形式合理改编为故事,让读者能更直接、轻松地理解论语释义,是故事的核心要件;“论语链接”将故事中涉及的《论语》原文进行了罗列,并一一进行白话文释义,让读者能进一步熟读《论语》
徐梵澄先生是中国现当代的精神哲学家、翻译家和印度学专家,被誉为“现代玄奘”,“只留下背影的一代大师”。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加入中印文化交流计划,赴印度泰戈尔国际大学任教;1951年入南印度室利?阿罗频多学院,任华文部主任。1960年代是徐先生对于中国传统学术菁华的宣扬期,《小学菁华》为其于1963年编辑而成的一部汉英字典,后于1976年晚出版于南印度;2006年以《徐梵澄文集》卷二在中文世界出版;今经汉译,以中英对照单行本出版。徐先生力图融会古典—现代语言学习法,彰显汉语之特殊价值与兼容并收,像初学和热爱汉语言文字的读者提供阅读、临摹、思索乃至初窥书法的门径,夯实理解古籍的基础工具。此书序后,是汉语史的一个简略概说;正文部分,追溯六百余汉字本源,在指事、象形、形声、会意等分类之下,根据每个汉字所属的偏旁
《唐诗百话》是施蛰存先生晚年创作的一部集唐诗研究和欣赏于一体的著作,旨在“用漫话的方式,自由活泼地与读者漫谈唐诗”,文风典雅、语言晓畅,于赏鉴中夹谈典故的意义,每首诗所反映的时代、风俗,诗体的源流及关于诗史、音律和有关的文学基础知识。 全书由“初唐诗话”13讲,“盛唐诗话”29讲,“中唐诗话”35讲,“晚唐诗话”17讲组成,另有“唐女诗人”“六言诗”“联句诗”“唐人诗论鸟瞰”“唐诗绝句杂说”“历代唐诗选本叙录”6讲专论,合为“百话”。施蛰存先生选诗有自己独到眼光,每讲一诗务要选取角度,讲出新意或讲出相关诗史、诗体等的综合知识。讲解既全面又从个体艺术感知出发,言之有物,简而不繁,为读者了解唐诗、鉴赏唐诗提供了入门之径。